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中国幼儿文学史论》填补了我国幼儿文学史写作的空白,系统梳理了我国百年幼儿文学史的发展。

内容简介

书中从多维度反思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要问题,揭示了幼儿文学与历史、文化、教育、政治之间的关系,这不但拓展了幼儿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对整个儿童文学研究带来思维方式上的启示。同时藉由对百年幼儿文学发展中核心命题的追问所展开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省察,也会对教育学、文学、童年研究等提供借鉴。

本研究对现代五十年幼儿文学源流与萌发的考辨,有助于转变此前儿童文学史中只见儿童不见幼儿的笼统认识;对当代五十年幼儿文学各主题文本的对照解读,对幼儿文学理论及艺术价值的发掘,有助于转变此前对于本时期幼儿文学片面的简单印象。此外,本部幼儿文学史对幼儿观、幼儿文学观的建构,对童年想象的深入反思,对幼儿文学以及儿童文学的创作亦有重要意义,因为童年观是整个儿童文学的基点、原点和支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幼儿·幼儿文学·幼儿文学史
  • 第一节 幼儿与年龄隐喻
  • 第二节 定义幼儿文学
  • 第三节 幼儿文学史的观念与尺度
  •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源流与萌发
  • 第一节 民间文学与蒙学读物探源
  • 第二节 幼稚教育对幼童文学的推波助澜
  • 第三节 近现代儿童期刊与图画故事的幼童读者
  • 第四节 现代儿童文学的确立对幼童之惠及
  • 第三章 走向黄金时代的幼儿文学
  • 第一节 当代幼儿文学概观
  • 第二节 超越教育工具论的艺术尝试
  • 第三节 艺术深度的开掘与文体形式的创新
  • 第四节 图画书理论的多维探索
  • 第五节 当代幼儿文学的理论突围
  • 第四章 透视与反思“教育幼儿的文学”
  • 第一节 对“洁净与肮脏”的现代性反思
  • 第二节 对“骄傲”与“说谎”的“泛道德化”评判
  • 第三节 对“不听话”与“不守纪律”的训诫
  • 第四节 对“吃饭”与“分享”问题的理性教导
  • 第五节 孩子的其他“缺点”及其“治疗”
  • 第五章 当代幼儿文学的译介与接受:三个案例
  • 第一节 民间童话译本的改编:以《三只小猪》为例
  • 第二节 童话的解读及运用:以“彩虹鱼”故事为例
  • 第三节 图画书中的爱与规训:以“违规—受罚”故事为例
  • 第六章 以新童年观引领幼儿文学
  • 第一节 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建构
  • 第二节 “捍卫童年”:必要的界限与弱化差异
  • 第三节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现代性与童年想象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