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93千字
字数
201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理解其重要地位及未来。
内容简介
《方立天文集·第6卷: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是对佛教文化中国化的探讨,全书一方面介绍中国佛教的历史演变、各类典籍、基本教义、制度仪轨、寺院殿堂、名胜古迹等;另一方面论述佛教与中国政治理念、伦理、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具体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和对外影响。又结集相关论文十四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内在思想关系。《方立天文集·第6卷: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旨在有助于深入了解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基本轨迹,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及其未来走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创立、演变和外传
-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和早期佛教
- 第二节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
-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
- 第二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
- 第一节 佛教初传中国
- 第二节 三国西晋佛教的初步流传
-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佛教的隆盛
- 第四节 南北朝佛教学派的涌现
- 第五节 隋唐宗派佛教的创造和繁荣
- 第六节 五代以来佛教在衰微中延续
- 第七节 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三章 佛教的各类典籍
- 第一节 佛典的结集
- 第二节 佛典的翻译
- 第三节 中国僧人的撰述
- 第四节 写经、刻经和排印本藏经
- 第五节 佛典的目录和结构
- 第四章 佛教的基本教义
- 第一节 佛教的伦理宗教理想
- 第二节 佛教的宇宙“真实”学说
- 第五章 佛教的制度和仪轨
- 第一节 教徒和僧籍
- 第二节 丛林和清规
- 第三节 仪式和轨范
- 第六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
- 第一节 寺院建构的演变
- 第二节 殿堂配置和塑像释名
- 第七章 佛教的名胜古迹
- 第一节 三大石窟
- 第二节 四大名山
- 第三节 八宗祖庭
- 第四节 著名喇嘛寺
- 第八章 佛教与中国政治
-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识
-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历代政治
- 第三节 佛教思想的社会政治作用
- 第四节 佛教与中国政治关系的特点
- 第九章 佛教与中国伦理
-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伦理道德观
- 第二节 早期汉译佛典适应中国儒家伦理的倾向
- 第三节 儒家的排击和佛教的调和
- 第四节 世俗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论
- 第五节 佛性论与修养法
- 第六节 中国佛教伦理的特色
- 第十章 佛教与中国哲学
- 第一节 汉代佛教与方士道术
- 第二节 佛学从依傍玄学到补充玄学
- 第三节 佛教神不灭论与唯物主义神灭论的斗争
- 第四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古代哲学的发展
- 第五节 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 第六节 佛教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和作用
- 第十一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
- 第一节 佛教翻译文学的形成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佛教推动音韵学的前进、律体诗的
- 第三节 佛教导致说唱文学——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的相继产生
- 第四节 佛教为古典小说提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 第五节 佛教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 第六节 佛教为我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
- 第十二章 佛教与中国艺术
- 第一节 佛教建筑——佛殿、佛塔和经幢
- 第二节 佛教雕塑
- 第三节 佛教绘画
- 第四节 佛教音乐
- 第十三章 佛教与中国民俗
- 第一节 佛教节日与民间节日
- 第二节 轮回和成佛观念与民间风俗
- 第三节 佛教某些制度和佛事与民间习俗
- 第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
- 第一节 中国佛教基本特点产生的根源
-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
- 第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对外影响
-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朝鲜的影响
- 第二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广泛影响
- 第三节 禅宗和净土宗与越南
- 第四节 藏传佛教的对外传播
- 第五节 近代中国佛教输入东南亚地区
- 论魏晋时代佛学和玄学的异同
- 中国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
- 佛教与中国文化(访谈录)
- 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
- 佛教的人生哲学——兼论佛儒人生哲学之异同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
- 佛教与汉地习俗
- 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
-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
- 佛教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 佛教与中国文化
- 研究国学离不开印顺著作和理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