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世界不仅有各色人物,更有万千物象。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物象曾一度先于人物而稳踞叙事的中心。以何种方式描写或叙述物象,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经历了一个不断生成、演化的过程。

写物的传统,可以远溯至先秦,但在崇奇尚怪的文化观念影响下,反常之物、超常之物因其“怪”“异”才为彼时的叙事所留意。一直到明代中后期的世情小说中,物象才不仅以其日常性获得认可和关注,而且被吸纳为日常叙事的必要成分。

物象参与勾勒一种日常生活的新轮廓,并重塑长篇小说的语言景观;对物象的描写与叙述共同汇聚成一种冷静、疏离的语言风格,而正是这种风格蕴含了明清小说日常叙事的重要精神:将物从意义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让物回归物本身。

本书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更为深细的感知与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作为小说构成要素的物象与日常叙事
  • 上编 走向日常:古代小说物象描写的演变史
  • 第一章 先明小说的尚奇传统与平常之物的浮现
  • 第一节 非常之物“开疆拓土”
  • 第二节 平常之物“浮出地表”
  • 第二章 商业出版、城市文化与明小说物象描写的日常化
  • 第一节 明中后期商业出版的日用性与世俗化
  • 第二节 明中后期话本小说物象描写的日常化
  • 中编 言之有“物”:物象与世情小说的日常叙事
  • 第三章 物象与情节形态
  • 第一节 “焦点物象”与节点性情节
  • 第二节 “线索物象”与连续性情节
  • 第四章 物象与叙述形式
  • 第一节 “场景”中的物象
  • 第二节 “停顿”与“概要”中的物象
  • 第五章 物象与人物场域
  • 第一节 “物象群”与人物场域总体面貌的界定
  • 第二节 “单物象”与人物场域精神内核的提炼
  • 下编 象外之意:物象的文化意蕴与文体风格
  • 第六章 物象的文化意蕴
  • 第一节 儒林衣冠与士人文化之检讨——以《儒林外史》为例
  • 第二节 私室陈设与多元价值——以《红楼梦》为例
  • 第七章 物象与文体风格
  • 第一节 篇幅与结构方式
  • 第二节 语言与艺术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一
  • 后记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