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之作,化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分析-合成思想的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化学元素的操作定义、质量守恒观点和定量实验,阐述化学物质系统命名法,把当时所知道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和化学操作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序不悖的系统。

第一部分论述8种气体的性质、燃烧现象和酸的形成。第二部分论述酸与中性盐(即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三部分按10类实验功能详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附录给出不同度量衡之间的换算和各种普通物质的比重。书末附有作者夫人绘制的162幅图。

本书是研究创造力理论经常分析的典型案例和用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发现的模拟对象。有助于读者认识现代化学大厦的思想和实验根基,把握化学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创新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上篇 阅读指导
  • 化学中的牛顿
  • 风云激荡的时代
  • 天平功不可没
  • 启蒙思想家·牛顿·拉瓦锡
  • 是谁为拉瓦锡铺平了成功之路?
  • 《化学基础论》讲了什么?
  • 氧理论是如何建立的?
  • 中篇 化学基础论(节选)
  • 第一部分 论气态流体的形成与分解,论简单物体的燃烧以及酸的形成
  • 与我们大气的形成和组成有关的一般看法
  • 大气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命名
  • 论用硫、磷与炭分解氧气,酸形成通论
  • 论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从硝石和海盐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 论水的基本要素,论用炭和铁对其进行分解
  • 第二部分 论酸与成盐基的化合,论中性盐的形成
  • 导言
  • 对于简单物质表的观察
  • 对于复合根的观察
  • 关于氧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氧与复合根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氮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氢及其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磷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炭及其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盐酸根、萤石酸根、月石酸根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金属相互化合物的观察
  • 第三部分 化学仪器与操作说明
  • 论气量法,即气态物质的重量与体积之测量
  • 论气体化学蒸馏,金属溶解以及需要极复杂仪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 论燃烧与爆燃操作
  • 下篇 学习资源
  • 扩展阅读
  • 思考题
  • 阅读笔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