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文明研究中心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10余年编纂,梳理世界上主要的文明体系。

内容简介

本套书由汝信先生主编,是中国人自己系统地、较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世界文明的发生和发展的著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课题组组织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分专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本书将世界文明分成以下这些专题进行研究,即: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犹太文明、西欧文明、斯拉夫文明、非洲黑人文明、日本文明、美国文明、拉丁美洲文明。

这样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而且并未把世界文明包举无遗,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套书只是打算从探讨以上这些主要的文明入手,求得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并对各个文明的主要特征有宏观的了解。

目录

  • 西欧文明(上)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篇 西欧古典文明
  • 引言 西欧古典文明的历史与特征
  • 第一章 从爱琴文明到希腊古典文明
  • 一、爱琴文明和希腊城邦的形成
  • 二、希腊城邦时代和希腊古典文明的盛衰
  • 三、古典哲学的理性传统与人文精神
  • 四、科学知识和科学理性的进展
  • 五、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 六、艺术的人性魅力与批判精神
  • 第二章 希腊化文明
  • 一、希腊化文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精神
  • 二、科学知识的系统化与重大创新
  • 三、哲学的嬗变
  • 四、希伯来文化西渐
  • 五、文学、艺术和历史
  • 第三章 罗马文明
  • 一、罗马帝国的盛衰
  • 二、罗马文明的基本特征
  • 三、罗马法
  • 四、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 五、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史学
  • 六、早期基督教
  • 七、罗马文明衰落的原因
  • 第二篇 西欧中世纪文明
  • 引言 如何认识西欧中世纪文明
  • 第一章 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变迁和基督教
  • 一、从日耳曼蛮族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 二、鼎盛期的中世纪西欧社会
  • 三、西欧中世纪文明的基本特征
  • 四、基督教会
  • 五、十字军东征
  •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学术文化
  • 一、从教会学校到大学兴建
  • 二、前期基督教神学与哲学
  • 三、经院哲学
  • 四、基督教精神和民族文化
  • 五、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孕育
  • 第三篇 文艺复兴文明
  • 引言 文艺复兴文明概论
  •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状况
  • 一、新的近代社会结构和制度的萌芽
  • 二、生产力的发展和海外航行的原因
  • 三、新大陆的发现及其历史后果
  • 四、西欧文明最初的全球扩张
  •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 一、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发生在意大利
  • 二、新文学
  • 三、14世纪和15世纪的绘画艺术
  • 四、绘画艺术三大师(上)
  • 五、绘画艺术三大师(下)
  • 六、威尼斯画派的后续和晚期样式主义
  • 七、雕塑和建筑艺术
  • 八、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
  • 九、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和历史学
  • 第三章 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和传播
  • 一、德意志的思想和艺术
  • 二、尼德兰的文艺复兴
  • 三、法国的人文主义思想
  • 四、西班牙的文学与艺术
  • 五、英国的哲学和文学
  • 第四章 文艺复兴的普遍成就、衰落和影响
  • 一、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
  • 二、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变革
  • 三、文艺复兴的衰落及其历史影响
  • 第五章 宗教改革
  •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
  •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 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 四、英国新教的改革
  • 五、天主教内部的改革
  • 六、宗教改革的后果
  • 西欧文明(下)
  • 版权信息
  • 第四篇 西欧近代文明
  • 引言 理性的启蒙和现代性的奠基
  • 第一章 近代国家制度的确立
  • 一、西欧民族国家的确立
  • 二、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革命变革
  • 三、法国和西班牙的专制主义
  • 四、德国和奥地利的专制主义
  • 五、17世纪和18世纪的战争
  • 六、近代国家主义政治学说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及其理论表现
  • 一、西欧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二、重商主义和威廉·配第
  • 三、斯密的前驱和重农主义
  • 四、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学说
  • 第三章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 一、17世纪的理性主义
  • 二、启蒙运动在英国
  • 三、启蒙运动在法国
  • 四、启蒙运动在德国
  • 五、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影响
  • 第四章 近代西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奠立
  • 一、科学新发现和科学思想新进展
  • 二、德国古典哲学
  • 三、法国和英国的古典主义文艺
  • 四、新绘画
  • 五、建筑艺术
  • 六、西欧歌剧和古典音乐
  • 第五篇 西欧现代文明
  • 引言 辉煌而动荡的西欧现代文明
  • 第一章 西欧的工业革命
  •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三、西欧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
  • 四、对工业社会的理论分析
  • 第二章 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
