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特别说明:应版权方要求,套装不再提供会员借阅权益。我们特争取到,单册上架并加入会员池。1-9辑现已上新,顺着“柏杨”作者列表即可找到,推荐你去看看。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它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
  • 战国时代
  • 柏杨序
  • 柏杨再序
  • 赵顼序
  • 司马光进呈《资治通鉴》表
  • 导读
  • 公元前五世纪
  • 九〇年代(前四〇三—前四〇一年)
  • 公元前四世纪
  • 最初十年(前四〇〇—前三九一年)
  • 第二个十年(前三九〇—前三八一年)
  • 二〇年代(前三八〇—前三七一年)
  • 三〇年代(前三七〇—前三六一年)
  • 四〇年代(前三六〇—前三五一年)
  • 五〇年代(前三五〇—前三四一年)
  • 六〇年代(前三四〇—前三三一年)
  • 七〇年代(前三三〇—前三二一年)
  • 八〇年代(前三二〇—前三一一年)
  • 九〇年代(前三一〇—前三〇一年)
  • 公元前三世纪
  • 最初十年(前三〇〇—前二九一年)
  • 吞并六国
  • 导读
  • 一〇年代(前二九〇—前二八一年)
  • 二〇年代(前二八〇—前二七一年)
  • 三〇年代(前二七〇—前二六一年)
  • 四〇年代(前二六〇—前二五一年)
  • 五〇年代(前二五〇—前二四一年)
  • 六〇年代(前二四〇—前二三一年)
  • 七〇年代(前二三〇—前二二一年)
  • 八〇年代(前二二〇—前二一一年)
  • 楚汉相争
  • 导读
  • 九〇年代(前二一〇—前二〇一年)
  • 匈奴崛起
  • 导读
  • 公元前二世纪
  • 最初十年(前二〇〇—前一九一年)
  • 第二个十年(前一九〇—前一八一年)
  • 二〇年代(前一八〇—前一七一年)
  • 三〇年代(前一七〇—前一六一年)
  • 黄老之治
  • 导读
  • 四〇年代(前一六〇—前一五一年)
  • 五〇年代(前一五〇—前一四一年)
  • 六〇年代(前一四〇—前一三一年)
  • 七〇年代(前一三〇—前一二一年)
  • 开疆拓土
  • 导读
  • 八〇年代(前一二〇—前一一一年)
  • 九〇年代(前一一〇—前一〇一年)
  • 公元前一世纪
  • 最初十年(前一〇〇—前九一年)
  • 宫廷斗争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前九〇—前八一年)
  • 二〇年代(前八〇—前七一年)
  • 三〇年代(前七〇—前六一年)
  • 万里诛杀
  • 导读
  • 四〇年代(前六〇—前五一年)
  • 五〇年代(前五〇—前四一年)
  • 六〇年代(前四〇—前三一年)
  • 七〇年代(前三〇—前二一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二辑(后汉兴亡)
  • 昏君辈出
  • 导读
  • 八〇年代(前二〇—前一一年)
  • 九〇年代(前一〇—前一年)
  • 王莽篡夺
  • 导读
  • 一世纪
  • 最初十年(一—九年)
  • 第二个十年(一〇—一九年)
  • 二〇年代(二〇—二九年)
  • 全国混战
  • 导读
  • 二〇年代(二四年—二九年)
  • 三〇年代(三〇年—三九年)
  • 马援之死
  • 导读
  • 三〇年代(三五年—三九年)
  • 四〇年代(四〇年—四九年)
  • 五〇年代(五〇年—五九年)
  • 六〇年代(六〇年—六九年)
  • 七〇年代(七〇年—七九年)
  • 燕然勒石
  • 导读
  • 八〇年代(八〇年—八九年)
  • 九〇年代(九〇年—九九年)
  • 二世纪
  • 最初十年(一〇〇年—一〇九年)
  • 第二个十年(一一〇年—一一九年)
  • 跋扈将军
  • 导读
  • 二〇年代(一二〇年—一二九年)
  • 三〇年代(一三〇年—一三九年)
  • 四〇年代(一四〇年—一四九年)
  • 五〇年代(一五〇年—一五九年)
  • 黄巾民变
  • 导读
  • 六〇年代(一六〇年—一六九年)
  • 七〇年代(一七〇年—一七九年)
  • 八〇年代(一八〇年—一八九年)
  • 东汉瓦解
  • 导读
  • 九〇年代(一九〇年—一九九年)
  • 三世纪
  • 最初十年(二〇〇年—二〇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三辑(魏晋纷争)
