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那些想生却不能生、不想生却不得不生、想生且想生得更好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内容简介

受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面临着生育的困境:不孕不育夫妇增多,父母想要生出健康的孩子,女性担心卵子老化而选择冷冻卵子……“想要孩子”的愿望出自人之天性,关系着人类的繁衍。

在生育这件事上,受挫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生殖技术。那么,生殖技术真的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带来幸福吗?还是说,这种技术将挑动人类非自然的欲望,产生新的苦恼和道德困境?

只有明白生育的自由与边界在哪里,才能更好地理解“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序章 落后于生殖技术的伦理
  • 复杂化的亲子关系
  • 辅助生殖技术
  • 事关生命的种种道德困境
  • 子孙繁盛是人类普遍的需求
  • 第一章 停止“生物学上的时钟”——冻结卵子,就能随意进行人生规划?
  • 年过五旬的女性生育也没关系吗?
  • 每天大量产生的精子和不断减少的卵子
  • 冷冻卵子“直到想要生育之时”
  • 不孕不育是极其自然的现象
  • “趁着年轻快生吧”的压力
  • 是谁的孩子无所谓,只要生下来就好?
  • 从“生物学上的时钟”中解放出来
  • “妊活”在多大程度上算“治疗”?
  • 患处位于大脑,还是位于身体?
  • 植发算不算“滥用科学”?
  • 专栏1 “不孕不育夫妇”指的是怎样的人?
  • 第二章 不再等待王子了吗?——精子库与选择性单身母亲
  • 白雪公主和精子库
  • 规划不结婚的人生——选择性单身母亲
  • 精子库能阻止少子化趋势?
  • 后备计划
  • “身体上的不孕”和“社会上的不孕”
  • 如何传达没有父亲的事实?
  • 寻找“兄弟姐妹”
  • 第三章 想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生殖产业中诞生的孩子
  • 供精者眼中的人工授精儿是什么?
  • “你是533个人的父亲”
  • 精子也会老化
  •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精子提供
  • “父子关系”指的是什么?
  • 被“出口”和“进口”的美国精子
  • 保护供精者的隐私(保守秘密)
  • 供精者的隐私能被保护到何种程度?
  • 异源人工授精儿的秘密
  • 不是为了解决不孕不育,而是为了“隐藏”不孕不育
  • 孩子的知情权
  • 向孩子隐瞒真相的父母
  • 全新大家庭的诞生
  • 专栏2 死后生殖
  • 第四章 能选择基因的时代是幸福的吗?——基因分析技术和着床前诊断
  • 如果在诞生之时就能知道寿命
  • 着床前诊断
  • “定制婴儿”和选择性别
  • “生下来就是最好的”
  • 筛选生命、操纵生命能被接受吗?
  • 着床前诊断与产前检查(胎儿诊断)的差异
  • 新型着床前诊断的余波
  • 发病率99%
  • 本应是“完美”的
  • 生于精子库的天才儿童
  • 第五章 是亲生父母,还是遗传学上的父母?——体外受精和代孕生产
  • 操纵生命是“神之领域”
  • “迂回”之路——体外受精
  • “选择”精子的压力
  • 三大“禁忌”
  • “外祖母”生下“外孙女”
  • “人工授精型”代孕母亲——代理母亲
  • “体外受精型”代孕母亲——宿主母亲
  • 有三个母亲!
  • 从日本出发的生殖旅行
  • 女性的“生殖机器化”
  • 改变心意的代孕母亲——M婴儿事件
  • 谁是“父母”?
  • 代孕生产是“助人手段”吗?
  • 子宫也接纳他人的卵子
  • 专栏3 拥有5个父母的孩子
  • 第六章 “妈妈们”和供精者——多种多样的夫妻和新型“家庭”
  • “你的……‘供精者’”
  • 富有多样性的家庭的诞生
  • “丈夫”生产?
  • 女同性伴侣的“育儿”
  • “用您的精子生下的女性想要见您”
  • 女同性伴侣的“母亲潮”
  • 面向同性恋者的精子库出现
  • 与供精者见面
  • “妈妈们”与供精者见面
  • 想要的是提供者的“承认”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与伦理

    关于生育的争议和思考从未止歇过,2022 年的人口数据统计显示中国 61 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只是为关于生育的私人化讨论增添了一把干柴,也许有心人能统计春晚等主流节目关于生子的出现频次,至少直接观感是持续上升而今年尤甚。有赖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和个人意识增强,年轻人、尤其是未婚育龄女性涉及生育话题时,从过去来自于认知有限的避而不谈,开始转变到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审视和批判,但这种态度往往并非纯粹的理性分析,相反,多是带有回避、指斥和厌恶意味的 —— 拿什么生?生了由谁养?仿佛先决问题不解决,讨论生育便毫无意义。诚然,生育并非只涉及私人的文明生活,它还带有强烈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不仅依附于个人和家庭的资源,更受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传承的文化中往往恐惧无后的主张,主流价值观将人丁兴旺、人口繁盛作为推崇与需求,历史上诸多文明的少子化往往成为由盛转衰的先兆。然而生育岂止是 “生” 与 “不生” 的问题。有赖于科技的进步,今日的生育与往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持续数千年的文化观念对冲仿佛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殖技术,一场关于生育的讨论势必无可逃避。《生育的选择:生育的自由与边界》就是这样一部讨论生命伦理与生殖技术的前沿著作。作者小林亚津子是哲学专业出身,因而这本书探讨的重点并未放在技术的科普,而是一种思考与启发。比如冻卵技术是否是女性从年龄限制中解放、得以自由规划人生的有效方式?体外受精、借用卵子、异源受精、代孕产子是违背自然规律,还是给人类更多选择和机会?在以上这些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对受精卵的健康程度、性别加以挑选、淘汰甚至改变,是否丧失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究竟哪些人有生育的权利,不孕不育的夫妇、性少数群体、选择性单身女性能够通过生殖技术拥有自己的后代吗?就算以上关于生育条件的问题都拥有了回答,那么受益于这些技术而诞生的孩子们,该如何实现打破常规和传统的自我认知,接纳自己的身世,我们的社会系统是否已经准备好接纳这由技术分娩出生的新一代?作者并未明确她的态度和观点,关于生殖技术话题的讨论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持续的、艰难的、甚至带有剧痛的思想革新。但唯一可知的是,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并没有 “好技术” 与 “恶技术” 之分,一切仅取决于如何使用它。与其选择阵营和对抗,不如正视生育本身。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既深邃又有趣的书,拿起来就不忍放下,总想一口气读完。作者从哲学及生命伦理的角度,指出生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为人类提供更多生殖自由、给不孕不育者带来 “福音” 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社会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比起冷冻卵子、精子库与选择性单身母亲、死后生殖、基因分析技术、体外受精和代孕生产、面向女同性恋者的精子库等生殖技术的发展,法律、社会伦理不仅没有及时跟上,甚至还远远滞后。本书作者以女性学者特有的敏锐观察和冷静分析,促使我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思考医疗技术、操纵生命与传统的人类观、价值观之间的各种难题,并从中找到判断和解决这些难题的启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是学哲学的,提出的这些伦理难题和看法都值得大家思考,唯一遗憾是大部份举例是影视剧。影视剧是在悬置道德的情况下,想象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而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真正需要面对的困境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