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适于从事冠脉介入心内科医师和急诊科医师阅读。

内容简介

《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第3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陈韵岱主任共同主编,主要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技巧、造影的器械选择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技巧、器械选择、介入治疗辅助技术选择等。《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第3版)》5章,约30万字。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按汉语拼音排序)
  • 前言(第3版)
  • 前言(第2版)
  • 前言(第1版)
  • 第一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技巧
  •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 一、已知或怀疑冠心病的情况
  • 二、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五、血运重建后复发
  • 六、心肌血运重建治疗后患者随访和管理策略
  • 七、非心脏手术
  • 八、心脏瓣膜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及操作技术
  • 一、股动脉穿刺术
  • 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技术
  • 第三节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及操作技术
  • 一、桡动脉穿刺及鞘管相关操作
  • 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判读
  • 一、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 二、异常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 三、冠状动脉血流
  • 四、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 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判读方法
  • 六、小结
  •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及其防治
  • 一、与器械相关并发症
  • 二、非器械相关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第六节 造影剂的选择和副作用及处理
  • 一、造影剂的分类
  • 二、造影剂反应的高危人群
  • 三、造影剂反应的预防
  • 四、造影剂副反应的分级与治疗
  • 五、造影剂肾病的识别与预防
  • 六、特殊人群的造影剂使用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技巧
  • 第一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 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 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四、特殊情况下的PCI适应证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 一、常用冠状动脉病变分类系统和危险评分
  • 二、临床因素对治疗方案和疗效的影响
  • 三、PCI、CABG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 四、不同病变类型的策略选择证据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
  • 一、患者的术前评价
  • 二、术前准备及治疗
  • 三、术前方案的评价
  • 四、手术操作技巧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 一、靶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器械选择
  • 第一节 导引导管的选择
  • 一、导引导管的结构及性能参数
  • 二、导引导管的类型
  • 三、导引导管进展
  • 四、导引导管的选择
  • 第二节 导引导丝的选择
  • 一、导引导丝的结构
  • 二、导引导丝的设计特点
  • 三、导引导丝的性能
  • 四、导引导丝的分类
  • 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引导丝的选择
  • 第三节 球囊导管的选择
  • 一、球囊导管的结构与特性
  • 二、球囊导管的种类
  • 三、球囊导管的选择
  • 第四节 支架的选择
  • 一、支架的结构设计、分类
  • 二、支架的性能评价
  • 三、支架的选择
  • 四、支架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药物洗脱球囊的选择
  • 一、药物洗脱球囊的设计理念
  • 二、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研究
  • 三、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六节 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选择
  • 一、多聚物型可降解支架
  • 二、生物可降解金属支架
  • 三、生物可降解支架临床应用
  • 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置入技巧
  • 五、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技巧及器械选择
  • 第一节 完全闭塞病变前向技术
  • 一、术前的判断
  • 二、术中的技术
  • 三、并发症及其预防
  • 四、经验的积累与提高
  • 第二节 完全闭塞病变逆向技术
  • 一、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的适应证
  • 二、侧支血管的选择
  • 三、逆向导引钢丝技术主要器械选择
  • 四、常用逆向导引钢丝技术
  • 五、逆向导引钢丝技术步骤
  • 六、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相关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分叉病变单支架技术
  • 一、分叉病变分型
  • 二、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
  • 三、分叉病变单支架技术的技巧及器械选择
  • 四、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特殊并发症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分叉病变双支架技术
  • 一、裙裤支架技术
  • 二、双对吻挤压技术
  • 三、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 一、定义及分类
  • 二、对于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相关研究情况
  • 三、开口病变的特点和介入治疗注意点
  • 四、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操作技巧和器械选择
  • 五、非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治疗策略、操作技巧和器械选择
  • 六、处理开口病变注意事项
  • 第六节 左主干病变
  • 一、概念
  • 二、无保护左主干的特点
  • 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
  • 四、无保护左主干介入技术技巧及器械选择
  • 五、目前的问题及建议
  • 六、典型病例回顾
  • 第七节 桥血管病变
  • 一、心脏介入医师不能回避的桥血管问题
  • 二、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
  • 三、桥血管造影
  • 四、桥血管介入治疗策略
  • 五、桥血管介入治疗器械选择
  • 六、桥血管保护
  • 七、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八节 钙化病变
  • 一、钙化病变的流行病学及其对介入治疗的影响
  • 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三、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处理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九节 扭曲及成角病变
  • 一、扭曲、成角病变的定义
  • 二、冠状动脉近段扭曲及成角病变PTCA术的共同问题
  • 三、扭曲成角病变的器械选择及操作技巧
  • 四、经典病例回顾
  • 第十节 弥漫长病变
  • 一、定义及概述
  • 二、病变长度与临床结果的关系
  • 三、治疗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节 小血管病变
  • 一、小血管的定义
  • 二、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
  • 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操作技巧和器械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节 再狭窄病变
  • 一、定义
  • 二、发生率
  • 三、危险因素
  • 四、临床表现
  • 五、再狭窄的机制
  • 六、再狭窄的类型
  • 七、不同类型狭窄的预后意义
  • 八、临床处理策略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
  •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节 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介入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辅助技术选择
  •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检查技术及其应用
  • 一、血管内超声显像的成像原理和仪器
  • 二、IVUS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三、IVUS图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四、IVUS的临床应用
  • 五、血管内超声显像的局限性
  • 六、基于IVUS的显像新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 一、光干涉成像的基本原理
  • 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分类
  • 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组织病理学
  • 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的应用
  • 五、冠状动脉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及特点
  • 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即刻效果
  • 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支架置入术后的远期效果
  • 八、新一代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血流储备分数检查及其应用
  • 一、血流储备分数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 二、血流储备分数的测量
  • 三、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冠状动脉CT造影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一、冠状动脉CT概述
  • 二、冠状动脉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运用
  • 三、冠状动脉CT在冠状动脉介入中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 一、概述
  • 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三、冠状动脉旋磨术所需的设备及操作
  • 四、冠状动脉旋磨术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 五、冠状动脉旋磨术并发症
  • 六、冠状动脉旋磨术的临床疗效
  • 参考文献
  • 第六节 左心室辅助装置的选择及其应用
  •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二、经皮轴流泵型辅助装置
  • 三、体外膜式氧合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