  • 一、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初期斗争
  • 二、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
  •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四、1848年欧洲革命
  • 五、1871年巴黎公社
  •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社会主义运动
  • 第三章 走向帝国主义时代的西欧
  • 一、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
  •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 三、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古典自由主义的衰落
  • 四、民族主义的兴起
  • 五、欧洲帝国主义
  • 第四章 19世纪的西欧文化
  • 一、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 二、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
  • 三、文学:从浪漫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
  • 四、绘画、雕塑和建筑:从新古典主义到后印象派
  • 五、浪漫主义音乐和电影艺术的诞生
  •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欧
  • 一、战争危机的来临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三、凡尔赛体系和大萧条
  • 四、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六章 当代西欧的社会变迁及其问题
  • 一、西欧的政治演变与社会改革
  • 二、西欧殖民帝国的覆灭
  • 三、西欧的经济发展与福利国家
  • 四、第三次产业革命
  • 五、全球问题及其前景
  • 第七章 20世纪的西欧科学与哲学
  • 一、自然科学的新成果
  • 二、哲学的新视野
  • 三、社会科学的新趋势
  • 第八章 20世纪的西欧文学与艺术
  • 一、文学思潮: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 二、绘画、雕塑和建筑: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 三、当代音乐及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
  • 主要参考书目
  • 加拿大文明
  • 版权信息
  • 本卷撰稿人
  • 序言
  • 上编 加拿大文明的发展历程
  •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和早期居民
  •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
  • 二、加拿大史前文化的分布及变迁
  • 三、北部森林狩猎印第安人
  • 四、易洛魁人
  • 五、平原上的野牛狩猎者
  • 六、西海岸的渔民与商人
  • 七、北极猎人
  • 第二章 新法兰西时期的加拿大
  • 一、欧洲人对加拿大的发现及新法兰西的建立
  • 二、百人公司统治下的新法兰西
  • 三、新法兰西的扩展
  • 四、新法兰西的城镇和乡村
  • 五、英法之间的争夺
  • 第三章 英属北美时期
  • 一、英属北美时期的开始
  • 二、英、美之间的竞争与政治体制的建立
  • 三、英属北美时期的移民
  • 四、乡村生活
  • 五、城市生活
  • 六、人口和铁路建设与加拿大自治领的成立
  • 第四章 加拿大的建国之路
  • 一、建国初期的发展
  • 二、从小麦经济到工业化
  • 三、20世纪初期的劳工运动和社会发展
  • 第五章 二战后的起飞
  • 一、二战后加拿大经济的迅速发展
  • 二、加拿大的环境保护
  • 三、加拿大的地区差别
  • 下编 加拿大文明的特色
  • 第六章 多民族社会和多元文化主义
  • 一、人口和移民政策变迁及其影响
  • 二、加拿大建国以来的民族与政治
  • 三、各民族的贡献
  • 四、加拿大的华人和华人的贡献
  • 第七章 法制和法学教育
  • 一、加拿大法制发展概况
  • 二、法的渊源和分类
  • 三、宪法
  • 四、法学教育制度
  • 第八章 教育
  • 一、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体制
  • 二、中等和初等教育
  • 三、成人教育
  • 四、官方语言教育和遗产语言教育
  • 五、土著教育
  • 六、多元文化教育
  • 第九章 社会保障与福利
  •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主要社会保障项目
  • 三、社会福利与服务
  • 四、保障制度的评价与改革趋势
  • 第十章 文学艺术
  • 一、文学
  • 二、戏剧
  • 三、电影
  • 后记
  • 主要参考书目
  • 英汉人名对照表
  • 美国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前言
  • 上篇 美国文明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 第一章 殖民时期
  • 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二、英国移民北美
  • 三、殖民地状况以及和宗主国的关系
  • 第二章 革命时期
  • 一、独立战争
  • 二、宪法的诞生与合众国的创建
  • 三、共和国初期的状况
  • 四、杰克逊时期与社会改革运动
  • 第三章 西部扩张与南北战争
  • 一、西进运动与墨西哥战争
  • 二、妥协失败与南北战争
  • 三、南方的重建
  •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四章 20世纪的美国
  • 一、“进步时代”的矛盾与改革
  • 二、一次大战与大萧条
  • 三、二次大战至冷战
  • 四、面对当代挑战
  • 五、合众国50州
  • 中篇 美国文明的表现形式
  • 第五章 多元化移民社会
  • 一、移民史与移民政策
  • 二、一体多元的美国人民
  • 第六章 美国民主
  • 一、合众国宪法
  • 二、联邦制
  • 三、司法制度
  • 四、政党
  • 第七章 经济与科技
  • 一、经济体制
  • 二、经济现状
  • 三、科学技术
  • 第八章 文化教育
  • 一、教育
  • 二、文学
  • 三、艺术
  • 四、大众文化:传媒
  • 五、大众文化:电影
  • 下篇 美国精神
  • 第九章 宗教
  • 一、早期宗教
  • 二、内战后宗教的演变
  • 三、宗教现状
  • 第十章 主要哲学与社会思潮
  • 一、超验主义
  • 二、个人主义
  • 三、自由主义
  • 四、实用主义
  • 主要参考书目
  •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 斯拉夫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本卷撰稿人
  • 前言
  • 第一篇 东斯拉夫文明
  • 第一章 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国家及其文明
  • 一、古代东斯拉夫人的生活
  • 二、基辅罗斯
  • 三、基辅罗斯的宗教和文化
  • 第二章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 一、封建割据的基辅罗斯和金帐汗国的统治
  • 二、罗斯反对瑞典和日耳曼入侵的斗争及与立陶宛的关系
