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8个维度,全面解读房地产新发展模式;9种业态转型路径、大会员体系研判未来趋势。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贡献并牵动了巨大比例的GDP、税收,带动了许多衍生产业及就业。但中国经济也出现了过于依赖房地产的问题。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要实现“良性循环”。2022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本书认为,房地产传统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制造业,不断在新的土地上大规模、产业化地构建新房,城市不断外延。伴随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的完成,房地产企业需要“破位”思考,把不动产空间看成某种“场景”及“入口”,从过去的“空间营造者”和“空间提供者”发展成为服务型机构、运营型机构。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新时代政治经济范式和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有侧重地推动市场的供给侧(房地产行业和企业)改革,引导它们更好地响应、契合、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侧(居民的住房需求),适应和引领房地产市场的新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业务模式。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定义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本书通过18个不同的维度,具体分析了如何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新发展模式,进而围绕住宅物业、酒店管理、租赁住房、购物中心、主题公园等9种业态分析房地产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

最后,本书总结提出,通过构建大会员体系,可以实现各种不动产业态、空间、赛道的融合贯通,触达更广泛的机构与人群,也为行业转型迭代提供新的机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篇 房地产调控的背景、思路与新业态
  • 第一章 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及风险溢出
  • 一、房地产行业的“自我逻辑”
  • 二、房地产的“狭义化”
  • 第二章 房地产调控思路与新业务、新业态
  • 一、从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 二、房地产行业新业务与新业态
  • 第二篇 房地产传统发展模式、问题诊断及政策框架
  • 第三章 传统发展模式的七个特征
  • 第四章 房地产传统发展模式的业务逻辑
  • 一、传统发展模式里,住宅开发销售不断循环是业务的底层逻辑
  • 二、住宅开发销售以外的业务,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 三、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与房企的转型探索
  • 第五章 从保交楼、断供看传统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预售制
  • 一、金融行业与地产高度绑定
  • 二、预售制的问题
  • 三、内地传统住宅开发销售中的“预售+按揭贷款”模式
  • 四、预售资金变为资金池背后的机制
  • 五、预售制本质上是金融安排
  • 六、为何不能对预售制“一刀切”
  • 第六章 房地产企业的定位与再平衡
  • 一、房地产是我国市场化最早、程度最高,所有制形式最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最深的行业
  • 二、房地产行业及市场有其特殊性
  • 三、公有制企业的一些特有优势
  • 四、广义不动产行业里的“重新布局”与“再平衡”
  • 第七章 行业当前问题的诊断与解决
  • 一、解决房地产行业问题的主次先后是什么?
  • 二、保交楼是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 三、钱到哪里去了?
  • 四、是流动性问题还是偿付能力问题?
  • 五、什么是市场化机制?
  • 六、为什么市场化机制不易解决房地产问题?
  • 七、为什么不宜再单纯依赖市场化机制来解决问题?
  • 八、如何通过行政化机制应对当前的行业问题?
  • 九、政府机构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 十、解决地产问题的框架是什么?
  • 第三篇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定义、发展阶段与金融支持
  • 第八章 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
  • 一、衔接新发展理念
  • 二、定义新发展模式
  • 第九章 探寻新发展模式的短中长三部曲
  • 一、第一阶段:即期/短期(1~3年)
  • 二、第二阶段:中期(3~5年)
  • 三、第三阶段:长期(5~10年)
  • 第十章 与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相匹配的金融关系
  • 一、做减法:金融去地产化、地产去金融化
  • 二、调结构:调整金融/资本对广义不动产行业的布局
  • 三、调结构: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资本结构
  • 四、中国特色房地产企业上市形态的“终局”
  • 五、住宅开发项目的预售资金:需不断强化、优化,加强监管
  • 六、由“离岸化”到“再在岸化”
  • 七、回到当下,房地产行业重组及风险出清之际,金融行业的角色何如?
  • 第四篇 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 第十一章 住宅地产与大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
  • 一、住宅地产的新发展模式
  • 二、大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
  • 第十二章 依托住宅物业,触达更广泛的居住服务市场
  • 一、依托“场景”,从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
  • 二、住宅增值服务业务拓展的趋势及共性
  • 三、针对居住服务:来自不同背景/领域的竞争者
  • 四、依托当年留下来的“木马”,探索新发展模式
  • 第十三章 围绕不同的资产、空间、业态发展垂直能力
  • 一、酒店管理行业——从资产导向到服务导向转型的典例
  • 二、租赁住房/长租公寓——不动产、金融及服务属性同等重要
  • 三、购物中心——满足生活消费需求的基础设施
  • 四、写字楼——包袱重重的业态及如何依托写字楼空间纵深发展
  • 五、仓储物流——从单纯的仓库到物流及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 六、主题公园——运营极度复杂的行业,迭代需要IP
  • 七、冰雪——探寻不那么依赖IP的赛道
  • 八、产业园——最有能力打造“双资本循环”的产业
  • 第十四章 转向轻资产模式
  • 一、何为轻资产
  • 二、从重资产到中资产,再到轻资产
  • 三、不同业务内涵的轻资产模式
  • 四、轻资产模式全贯通
  • 第十五章 拉通各种不动产业态、空间、赛道
  • 一、不同的不动产业态及空间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协同?
  • 二、如何才能拉通不动产业态与空间?
  • 第十六章 构建大会员体系,实现不同业务与业态的融合贯通
  • 一、问题的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会员体系的本质
  • 四、酒店及其他传统会员体系的启示
  • 五、通过会员体系融合贯通不同业务板块与业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