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中科技大学2017届优秀硕士论文,主要是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内容简介

1.鲁文雅的文章基于赋权式的行动研究理论,通过反思L社区开展的针对流动儿童赋权社会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从需求评估、活动策划与方案执行多阶段多层面分析影响赋权目标发生偏移的关键因素及其过程,揭示在服务效果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为何以及如何“掩盖”了赋权目标发生偏移这一现象,“制造”似是而非赋权的过程,进而反思服务对象需求评估、活动设计以及效果评估中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以及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以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能有效协商与沟通以确保服务对象的利益较大化。

2.谭雅文的文章通过探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专业关系,以L社区中开展的小组工作为案例,从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的专业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证了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专业关系深受非专业因素影响以及专业对社区既依附又竞争的双重属性,对双重影响下的专业关系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呈现和分析,并从专业社会工作建设的角度讨论了避免和解决困境的策略。

3.李青的文章选取武汉市H社区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活动理论和小组动力论为指导,以认知刺激和缅怀元素为主题,开展了“往事回忆,改善记忆状态”、“感官刺激,提升专注力”、“社交互动,训练沟通力”三个阶段共8次小组活动,帮助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提升其认知能力。

4.冯子龙的文章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采用社工课堂服务手法,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阶段开展服务。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方法,以S职高中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用SPSS软件进行两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检验服务效果。研究发现,在中职学校,社工课堂是提升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一种有效方式;社工课堂服务可以按照准实验设计的思路开展,实验法可以有效检验社工课堂服务的结果;元认知理论对自我认知概念的划分可以有效嵌入自我认知能力提升服务的过程中。

5.毛梓轶的文章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以萨提亚模式为理论指导,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一名二胎家庭中陷入心理困境的长子女进行专业介入。通过将个人问题放入到原生家庭中,注重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相结合,从提升案主自尊感、改变家庭沟通模式和重建家庭的新规则三个方面开展实务工作,帮助案主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预防家庭危机再次发生。

6.兰澜的文章以S职高青年志愿者协会的47名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据社会目标模式将社工服务分为传递志愿服务专业精神、提升自我能力培训和督导志愿者小组参与志愿服务三个阶段,开展15节的小组工作。研究发现,社工服务对于提升组员个人能力、在中职生群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善社会大众对于中职生负面认知确有成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文库总序
  • “虚假”的赋权——基于L社区流动儿童赋权服务的实践反思
  • 第一节 绪论
  •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 文献回顾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四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五 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需求评估与赋权活动方案设计及其过程反思
  • 一 起点:需求评估
  • 二 计划:赋权小组及社区活动方案设计
  • 三 反思:权力差异及文化能力缺位对赋权目标的影响
  • 第三节 赋权服务方案的实施及其过程反思
  • 一 执行:流动儿童赋权小组及社区活动
  • 二 反抗:来自服务对象
  • 三 要求:来自不同利益相关人群的需求
  • 四 妥协:服务方案的完善及其对赋权目标的影响
  • 第四节 赋权效果评估及其过程反思
  • 一 评估: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
  • 二 技巧: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修饰及其对赋权目标的影响
  • 三 结果:“制造”虚假的赋权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赋权服务的反思性结论
  • 二 相关问题进一步讨论
  • 三 研究的不足
  • 双重权威下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专业关系探析——以L社区项目小组工作为例
  • 第一节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概念界定
  • 四 研究设计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权威的相关研究
  • 二 专业关系的相关研究
  • 三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案例概况
  • 一 案例项目背景概况
  • 二 服务机构概况
  • 三 案例小组概况
  • 第四节 政府购买服务中的权威体系要素及特点分析
  • 一 服务对象——权威的客体
  • 二 社区基层组织——权威的主动主体
  • 三 专业社会工作——权威的被动主体
  • 第五节 双重权威对专业关系的作用过程分析
  • 一 双重权威在专业关系初期的作用
  • 二 双重权威在专业关系发展期的作用
  • 三 双重权威在专业关系中的作用评价
  • 第六节 双重权威下专业关系的困境探析
  • 一 双重权威与专业界限
  • 二 双重权威与多重关系
  • 三 双重权威在专业关系困境中的评价
  •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一 访谈对象:项目驻点社工
  • 二 访谈对象:小组参与者
  • 三 访谈对象:社区工作人员
  • 附录二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元认知理论视角下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研究——基于S职高某服务的准实验设计
  • 第一节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核心概念
  • 五 理论基础
  • 六 研究思路
  • 七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武汉市S职高中职生自我认知现状及问题
  • 一 自我认识程度不足
  • 二 自我体验水平较低
  • 三 自我监控能力较差
  •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的服务
  • 一 自我认知提升训练之自我认识
  • 二 自我认知提升训练之自我体验
  • 三 自我认知提升训练之自我监控
  •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的效果
  • 一 中职生自我认识程度的变化
  • 二 中职生自我体验水平的变化
  • 三 中职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变化
  • 四 中职生对整体社工服务的满意度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不足
  • 三 研究讨论
  • 附录一 中职生需求状况调查问卷(有删减)
  • 基本信息
  • 家庭方面
  • 自我认知方面
  • 学习方面
  • 职业规划方面
  • 附录二 社工课堂服务效果评估问卷
  • 附录三 社工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四 导学案示例:“我眼中的自己”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二胎家庭长子女心理困境研究
  • 第一节 绪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五 核心概念界定
  • 六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需求评估与方案制定
  • 一 个案概述
  • 二 资料收集
  • 三 心理困境的表现
  • 四 问题分析与诊断
  • 五 目标和方案制定
  • 第三节 提高案主自尊感
  • 一 纠正案主偏差认知
  • 二 改变自我贬低的态度
  • 三 发掘自身价值
  • 四 小结和反思
  • 第四节 矫正家庭不良沟通模式
  • 一 纠正家庭成员偏差认知
  • 二 培育家庭良性沟通模式
  • 三 践行巩固良性沟通模式
  • 四 小结和反思
  • 第五节 重建家庭新规则
  • 一 阳光下的家庭规则
  • 二 转化消极家庭规则
  • 三 重建和谐家庭指南
  • 四 小结和反思
  • 第六节 评估与结案
  • 一 跟踪观察
  • 二 综合评估
  • 三 结案
  •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基本结论
  • 二 萨提亚模式运用的优势与挑战
  • 三 研究的不足
  • 附录 个案服务方案
  • 社会目标模式介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应用研究——基于武汉市S职高志愿者小组工作服务
  • 第一节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思路
  • 五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S职高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现状及问题
  • 一 服务背景介绍
  • 二 S职高青年志愿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三 社工服务主题的确立
  • 四 服务方案设计
  • 第三节 社会目标模式指导下志愿者小组的社会工作服务
  • 一 传递志愿服务专业精神
  • 二 提升自我能力培训
  • 三 督导志愿小组组员参与志愿服务
  •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志愿者小组的服务效果
  • 一 个人能力有所提升
  • 二 青年志愿者协会品牌效应初见成效
  • 三 社区服务的专业性与持续性得到发展
  • 四 社会认同度增加
  • 五 志愿者小组服务总结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一 结论
  • 二 讨论
  • 附录一 S职高青年志愿者协会需求评估访谈提纲
  • 附录二 S职高青年志愿者协会需求评估访谈列表
  • 附录三 志愿者小组社工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四 志愿者小组效果评估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志愿者小组效果评估访谈列表
  • 附录六 志愿者小组组员自我能力提升社工服务效果评估问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