  • 三、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 四、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 第三章 蒙古入侵和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期间的文化
  • 一、建筑艺术
  • 二、文学和编年史
  • 三、音乐与绘画艺术
  • 四、教育与科学的萌芽
  • 第四章 俄罗斯政治文化的核心
  • 一、伊凡四世
  • 二、伊凡四世加强沙皇中央集权统治的改革
  • 三、建立沙皇特辖区
  • 四、沙皇俄国的早期对外扩张
  • 第五章 从等级代表君主制走向绝对君主制
  • 一、全俄统一市场的形成
  • 二、俄国绝对君主制的建立
  • 三、强化沙皇专制制度的《1649年法典》
  • 第六章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的俄国文化
  • 一、教育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 二、政论家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
  • 三、文学和史学著作
  • 四、建筑艺术
  • 第七章 18世纪:俄国走向欧洲文明
  • 一、志在冲出俄罗斯的彼得一世
  • 二、彼得一世改革
  • 三、俄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 四、文学艺术
  • 五、俄国启蒙运动
  • 第八章 俄罗斯帝国
  • 一、北方战争
  • 二、俄瑞战争和七年战争
  • 三、瓜分波兰和俄土战争
  • 第九章 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基础
  • 一、农奴制形成和18世纪后半期的农奴制危机
  • 二、19世纪上半期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 三、19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 第十章 沙皇俄国:欧洲的反动堡垒
  • 一、亚历山大一世和斯贝兰斯基的国家改革
  • 二、1812年卫国战争
  • 三、沙皇俄国和神圣同盟
  • 第十一章 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
  • 一、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活动
  • 二、《俄罗斯真理》和尼·穆拉维约夫的宪法草案
  • 三、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 第十二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 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 二、亚·伊·赫尔岑
  • 三、维·格·别林斯基
  • 四、彼得拉舍夫斯基派
  • 第十三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教育和科学
  • 一、新的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 二、俄国进步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三、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 第十四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文学
  • 一、俄国文坛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演变
  • 二、俄罗斯近代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 三、为自由献身的诗人莱蒙托夫
  • 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
  • 五、农奴制解体前夜的俄国文学
  • 第十五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艺术
  • 一、戏剧
  • 二、音乐
  • 三、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 第十六章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
  • 一、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剧
  • 二、农奴制度的崩溃
  • 三、《农民改革法令》和法令的实行
  • 第十七章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一、行政和司法改革
  • 二、帝国疆界的扩张
  • 三、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政策
  •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时期俄国的社会思潮
  • 一、民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 三、俄罗斯思想中的宗教哲学
  • 第十九章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科学与文化
  • 一、现实主义文学
  • 二、音乐和绘画
  • 三、教育与自然科学
  • 四、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
  • 五、世纪之交的绘画艺术
  • 第二十章 苏维埃时期的文化
  • 一、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形成
  • 二、国民教育
  • 三、文学
  • 四、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 五、音乐、戏剧和电影
  • 六、科学和技术
  • 第二十一章 苏联解体和解体前的苏联文化
  • 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苏联解体
  • 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史学热
  • 三、改革派和传统派文学思潮的论战
  • 四、绘画艺术的新变化
  • 第二篇 西、南斯拉夫文明
  • 第一章 西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及其国家
  • 一、波兰封建国家的建立和贵族共和国时期
  • 二、大摩拉维亚帝国的崩溃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发展
  • 三、西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
  • 第二章 异族统治下的波兰及波兰民族文化
  • 一、华沙公国和波兰王国
  • 二、革命运动高涨和克拉科夫反奥起义
  • 三、1863年民族大起义
  • 四、异族统治时期的科学和文化
  • 第三章 波兰的复兴和文化的新发展
  •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二、波兰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 三、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科学文化
  • 第四章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文化
  • 一、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
  • 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教育与科学
