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小说的第二部。

内容简介

1851年,列夫·托尔斯泰跟随哥哥去高加索,在部队里服役了两年半。在那里,作为作家的列夫·托尔斯泰开始诞生。 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形形色色的场景由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观察连结在一起,由一个孩子理解生活的视角组合在一起,而且浸透着生活的喜悦、童年的诗意和纯真的情感,弥漫着浓厚的田园气息。

《少年》是列夫·托尔斯泰自传体小说的第二部,以小主人公离开家乡去莫斯科上学为开端,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第一次看到原来熟知的一切原来还有另一面,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发生了“精神上的转变”。小主人公开始看到贫富的差别,产生了“平分”的愿望,这是他最初的生活的见解和愿望。更耐人寻味的是,托尔斯泰安排小主人公在取消农奴制的前夕开始意识到贵族生活中存在着不公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要人物
  • 前言
  • 一 长途旅行
  • 二 雷雨
  • 三 新观点
  • 四 在莫斯科
  • 五 哥哥
  • 六 玛莎
  • 七 铅弹
  • 八 卡尔·伊万内奇的身世
  • 九 续前
  • 十 续前
  • 十一 一分
  • 十二 小钥匙
  • 十三 见异思迁的姑娘
  • 十四 一时糊涂
  • 十五 幻想
  • 十六 总有熬出头的日子
  • 十七 仇恨
  • 十八 使女室
  • 十九 少年时代
  • 二十 沃洛佳
  • 二十一 卡坚卡和柳博奇卡
  • 二十二 爸爸
  • 二十三 外祖母
  • 二十四 我
  • 二十五 沃洛佳的朋友们
  • 二十六 讨论
  • 二十七 友谊的开端
  • 文后插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如安娜醇熟,不及战争与和平洗炼客观,更不如复活深刻,但值得读。青春激荡的味道,如山间清溪。这是那个追天问地的不朽的托尔斯泰的年少模样。大师早年的作品,技巧和才华在发酵,看看那些涌动的灵感。灵光乍现,如晨曦初吐,可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少年》如果以此来评定列夫托尔斯泰的话,我想他的地位不可能这么高。总体来说,给人有种拖沓之感,而且故事可读性也不是很强,如果不是因为有自传体的意味,估计没有太多的人会关注这本书。非要说书中描写的具体内容,我基本忘光了,只记得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家教,兄弟姐妹,成长的烦恼。是不是有部美剧就叫做《成长的烦恼》,或者说有点《家有儿女》的感觉,平平淡淡又鸡飞狗跳。不知道是不是俄国所有少年的遭遇都是如此,如果是也算是研究当时俄国的一个切入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以往对托尔斯泰主义的理解更多地夸大了这一原则,却忽略了这只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前提,而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命题是:通过人的心灵改造来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列宁称托尔斯泰是 “俄国革命的镜子”,主要是说在他身上反映了俄国社会的深刻矛盾。基于列宁的评价,此后的许多评论都过分强调了托尔斯泰主义中的批判性和妥协性的部分,却遮蔽了这其中在今天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 —— 作为统治阶层的贵族的心灵忏悔、道德完善的内容。而这一点恰恰是俄罗斯文化精神中最具合理性的特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