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千字
字数
2023-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托翁死亡描写神作,写给每一个用尽全力过着平凡一生的普通人。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法院官员,本来过着平常无奇的生活,突然间得知自己患了重症,即将面临死亡,于是开始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故事。
小说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地表现了人类在面对死亡之时全部的精神活动,深入思索关于死亡的议题,引发每一个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目录
-
版权信息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译后记 人人皆是伊万·伊利奇
展开全部
走在人生边上(《伊万·伊利奇之死》读书笔记)
其实,每个人都是走在人生的边上,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往旁边看罢了。死亡这件事,我们不经常说,或者说根本就不怎么想。只是,生这件事,本身就是因为有死亡才有了意义。我一直觉得,无论如何,一个人总要经历过死亡这件事才算真正长大和成熟,尤其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死亡。只有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真正去拿死亡去关照生命,才能真正去想,“生” 到底是什么。有些评论说,这本书写出了对死亡的凝视,也写出了存在意识的思考。就像书里写到的,“生活不可能这般毫无意义、这般可恶吧?可如果它正是这般可恶和毫无意义,那又为什么要死,而且是受苦而死呢?有什么东西不对头。” 只是,我只是觉得,当身边有人真的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一遭的时候,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太重要了,包括那些好像不对头的东西。毕竟,在死亡这个最虚妄的东西面前,所有的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我还记得当时医生走出病房,跟我们这些家属说,这个病,不可逆,只有那么一个结果,平均的时间大约是几年。从那一刻起,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一切都是一个倒计时。在然后,你看着一个人慢慢的萎缩和退化,在这个过程里又保持着独立和清醒的头脑。他能感受到所有的疼痛,也能感受到所有人看到他时的惋惜,甚至我觉得他能看出来每个人眼里的绝望。这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尝试着去理解和想象,当然也只能去尝试。在那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所有的文字其实都是无力的,所有尝试性的表达和传递都是徒劳的。我想说的是,我是幸运的。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好,但是至少不只是在文本上去体会死亡这件事,而是能够切身去体会和理解。这是一个并不舒服的过程,但也正是这个过程,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源于死亡。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能够意识到死亡,能够明白生命是以死亡为边界,也因此能够利用生的时间,来进行创造和传承。我经常在想,我的生命边界是在哪里,当我即将跨过那个边界的时候,我能够留给我的家人什么,我能够留给我的女儿什么,我能够留给这个世界什么。可能真到那个时候,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能留下一个还算是好人的样子,应该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当你以为你在向前行进,然而你正在后退,然后突然间你才弄清真正的方向。” 其实,人,生,未必是一直向前的,当你发现自己是在后退的时候,可能才真的找到方向了。我也希望当我走的时候,就像伊利奇一样,“就像所有死人那样,他的脸更加漂亮,主要是 —— 比在活人身上更具深意了。脸上表情的意思是,该做的都已做完,而且也做对了。”
2024.2.23
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高,我觉得这部作品可能相比于一些普通作家来说,算是够可以的。但是,一个大作家,这部作品的水平我觉得不太能够接受,可能是我预期太高了吧。
初识死亡
阅读体会:看书过程中,一度想停止,因为这本书的翻译让我感觉在读英文阅读理解。各种长句子,我读的很艰难。不过慢读过程中,体会将死之人的情感变化,是值得再读的。可能要等到我找到另一个版本吧。我看之前有猜测这本书讲诉的内容,即伊万・伊利奇死后、死前发生的事情。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看法。果然,每个人都知道死亡终将到来,但心里都默念那个人不是我。伊万・伊利奇却是目前那个百分百死亡的人,从开始无法直面死亡到后面默默忍受孤独,独自在小房子里离开。他渴望得到爱抚,却无法说出口,这让我很难过。一个人再怎么要强,在生病的时候总是脆弱的。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