  • 三、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文学和艺术
  • 第五章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 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 二、第一共和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 第六章 战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发展及文化选择
  • 一、波兰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到剧变
  • 二、捷克斯洛伐克:从统一到各自独立的两个国家
  • 三、战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发展的特点
  • 第七章 南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及国家
  • 一、古代南部斯拉夫人国家的兴衰
  • 二、南斯拉夫人的古代文明
  • 第八章 异族对南部斯拉夫人的统治和巴罗克文化的传播
  • 一、土耳其、哈布斯堡和威尼斯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
  • 二、巴罗克文化的传播
  • 三、保加利亚文化进步和民族的新觉醒
  • 第九章 争取建立统一国家和新的文化发展
  • 一、南斯拉夫:王国
  • 二、保加利亚:独立
  • 三、南斯拉夫的文化教育
  • 四、南斯拉夫的文学艺术
  • 五、保加利亚的文化发展
  • 第三篇 斯拉夫宗教
  • 第一章 斯拉夫人的原始信仰
  • 一、自然崇拜
  • 二、祖先崇拜
  • 三、部落崇拜及其他
  • 第二章 基督教在斯拉夫地区的确立
  • 一、斯拉夫人的基督教洗礼
  • 二、基督教在斯拉夫地区的普及
  • 三、基督教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
  • 第三章 东正教在南斯拉夫地区的发展
  • 一、保加利亚的东正教
  • 二、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的东正教
  • 第四章 东正教在东斯拉夫地区的历史变迁
  • 一、俄国东正教会的独立
  • 二、牧首制时期的教会与国家
  • 三、俄罗斯帝国的政教关系
  • 四、东正教的传教活动
  • 五、俄国民间教派的命运沉浮
  • 六、东正教神学与俄罗斯思想
  • 七、20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
  • 参考书目
  • 拉丁美洲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前言
  • 序编 拉丁美洲
  • 第一章 拉丁美洲的定名
  • 第二章 地理、自然环境
  • 第三章 拉丁美洲区域的划分及其文化特色
  • 第一编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
  • 第一章 概况
  • 一、拉丁美洲土著的起源
  • 二、拉丁美洲古代文明发展概况
  • 第二章 阿兹特克文明
  • 一、前阿兹特克文明
  • 二、阿兹特克文明
  • 第三章 玛雅文明
  • 一、历史发展阶段
  • 二、农业
  • 三、贸易
  • 四、社会组织与政治体制
  • 五、神话与宗教
  • 六、文化成就
  • 第四章 印卡文明
  • 一、前印卡文明
  • 二、印卡文明
  • 第五章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与华夏古文明的关系
  • 一、研究状况的历史回顾
  • 二、我们的观点
  • 第二编 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形成
  • 第一章 政治
  •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
  • 三、法国美洲殖民地
  • 四、荷兰美洲殖民地
  • 五、丹麦美洲殖民地
  • 六、英国美洲殖民地
  • 第二章 经济
  •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
  • 三、法国美洲殖民地
  • 四、荷兰美洲殖民地
  • 五、英国美洲殖民地
  • 第三章 社会
  •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
  • 三、法国美洲殖民地
  • 四、荷兰美洲殖民地
  • 五、英国美洲殖民地
  • 第四章 宗教
  •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
  • 三、法国美洲殖民地
  • 四、荷兰美洲殖民地
  • 五、英国美洲殖民地
  • 第五章 文化
  •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 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
  • 三、法国美洲殖民地
  • 四、荷兰美洲殖民地
  • 五、英国美洲殖民地
  • 第三编 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发展
  • 第一章 启蒙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 一、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 二、经济思想
  • 三、教育思想
  • 四、科学技术
  • 第二章 民主共和思想、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传播与实践
  • 一、民主共和思想
  • 二、宪章制度的移植
  • 三、“考迪罗”现象
  • 四、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
  • 五、“文明与野蛮”之争
  • 六、功利主义(Utilitarismo)、实证主义(PoSitivismo)的传播与实践
  • 第三章 文学的发展
  • 一、新古典主义诗歌和独立运动的歌手
  • 二、浪漫主义文学
  • 三、高乔文学
  • 四、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 五、现代主义文学
  • 第四章 建筑与艺术
  • 一、建筑
  • 二、艺术
  • 第五章 中华文明的影响
  • 一、华人与拉丁美洲
  • 二、习俗
  • 三、生产技能和战斗精神
  • 第四编 拉丁美洲现代文明
  • 第一章 政治思潮
  • 一、民族主义思潮
  • 二、社会主义思潮
  • 第二章 经济理论的发展
  • 一、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Teoría de“Centro-Periferia”)
  • 二、依附论(Teoria de dependencia)
  • 三、新自由主义(Nuevo liberalismo)
  • 第三章 现代文学的发展
  • 一、现实主义与先锋派并行发展时期(1910~1959年)
  • 二、文学“繁荣”时期(1960~1998年)
  • 三、拉美文学的基本特征
  • 第四章 现代建筑与艺术
  • 一、现代建筑
  • 二、墨西哥壁画运动和20世纪拉美绘画
  • 三、拉美电影百年沧桑
  • 四、拉美音乐、舞蹈
  • 第五章 解放神学
  • 一、拉美的天主教会
  • 二、拉美天主教会的分化
  • 三、“游击队神父”
  • 四、巴西主教弗莱雷的“觉悟化运动”和卡马拉的和平反抗
  • 五、麦德林会议
  • 六、古铁雷斯与“解放神学”
  • 七、普埃布拉会议
  • 八、斗争在继续
  • 第六章 民族一体化
  •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构成
  • 二、拉美印第安人现状
  • 三、拉美国家对印第安民族的政策
  • 总结
