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者周濂政治哲学力作,切入政治哲学核心,提供理解现实的脚手架。

内容简介

“是什么使得权力或强力成为道德上对的”是2000多年来政治哲学不断追问的问题。

聚焦现代政治的讨论域,结合汉娜·阿伦特、约翰·西蒙斯、哈贝马斯及罗尔斯的观点,作者首先从概念分析的角度区分了正当性与证成性:正当性是一种“回溯性”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也就是从“发生的进路”去评价权力;而作为“前瞻性”概念的证成性,关注的是权力的效用和达成的目的,也即从“目的的进路”去评价权力,确立了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

从政治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区分出发,作者进一步在政治义务与政治责任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图:国家正当性与公民的政治义务具有概念上的关联性,而国家证成性则与公民的政治责任相关联。

由此,通过对概念关系的梳理标定了正当性在当代政治哲学概念地图上的位置,利于廓清被语言迷雾遮蔽的现实,帮助我们获得直面现实复杂事态的理论勇气。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政治正当性的概念结构
  • 政治正当性问题的第一次提出
  • 为什么需要政治正当性?
  • 何谓政治正当性?
  • 两次正当性危机
  • 三重理论结构
  • 四个结构性因素及本书基本结构
  • 第二章 正当性与证成性: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
  • 阿伦特论正当性与证成性
  • 概念上区分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可能
  • 概念史上的论据
  • 洛克传统中的正当性与证成性
  • 补充说明: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关系
  • 区分正当性与证成性的理论后果
  • 小结
  • 第三章 政治正当性/证成性:概念框架下的政治义务
  • 义务与责任之辨
  • 何谓政治义务?
  • 政治义务的自愿主义因素
  • 个人自我决断的重要性
  • 第四章 政治义务的公平游戏解释
  • 相互性原则
  • 公平游戏理论的主要特点
  • 公平游戏理论的困难
  • 公共利益能够被主动接受吗?
  • 第五章 政治义务的认可理论
  • 恪守许诺的道德义务从何而来?
  • 虚假的认可和真正的认可
  • 洛克认可理论的问题
  • 投票行为与默示认可
  • 政治正当性与政治义务存在逻辑关联吗?
  • 政治义务理论的限度
  • 小结
  • 第六章 再论正当性与证成性:洛克主义与康德主义之别
  • 正义、正当性与证成性
  • 罗尔斯论政治正当性
  • 西蒙斯批评康德与罗尔斯
  • 范式转换——从洛克主义到康德主义?
  • 成员资格vs公民资格
  • 程序正当性vs实质性正义
  • 民主制国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正当性与证成性吗?
  • 第七章 通过审议走向共识
  • 正当性与合法性
  • 立宪主义与民主
  • 审议民主与民主正当性
  • 沟通理性具有独立性与优先性吗?
  • 沟通行动的可能后果:了解、理解与共识
  • 作为沟通行动补足概念的生活世界
  • 语用学但不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书目
  • 英文参考论文
  • 中文参考书目
  • 中文参考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