  • 赤壁之战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二一〇年—二一九年)
  • 二〇年代(二二〇年—二二九年)
  • 三国鼎立
  • 导读
  • 三〇年代(二三〇年—二三九年)
  • 寿春三叛
  • 导读
  • 四〇年代(二四〇年—二四九年)
  • 五〇年代(二五〇年—二五九年)
  • 司马夺权
  • 导读
  • 六〇年代(二六〇—二六九年)
  • 七〇年代(二七〇—二七九年)
  • 八〇年代(二八〇—二八九年)
  • 八王之乱
  • 导读
  • 九〇年代(二九〇—二九九年)
  • 四世纪
  • 最初十年(三〇〇—三〇九年)
  • 大分裂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三一〇—三一九年)
  • 五胡乱华
  • 导读
  • 二〇年代(三二〇—三二九年)
  • 三〇年代(三三〇—三三九年)
  • 石虎肆暴
  • 导读
  • 四〇年代(三四〇—三四九年)
  • 五〇年代(三五〇—三五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分立)
  • 苻坚大帝
  • 导读
  • 六〇年代(三六〇—三六九年)
  • 七〇年代(三七〇—三七九年)
  • 淝水之战
  • 导读
  • 八〇年代(三八〇—三八九年)
  • 九〇年代(三九〇—三九九年)
  • 参合杀俘
  • 导读
  • 五世纪
  • 最初十年(四〇〇—四〇九年)
  • 王始帝国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四一〇—四一九年)
  • 统万碑文
  • 导读
  • 二〇年代(四二〇—四二九年)
  • 自毁长城
  • 导读
  • 三〇年代(四三〇年—四三九年)
  • 四〇年代(四四〇年—四四九年)
  • 南北朝
  • 导读
  • 五〇年代(四五〇—四五九年)
  • 六〇年代(四六〇—四六九年)
  • 刘彧诏书
  • 导读
  • 七〇年代(四七〇—四七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辑(乱世烽烟)
  • 全盘汉化
  • 导读
  • 八〇年代(四八〇—四八九年)
  • 九〇年代(四九〇—四九九年)
  • 萧鸾眼泪
  • 导读
  • 六世纪
  • 最初十年(五〇〇—五〇九年)
  • 洛阳暴动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五一〇—五一九年)
  • 二〇年代(五二〇—五二九年)
  • 河阴屠杀
  • 导读
  • 三〇年代(五三〇—五三九年)
  • 遍地血腥
  • 导读
  • 四〇年代(五四〇—五四九年)
  • 饿死宫城
  • 导读
  • 五〇年代(五五〇—五五九年)
  • 禽兽王朝
  • 导读
  • 六〇年代(五六〇—五六九年)
  • 黄龙汤
  • 导读
  • 七〇年代(五七〇—五七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
  • 突厥可汗
  • 导读
  • 八〇年代(五八〇—五八九年)
  • 南北统一
  • 导读
  • 九〇年代(五九〇—五九九年)
  • 七世纪
  • 最初十年(六〇〇—六〇九年)
  • 官逼民反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六一〇—六一九年)
  • 江都政变
  • 导读
  • 二〇年代(六二〇—六二九年)
  • 玄武门
  • 导读
  • 贞观之治
  • 导读
  • 三〇年代(六三〇—六三九年)
  • 四〇年代(六四〇—六四九年)
  • 黄金时代
  • 导读
  • 五〇年代(六五〇—六五九年)
  • 六〇年代(六六〇—六六九年)
  • 武曌夺权
  • 导读
  • 七〇年代(六七〇—六七九年)
  • 八〇年代(六八〇—六八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七辑(安史之乱)
  • 恐怖世界
  • 导读
  • 九〇年代(六九〇—六九九年)
  • 八世纪
  • 最初十年(七〇〇—七〇九年)
  • 恶妻恶女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七一〇—七一九年)
  • 开元盛世