  • 主要参考书目
  • 人名译名对照表
  • 儒家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前言
  • 上篇 儒家文明总论
  • 第一章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
  • 一、严重的自然环境挑战
  • 二、上古文明
  • 三、三代文明
  • 第二章 宗法封建等级制和礼乐文化的衰落儒学的产生和在先秦的发展
  • 一、宗法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和礼坏乐崩
  • 二、士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
  • 三、孔子和儒学的产生
  • 四、孟子对儒学的捍卫和发展
  • 五、荀子对儒学的发展
  • 六、《易传》、《中庸》的天道观和先秦儒学的完成
  • 第三章 中国文明的重建
  • 一、不为统治者重视的“显学”
  • 二、焚书坑儒
  • 三、汉初政治家对秦灭亡原因的反思和儒家对自身的反思
  • 四、独尊儒术
  • 五、士阶层的“儒”化
  • 六、儒学向广大民众的灌输
  • 七、在中国文明重建中儒学的决定性结构作用
  • 第四章 前期儒家文明
  • 一、今文经学及经学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影响
  • 二、今文经学的神学化及与谶纬合流
  • 三、古文经学和对神学思潮的批判
  • 四、玄学的兴起和援道入儒
  • 五、佛、道二教的兴盛和儒家对佛教的批判
  • 六、以儒学为主导,以佛、道为辅翼的文化格局之形成
  • 七、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
  • 第五章 后期儒家文明
  •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积贫”、“积弱”
  • 二、政治经济改革的失败和北宋后期的思想转向
  • 三、三纲五常的天理化和程朱理学
  • 四、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之确立及其对儒家文明的影响
  • 五、阳明心学及其思想解放作用
  • 六、基督教的传入和儒家文明对西方科学的受容
  • 七、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 第六章 儒家文明的基本特点
  • 一、天论、天人之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
  • 二、人学和人际关系特点
  • 三、“内在超越”和对宗教的批判与容纳
  • 中篇 儒家文明各领域
  • 第七章 政治
  • 一、温和的君主专制政体
  • 二、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
  • 三、官僚制和文官政治
  • 四、官吏的选举
  • 五、《春秋》决狱和法律的儒家化
  • 六、人治主义政治
  • 七、王朝更迭和不变之道
  • 第八章 经济
  • 一、重农主义和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
  • 二、“制民之产”和“限民名田”
  • 三、地主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
  • 四、手工业和商业
  • 五、城市和市民
  • 六、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反抗君主专制统治的斗争
  • 六、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反抗君主专制统治的斗争
  • 第九章 教育
  • 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的普及
  • 二、学校制度
  •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
  • 四、教育的目的
  • 第十章 文学艺术
  • 一、真善美统一的审美观念
  • 二、文学
  • 三、音乐
  • 四、绘画
  • 五、建筑
  • 第十一章 伦理风俗
  • 一、天理良心
  • 二、后天的道德修养
  • 三、三纲五常和道德规范
  • 四、孝悌观念和家庭伦理
  • 五、忠君爱国观念
  • 六、成仁取义和气节
  • 七、礼俗
  •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
  • 一、尊天敬祖观念和坛庙祭祀制度
  • 二、神化和祭祀异常人物
  • 三、民间的万物有灵论观念和破淫祀
  • 四、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
  •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
  • 一、儒家文明形成前的中国科学技术成就
  • 二、儒家的自然观和科技思想
  • 三、一度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
  • 四、儒家文明晚期科技发展相对缓慢及其原因
  • 下篇 儒家文明的衰微
  • 第十四章 后期儒家文明发展的停滞和相对落后
  • 一、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 二、儒家文明的停滞
  • 三、停滞的原因
  • 四、鸦片战争
  • 五、保持儒家文明原样 只引进科技之尝试的失败
  • 第十五章 整合社会的失败
  • 一、康、梁变法
  • 二、洪宪帝制
  • 三、乡村建设
  • 第十六章 教育理想的失落
  •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科举制的废除
  • 二、传统书院的现代命运
  • 第十七章 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 一、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
  • 二、命运多舛的儒家传统
  • 结语 批判与继承
  • 日本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本卷撰稿人
  • 本卷序
  • 绪论 日本文明的研究课题
  • 第一章 风土·语言·民族性与文明
  • 一、民族与国家的起源
  • 二、风土与原始宗教思想
  • 三、色彩、自然观孕育古代文明的河床
  • 四、语言的起源与文字的进化
  • 五、民族性格形成与原初文明的联系
  • 第二章 本土文明的产生、演变与特征
  • 一、绳纹、弥生时代的土陶器
  • 二、原始神道的自发生成
  • 三、古代祭祀的形成
  • 四、诸种文化的原始混沌
  • 五、言灵思想与育成原初文学意识
  • 六、古代文明与性
  • 第三章 与大陆文明的最早接触
  • 一、农耕文化与金属器的传入
  • 二、儒学文明东渐及其影响
  • 三、早期儒学的传播体系与儒学教育
  • 四、佛教文明的传入与土著信仰的收容
  • 五、佛教流布与诸宗派的发展
  • 六、佛教艺术传入与传统艺术的发展
  • 七、道教·神道与古代天皇制·日本精神
  • 八、汉风思潮与汉诗文的儒佛思想
  • 第四章 和汉文明的差异及其超越
  • 一、神佛接触与神道教义化
  • 二、佛教的来世观与神道的现世观的联系
  • 三、古代和汉美意识的差异性
  • 四、和式建筑艺术对汉式建筑艺术的吸收与坚持
  • 五、和歌的主情论与汉诗的言志说
  • 六、经典物语对中国文学的受容与再创新
  • 第五章 文明本土化的完成与复兴国学(一)
  • 一、本土化的文化背景与前提条件
  • 二、文学日本化的标志
  • 三、朱子学的传播与儒学的日本化
  • 四、老庄思想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 五、禅·新佛教的形成与宗教世俗化
  • 第六章 文明本土化的完成与复兴国学(二)
  • 一、神佛儒与武士道
  • 二、日本文明的复合体
  • 三、禅宗文化走向成熟
