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从地理空间视角重新切入叙事的俄国现代文学史。

内容简介

果戈理、冈察洛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别雷、马雅可夫斯基、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叶赛宁、布尔加科夫……12位作家的12种命运串联起19—20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城乡叙事。

在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现代性进程中,从乡村到城市的叙事空间转换构建出一张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网。通过总结两个世纪以来各阶层俄国知识分子书写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策略,本书展示出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俄国其进步之艰难,道路之迂回,正是因为官方与民间、政界与思想界,在“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西化与传统”等现代性根本问题中的冲突始终未能和解。

而现代人在这冲突漩涡里的觉醒、激情和惰性,反抗、毁灭与妥协,就是典型的现代性体验。火车上的安娜·卡列尼娜,正是这一体验的绝佳隐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审美现代性:俄国文学的城乡书写
  • 自序 火车上的安娜
  • 导言 现代性与城乡书写
  • 上编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城乡对立与现代性思辨
  • 第一章 现代化的先声 俄罗斯民族国家意识兴起与现代报刊业发展
  • 第二章 19世纪上半叶 果戈理——从乡村“诗意经验”到都市“震惊体验”
  • 第三章 19世纪中期 冈察洛夫——城乡之间多余人的衰亡与新人的崛起
  • 第四章 19世纪中后期 托尔斯泰——乡村的终极救赎
  • 第五章 帝俄末期 契诃夫——市民阶层与乡村的现代性考察
  • 下编 20世纪俄国文学的城乡范式与现代性冲突
  • 第一章 别雷、勃洛克 象征主义的彼得堡与审美现代性
  • 第二章 马雅可夫斯基 未来主义的莫斯科与工具现代性
  • 第三章 阿克梅派的彼得堡 乡愁与信仰
  • 第四章 20世纪初的“新农民”与乡村“意象” 叶赛宁的田园悲歌
  • 第五章 乌托邦的找寻与反思 20世纪俄国城乡的现代化镜像
  • 余论 俄国城乡现代性的文学表现及对中国的观照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