  • 导读
  • 二〇年代(七二〇年—七二九年)
  • 三〇年代(七三〇年—七三九年)
  • 四〇年代(七四〇年—七四九年)
  • 范阳兵变
  • 导读
  • 五〇年代(七五〇年—七五九年)
  • 睢阳之围
  • 导读
  • 六〇年代(七六〇—七六九年)
  • 皇后失踪
  • 导读
  • 七〇年代(七七〇年—七七九年)
  • 八〇年代(七八〇年—七八九年)
  • 泾原兵变
  • 导读
  • 猪皇帝
  • 导读
  • 九〇年代(七九〇—七九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八辑(晚唐暮景)
  • 元和中兴
  • 导读
  • 九世纪
  • 最初十年(八〇〇—八〇九年)
  • 第二个十年(八一〇—八一九年)
  • 牛李党争
  • 导读
  • 二〇年代(八二〇—八二九年)
  • 甘露事变
  • 导读
  • 三〇年代(八三〇—八三九年)
  • 四〇年代(八四〇—八四九年)
  • 大中之治
  • 导读
  • 五〇年代(八五〇—八五九年)
  • 六〇年代(八六〇—八六九年)
  • 黄巢民变
  • 导读
  • 七〇年代(八七〇—八七九年)
  • 八〇年代(八八〇—八八九年)
  • 狼虎谷
  • 导读
  • 军阀混战
  • 导读
  • 九〇年代(八九〇—八九九年)
  • 大黑暗
  • 导读
  • 十世纪
  • 最初十年(九〇〇—九〇九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
  • 五代时代
  • 导读
  • 小分裂
  • 导读
  • 第二个十年(九一〇—九一九年)
  • 千里白骨
  • 导读
  • 二十年代(九二〇—九二九年)
  • 半截英雄
  • 导读
  • 三十年代(九三〇—九三九年)
  • 儿皇帝
  • 导读
  • 四〇年代(九四〇—九四九年)
  • 横挑强邻
  • 导读
  • 高平之战
  • 导读
  • 五〇年代(九五〇—九五九年)
  • 分裂尾声
  • 导读
  • 六〇年代(九六〇年)
  • 柏杨跋
  • 出版人王荣文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白话译文质量上乘,而且对人物关系,事件先后的解释,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大量地图的编绘,实在不能再赞了。真的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译作。值得一论的是「柏杨曰」的内容。虽然这部分内容有些感觉过于极端,但也正是这些「柏杨曰」,让这部白话文译著,也成为一部独立的创作。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因为作者的保守立场,有人曾怀疑《资治通鉴》是不是值得尊敬,更有人把《资治通鉴》比作为 “驯服术”,指控它专供统治阶层之用。然而伟大的文化产品,功能是多方面的,史观可能无法使每一个人同意,但史料却是严肃的,司马光已为我们留下宝藏。何况,司马光处理史料时,只把他的主观见解表现在 “司马光曰” 篇幅中。假使没有司马光,史料失散,即令今天的专业历史学者,具备司马光当时所具备的条件,也无能为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套书我只读到晚唐部分(共九辑,晚唐是第八辑,典型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那时年少轻狂,立志要读完资治通鉴。虽未读完,但这绝对是入门中国史的一条好路。以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为信条的柏杨在这套书中纵横四海,指点八荒,把儒家道统里的尧舜还原为伊祁放勋、姚重华(真名),仿太史公曰的柏杨曰时不时在文中出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加上柏杨自绘的地图,阅读体验还不错。如果你看了前言部分,就知道这是柏杨 10 年(牢狱)的成果,你会更加佩服他。但回到本书,矫枉难免过正,有些言论过于激烈也是无法避免的。我曾说熊逸是破字决高手,而柏杨同样如此。现在熊大也出了资治通鉴,你可以试试,内容更加理性,但是我对中国历史兴趣已经不大。

          1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