  • 四、艺道文化的日本特色
  • 五、文艺新模式的诞生
  • 六、反拨儒佛与复兴国学
  • 第七章 与西方文明的早期接触
  • 一、明治维新前后与西方宗教文明的传入
  • 二、“兰学”的传播与科技文明的新兴
  • 三、儒学与洋学的冲突与嫁接
  • 四、“文明开化”与西方人文思想传播
  • 五、西方政法体制的模仿与创造
  • 六、西方教育体制的引进
  • 七、西方艺术精神的摄取
  • 第八章 和洋文明的冲突与归宿
  • 一、和洋文明冲突的深层文化心理因素
  • 二、废佛毁释与东西方宗教的对立
  • 三、传统集团意识与近代自我的互制
  • 四、本土文化结构对接受西方思潮的作用
  • 第九章 回归传统与欧化的交替
  • 一、从欧化风潮到保存国粹运动
  • 二、“德育论争”与《教育敕语》
  • 三、国家神道的形成
  • 四、现代主义的兴起
  • 五、天皇制与武士道文化的恶用
  • 六、“日本浪漫派”的回归古典
  • 七、战争阴影下现代文明的泯灭
  • 第十章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挫折
  • 一、第二次文明开化
  • 二、战后改革与民主主义的发展
  • 三、天皇从人神化到人格化
  • 四、近代文学派与自我的再觉醒
  • 五、现代主义第二波
  • 第十一章 和洋文明调和的历史经验
  • 一、对西方文明的认同与拒斥
  • 二、“冲突·并存融合文化模式”的确立
  • 三、现代化中日本文明的抉择
  • 四、日本的历史经验
  • 主要参考书目
  • 印度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本卷撰稿人
  • 绪论 东方文明古国
  • 一、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
  • 二、印度文明的创造者
  • 三、印度国名的由来与演变
  • 四、印度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上编 古代篇
  • 第一章 史前文明
  • 一、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
  • 二、新石器时代
  • 三、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
  • 四、早期印度河流域文化
  • 五、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 六、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的经济生活
  • 七、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 八、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亡
  • 第二章 吠陀时代
  • 一、雅利安和雅利安人的入侵
  • 二、前吠陀时期
  • 三、后吠陀时期
  • 第三章 从分裂走向统一
  • 一、列国时期
  • 二、摩揭陀国建立霸权
  • 三、波斯人和希腊人入侵印度
  • 四、月护王与孔雀王朝的建立
  • 五、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 六、宾头沙罗与阿育王
  • 第四章 各种宗教和思潮的兴起
  • 一、婆罗门教
  • 二、佛教
  • 三、耆那教
  • 四、顺世论与其他沙门思潮
  • 五、沙门思潮对婆罗门教的冲击
  • 第五章 笈多王朝与6—10世纪的南北印度
  • 一、孔雀王朝以后的北印和南印
  • 二、笈多王朝
  • 三、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 四、北印的分裂和戒日王
  • 五、戒日王以后北印的混战和拉其普特人
  • 六、6世纪以后的南印度
  • 第六章 丰富多彩的古代哲学
  • 一、奥义书
  • 二、婆罗门教六派哲学
  • 三、佛教哲学
  • 四、耆那教哲学
  • 第七章 轮回业报
  • 一、业报和轮回说的早期萌芽
  • 二、佛教的观点
  • 三、耆那教的独特理论
  • 四、印度教的完备体系
  • 第八章 施舍
  • 一、制度化的印度教理论
  • 二、体现慈悲思想的佛教观念
  • 第九章 古代语言和文献
  • 一、印度古代语言和文字
  • 二、吠陀文献
  • 三、往世书
  • 四、史诗
  • 第十章 梵语古典文学
  • 一、寓言故事
  • 二、诗歌
  • 三、戏剧
  • 第十一章 古代艺术
  • 一、绘画
  • 二、雕刻
  • 三、建筑
  • 四、音乐
  • 五、舞蹈
  • 第十二章 古代科学技术
  • 一、天文学
  • 二、数学
  • 三、医学
  • 中编 中世篇
  • 第十三章 伊斯兰文明的侵入
  • 一、伽色尼王国的入侵
  • 二、廓尔王国的入侵
  • 三、德里苏丹国
  • 四、毗□耶那伽罗国
  • 第十四章 莫卧儿帝国
  • 一、巴卑尔入主德里
  • 二、胡马雍和阿富汗人的斗争
  • 三、阿克巴治下的莫卧儿帝国
  • 四、贾汗吉尔
  • 五、沙·贾汗
  • 六、奥朗则布
  • 七、莫卧儿帝国的解体
  • 第十五章 中世纪的宗教运动
  • 一、商羯罗与印度教的复兴
  • 二、伊斯兰教苏非派的传播
  • 三、印度教虔信派改革运动
  • 四、锡克教的产生
  • 第十六章 莫卧儿帝国时期的艺术
  • 一、建筑艺术
  • 二、细密画
  • 下编 近现代篇
  • 第十七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
  • 一、西方人在印度的早期活动
  • 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 三、1857年民族大起义
  • 四、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
  • 五、穆斯林启蒙运动和穆斯林联盟的建立
  • 第十八章 近代宗教与社会改革
  • 一、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 二、罗姆·摩罕·罗易与梵社
  • 三、萨拉斯瓦蒂与雅利安社
  • 四、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的改革
  • 五、宗教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 第十九章 印度的觉醒与民族独立运动
  • 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 二、提拉克的“司瓦拉吉”论与印度教
  • 三、奥罗宾多的“精神民族主义”
  • 四、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和“坚持真理”斗争
  • 五、“两个民族”理论与印巴分治
  • 第二十章 独立后的社会政治学说
  • 一、尼赫鲁三大建国方略
  • 二、印度教民族主义
  • 第二十一章 新吠檀多主义哲学
  • 一、新吠檀多主义哲学的兴起
  • 二、主要学说与代表人物
  • 三、新吠檀多主义哲学的特点
  • 第二十二章 文学巨人泰戈尔的思想与创作
  • 一、生平
  • 二、宗教思想
  • 三、诗歌创作与成就
  • 四、短篇小说的创作与成就
  • 第二十三章 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一、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第二十四章 印度文明与世界
  • 一、印度文明与南亚
  • 二、印度文明与东南亚
  • 三、印度文明与欧美
  • 四、印度文明与中国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伊斯兰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本卷撰稿人
  • 前言
  • 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 一、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半岛
