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辑是世界哲学大会专题,由陈鼓应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广保、杨浩教授负责组稿,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道家文化研究》编辑部集体审稿,作者群覆盖范围较广,学术水平有所保障。

内容简介

专号首先收录了由大会秘书处撰写的会议开、闭幕式综述,以期向广大读者介绍会议的主题主旨、会议内容以及会议开展的基本情况。

另外,专号还收录了部分较具代表性的道家专题研讨小组的会议综述,力图记录并向读者呈现会议中有关道家哲学研究的精彩讨论与哲思论辩。

专号进而收录了几位极具靠前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所作的大会主题演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編者的話
  • 會議綜述
  • 哲思之道:中國與世界的相遇
  • 當代新道家
  • 跨文化、跨語際的莊子哲學
  • 道家哲學圓桌會議
  • 一、道家與政治哲學
  • 二、老子思想的新探
  • 三、《道德經》與中國哲學的全球影響
  • 四、道家與全球倫理和人類發展
  • 中國邏輯與方法論
  • 前言
  • 壹、見聞與回應
  • 貳、反思:論“是”在思想脈絡中的關係與定位
  • 主題演講
  • 翻譯中的性别:超越單語主義
  • 同情:情感道德論之基
  • 一、引言:非道德的現代世界
  • 二、康德及西方情感道德理論的局限
  • 三、孔子“恕道”的道德情感特質
  • 四、孟子的“惻隱之心”
  • 五、丁若鏞“茶山實學”的“性嗜好説”
  • “明同異”:中國古典語境中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共同性話語
  • 一、“心同”、“理同”:世界中的“共同性”
  • 二、“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創造力
  • 三、“同異交得”:事物同異關係的相依和相成
  • 四、人的偏好和協同:“多元”與“共識”
  • 結語
  • 會議論文
  • 氣:道的呼吸
  • 一、莊子
  • 二、曹丕與《論文》
  • 三、石濤與《畫語録》
  • 論儒學的“人”對變革中的世界文化秩序的意義
  • 日出前的天光:莊子和尼采論“超視角經驗”
  • 《漫遊之舞》
  • “道—德”之域
  • 光之網
  • 驅動的現實
  • 打開角度
  • 天光
  • 日出之前
  • 方法與實踐
  • 創造性的經驗
  • “庖丁解牛”的政治解讀
  • 技藝故事的母本
  • 一卷戲仿的再生羊皮紙
  • 文學作爲反對偶像崇拜的疫苗
  • 伯樂與庖丁
  • 政治的馴化
  • 一場屠宰的芭蕾劇:執行“道”
  • 在上帝和人之外:莊子視角之鏡的反目的論與反知論
  • 涉乎存在的《莊子》:作爲一種生存方式的“真實假裝”或“遊”
  • 一、導論
  • 二、涉乎存在的《莊子》
  • 三、“真實假裝”的主要界定
  • 四、“真實假裝”與“做自己”
  • 五、“真實假裝”與“坎普”
  • 六、“真實假裝”與“遊戲”
  • 七、“真實假裝”與“反諷”
  • 八、“真實假裝”與“外化而内不化”
  • 九、總結
  • 老子與孔子的“天下”觀
  • 一、前言
  • 二、老子和孔子的胸懷:兼濟天下
  • 三、孔子的天下觀
  • 四、老子的天下觀
  • 五、結論
  • 王弼《老子注》與王夫之《老子衍》的比較與評述
  • 論推理過程中的“有”與“是”
  • 一、“有”的不同層次
  • 二、“有”、“是”與“故”
  • 三、結論——“有”與“是”的轉化
  • 《莊子》與列維納斯倫理反思中的第三者批判
  • 前言
  • 一、莊子與第三者批判:
  • 二、列維納斯倫理論證中的第三者批判
  • 三、《莊子》與列維納斯第三者批判的倫理對話
  • 結論
  • 方以智《藥地炮莊》“見獨”工夫研究
  • 以學論道
  • 見全知幾
  • 曠慎同覽
  • 結論
  • 帛傳《二三子問》“龍德”的哲學意藴
  • 引言
  • 一、《二三子問》中“龍”的神聖形象
  • 二、“龍德”的“陰陽”與“本形”
  • 三、龍德與君子之德
  • 結語
  • 道物關係視野下對“自然”的一種可能解讀
  • 一、自然:屬物?抑或屬道?
  • 二、解釋“道法自然”的嘗試
  • 三、自然,作爲體道顯德的過程
  • 四、小結
  • 從“旁邊”看問題: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Wagner)教授訪談録
  • 《道家文化研究》編委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