  • 二、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
  • 三、伊斯兰教的产生
  • 四、《古兰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
  • 五、早期伊斯兰教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
  • 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 二、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
  • 三、帝国远征后的政策
  • 四、阿巴斯王朝
  • 五、阿巴斯王朝的文化中心
  • 六、传统学科的发展
  • 七、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定型
  • 八、伊斯兰教的地区化
  • 九、苏非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的结合
  • 第三章 传统哈里发制解体后的伊斯兰教
  • 一、阿拉伯帝国文明的余辉
  • 二、奥斯曼帝国
  • 第四章 近现代伊斯兰文明
  • 一、与西方文明的碰撞
  • 二、重新思考伊斯兰
  • 三、现代伊斯兰教
  • 第五章 伊斯兰政治
  • 一、《古兰经》的政治思想
  • 二、哈里发制度
  • 三、伊斯兰政府
  • 四、现代政治建设
  • 第六章 伊斯兰经济
  • 一、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
  • 二、伊斯兰经济与其他经济制度
  • 三、伊斯兰教与现代经济问题
  • 第七章 伊斯兰社会
  • 一、伊斯兰伦理道德
  • 二、《古兰经》中的道德行为规范
  • 三、伊斯兰社会观
  • 第八章 伊斯兰女权主张
  • 一、伊斯兰社会妇女权益与职责
  • 二、妇女解放前景
  • 第九章 伊斯兰文学艺术
  • 一、《古兰经》与文学
  • 二、阿拉伯诗歌
  • 三、阿拉伯小说
  • 四、伊斯兰艺术美学
  • 五、伊斯兰艺术的历史分期
  • 六、清真寺建筑艺术
  • 七、阿拉伯纹饰
  • 八、伊斯兰美术
  • 九、伊斯兰艺品
  • 第十章 伊斯兰教育
  • 一、传统伊斯兰教育
  • 二、近代伊斯兰教育
  • 三、现代伊斯兰教育
  • 第十一章 伊斯兰科学
  • 一、伊斯兰科学的发展
  • 二、伊斯兰科学的贡献
  • 第十二章 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二、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三、伊斯兰文明的基本特性
  • 参考书目
  • 犹太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前言
  • 上编 犹太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 第一章 犹太文明源起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背景
  • 一、迦南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
  • 二、迦南文化
  • 三、古代犹太民族的形成和离散
  • 第二章 早期犹太教及其经典
  • 一、犹太一神教的确立
  • 二、犹太教的基本信条
  • 三、犹太教圣经的结构和编纂
  • 四、《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的文化价值
  • 第三章 早期犹太文明举要
  • 一、物质生活与经济活动
  • 二、社会政治结构
  • 三、犹太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的碰撞交融
  • 第四章 离散时期犹太文化的三大瑰宝
  • 一、塔木德文化
  • 二、塞法迪文化
  • 三、意第绪文化
  • 中编 犹太文明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 第五章 政治和社会
  • 一、早期犹太社区
  • 二、隔都的形成和演变
  • 三、犹太律法
  • 四、政教的分合
  • 五、复国思潮不灭
  • 第六章 经济
  • 一、市场与经商
  • 二、土地归属与农业
  • 三、百工百业
  • 四、借贷与金融
  • 第七章 教育
  • 一、注重学习的犹太教
  • 二、作为教科书的《旧约》
  • 三、犹太会堂的教育功能
  • 四、教育体制和拉比学院
  • 第八章 文艺
  • 一、《旧约》定下崇高的基调
  • 二、文学:圣经、圣书、圣诗
  • 三、音乐:圣乐、圣歌、圣舞
  • 四、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卷轴书
  • 第九章 伦理风俗
  • 一、宗教伦理
  • 二、强者伦理
  • 三、生活伦理
  • 四、家庭纽带
  • 五、节期与相关风俗
  • 第十章 宗教信仰
  • 一、独尊至高神
  • 二、献祭与圣器
  • 三、拉比与犹太会堂
  • 四、宗教哲学
  • 五、神秘主义和救世主
  •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
  • 一、早期自然观的演变
  • 二、医学上的成就
  • 三、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的成就
  • 四、思维方式
  • 下编 犹太文明的现代化进程
  • 第十二章 近代以来犹太文明复兴之路
  • 一、犹太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
  • 二、政治锡安主义理论和运动
  • 三、犹太民族家园的形成和发展
  • 四、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和犹太文明的影响
  • 第十三章 犹太文明的一大支流
  • 一、美国犹太人的成功之路
  • 二、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
  • 三、美国犹太文化的特征
  • 第十四章 犹太文明发展之主体回归以色列国
  • 一、“熔炉”作用和多元特征
  • 二、犹太文明在其发源地的复兴和繁荣
  • 三、以色列现代化中的文化因素
  • 第十五章 专论:犹太文明在中国
  • 一、犹太文明在古代中国:开封犹太社团的兴衰
  • 二、犹太文明在近现代中国:犹太离散史上的上海模式
  • 三、中国人眼中的反犹主义和锡安主义
  • 四、中犹两大古老文明的传统友谊再谱新篇
  • 后记
  • 英汉人名、地名对照表
  • 非洲黑人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编 非洲黑人文明的形成
  • 第一章 非洲黑人文明产生的自然与历史背景
  •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 二、原始时代的黑非洲
  • 第二章 尼罗河中上游的古代文明
  • 一、努比亚文明
  • 二、库施文明
  • 三、阿克苏姆文明
  • 第三章 西非早期铁器时代文明
  • 一、诺克文化
  • 二、萨奥文化
  • 三、西非早期铁器时代遗址的分布
  • 四、西非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 第四章 班图人的迁徙与黑人文明
  • 一、班图人的迁徙
  • 二、独立产生的班图文明
  • 三、恩戈尼人的北迁
  • 第五章 伊斯兰教在东非的传播与斯瓦希里文明
  • 一、伊斯兰教的传播与东非城邦的形成
  • 二、斯瓦希里文明
  • 第六章 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与豪萨文明
  • 一、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与西非古国
  • 二、豪萨文明
  • 第二编 非洲黑人传统文明的载体
  • 第七章 经济与政治
  • 一、经济
  • 二、政治
  • 第八章 文学艺术
  • 一、对自然美的追求
  • 二、文学
  • 三、雕塑
  • 四、音乐舞蹈
  • 五、人体装饰艺术
  • 第九章 宗教与伦理习俗
  • 一、宗教
  • 二、伦理习俗
  • 第十章 思想意识与科学技术
  • 一、班图哲学
  • 二、美学
  • 三、史学
  • 四、传统医学
  • 五、建筑
  • 六、技术科学
  • 第三编 走向未来的非洲黑人文明
  • 第十一章 殖民统治时期黑人文明的抗争
  • 一、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与黑人文明
  • 二、非洲民族主义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 第十二章 非洲黑人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 一、非洲黑人文明的特点
  • 二、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 三、非洲黑人文明与近代世界文明
  • 第十三章 非洲现代化与黑人传统文明
  • 一、非洲现代化起伏曲折的历程
  • 二、推陈出新,循序渐进
  • 三、现代黑人新文化的兴起
  • 主要参考书目
  •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 版权信息
  • 《世界文明大系》编委会
  • 总序
  • 第一编 古代埃及文明
  • 前言 古代埃及文明是如何发现的
  • 一、埃及学的诞生与发展
  • 二、20世纪以来的埃及学
  •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史前时代与前王朝文化
  • 一、古代埃及的生态环境
  • 二、古代埃及的民族和语言文字
  • 三、古埃及人从蒙昧走向野蛮时代的历程
  • 四、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
  • 第二章 统一王国的建立与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一、统一王国的开端与早王朝时代的埃及
  • 二、统一王国的确立与古王国的君主专制主义的形成
  • 三、第一中间期的分裂与中王国专制主义的重建
  • 第三章 埃及帝国的霸权与法老文明的衰败
  • 一、第二中间期的人民大起义与希克索斯人的入侵
  • 二、新王国的建立与帝国的霸权和繁荣
  • 三、帝国时代的王权与神权:协调与冲突
  • 四、帝国霸权的重建与危机
  • 五、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与衰亡
  • 第四章 传统的法老埃及文化及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一、古埃及语言、文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 二、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 三、多元化的宗教与一神教发展的趋向
  • 四、建筑和艺术的风格及其伟大成就
  • 五、科学的发明与实践
  • 第五章 希腊、罗马的征服埃及:东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交融
  • 一、亚历山大·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埃及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 二、罗马、拜占廷帝国在埃及的统治与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 结束语
  • 第二编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前言 西方的考古发掘和文字破译揭示了两河流域文明
  • 第一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背景
  • 一、地理概况
  • 二、两河流域的史前时代
  • 第二章 从苏美尔城邦到苏美尔帝国
  • 一、苏美尔城邦争霸
  • 二、乌尔第三王朝建立统一国家
  • 第三章 从古巴比伦城邦到古巴比伦帝国
  • 一、伊辛王朝取代乌尔第三王朝
  • 二、拉尔萨的兴起与争霸
  • 三、巴比伦的兴起和一统天下
  • 四、马瑞和亚述的兴亡
  • 五、埃什嫩那兴亡于迪亚拉河地区(公元前2025—前1758年)
  • 六、古巴比伦后期及王国的灭亡(公元前1749—前1595年)
  • 第四章 从阿淑尔城邦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帝国
  • 一、早期亚述和古亚述
  • 二、古巴比伦时期亚述的首次统一
  • 三、中亚述时期
  • 四、新亚述时期
  • 五、亚述帝国的灭亡
  • 六、两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帝国新巴比伦
  • 第五章 古代西亚政权中的民主和共和因素
  • 一、早王朝至乌尔第三王朝时的长老会和公民大会
  • 二、埃波拉城邦的共和制向君主制演变(公元前2500年)
  • 三、古巴比伦时期的长老会对王权的限制
  • 四、北叙利亚的埃马尔城邦强于王权的长老会(共和制?)
  • 五、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时的城市长老会和陪审团
  • 第六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 一、两河流域的语言和文字
  • 二、文学
  • 三、宗教
  • 四、法律
  • 五、科学和艺术
  • 第三编 古代伊朗文明
  • 前言 伊朗学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一章 伊朗文明的起源
  • 一、伊朗的自然地理
  • 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 三、新石器革命和早期村落
  • 四、城市文明的兴起
  • 五、古代埃兰文明
  • 第二章 伊朗文明的发展
  • 一、雅利安部落的迁入
  • 二、从城市国家到世界帝国
  •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四、社会经济生活
  • 第三章 伊朗文明的主要成就
  • 一、语言文字
  • 二、文学
  • 三、袄教
  • 四、摩尼教与马茲达克派
  • 五、犹太教、基督教和佛教
  • 六、建筑
  • 七、造型艺术
  • 八、历法
  • 九、科学
  • 第四章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 一、伊朗与西方
  • 二、伊朗与中国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也许,我们想有幸福的关系、卓越的才华,想在大自然里感到安宁、幸福。 这个时候,其实都需要一个东西:深度关系。 如果我们没有跟事物建立深度关系,很容易就会以为:我们做出一切好的东西,都需要天赋。 比方说: 你想拥有好的亲密关系,你就要找到 “正确先生”、“正确小姐”; 你想有非常卓越的才华,你得有天赋; 你想能够欣赏大自然,你得找到最美丽的风景。 总之,似乎先要有一个极好的条件,才能与之建立关系、产生感觉。 而实际上,各种各样真正美好的事物,都是我们进入深度关系之后才发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纲目

      1 时间人物事件历史脉络清晰 2 突出地域特征和历史沿革 3 重点描述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4 文学艺术哲学数学医学等概括描述脉络清晰细节到位图文并茂 5 由古至今语言通俗易懂 6 读完有俯视古今中外的酣畅淋漓之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