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8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探索美国外交国际危机应对、对外战争行为的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整体高度分析一百多年来美国在不同国际条件、不同实力对比背景、不同国内政治氛围、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军事战略演变。
本书指出,美国在危机、战争时期的决策,有时表现得理性、坚定,有时却相当轻率、鲁莽;美国历届领导人高谈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却又热衷于军事变革,甚至主动挑起军备竞赛;美国各届政府的安全战略强调其特殊性和创新性,同时又有鲜明的历史连贯性;美国国防领域的精英人物极富个性,但仍能在制度框架中发挥作用;美国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成果,涉及复杂的决策因素,却能够迅速转化为各类法规与政策。
上述这些矛盾现象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却是探讨美国军事霸权能够长久维持的原因所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本书独树一帜,有许多新鲜思想和独特见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走向世界与霸权奠基(1914~1945年)
- 第一节 初登世界舞台(1914~1920年)
- 一 加入协约国
- 二 夺取全球海权的准备
- 三 在远东谋求影响力
- 四 威尔逊主义的成与败
- 第二节 影响世界(1921~1941年)
- 一 发起世界裁军
- 二 制订对日作战计划
- 三 对德国由有限支持到绥靖再到敌对
- 四 与英国在曲折中走向同盟
- 第三节 重塑全球格局(1942~1945年)
- 一 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
- 二 称霸太平洋:打败日本
- 三 构建雅尔塔体系与推动建立联合国
- 四 杜鲁门的个人作用
- 第二章 冲突、进取与陷入被动(1946~1968年)
- 第一节 应对危机(1946~1953年)
- 一 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
- 二 第一次柏林危机
- 三 建立北约
- 四 遏制战略
- 五 重塑军事体制
- 六 改造日本
- 七 在亚洲遭遇麻烦
- 第二节 进取与隐患(1953~1961年)
- 一 曲折不断的缓和
- 二 大规模报复战略
- 三 改组国防部
- 四 苏伊士运河危机
- 五 开启竞逐太空的军事化步伐
- 六 陷入越南的前兆
- 第三节 走向被动(1961~1968年)
- 一 来不及成功的灵活反应战略
- 二 古巴导弹危机
- 三 进入印度洋
- 四 应对法国退出北约
- 五 在越南走向失败
- 第三章 自我纠错与全面变革(1969~1988年)
- 第一节 国势低谷(1969~1981年)
- 一 改良遏制战略
- 二 走出越南战争的“泥沼”
- 三 全球新的不平衡均势
- 四 第二次抵消战略
- 第二节 活力重燃(1981~1988年)
- 一 里根对苏联的强硬政策
- 二 《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从体制变革到文化变革
- 三 “星球大战”计划
- 四 马岛战争
- 五 务实灵活地调整美日同盟
- 六 新的海权战略
- 第四章 依靠变革打造新的实力优势(1989~2000年)
- 第一节 海湾战争的胜利
- 第二节 全面变革(1993~2001年)
- 一 参与和扩展战略
- 二 改造北约
- 三 构建开放与联合的军事力量体系
- 第五章 时代转折中的探索与调整(2001年至今)
- 第一节 反恐与军队转型(2001~2008年)
- 一 先发制人战略
- 二 进入欧亚大陆腹地的两场战争
- 三 拉姆斯菲尔德主导的美军转型
- 第二节 全球战略重心调整(2009~2016年)
- 一 全球战略重心转移
- 二 新的太空战略
- 三 第三次抵消战略
- 四 谋求网络空间霸权
- 第三节 重启大国竞争(2017年至今)
- 一 重启大国竞争
- 二 印太战略
- 三 单极化太空战略
- 四 战略力量竞赛
- 五 争夺北极
- 第六章 美国全球战略的回顾与展望
- 第一节 全球战略的内外环境
- 一 多元化的国内环境要求美国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之间追求平衡
- 二 国际体系日益开放对美国产生复杂的多重挑战
- 第二节 地缘政治的机遇与挑战
- 一 在竞争与合作中巩固全球海权
- 二 为维护在欧亚大陆主导地位需要合作性制衡
- 第三节 军事优势的动机与原理
- 一 维持军事优势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最廉价方式
- 二 美军主动变革源自国家创新能力
- 第四节 美军未来能力的优势与劣势
- 一 强大却制造安全困境的战略威慑能力
- 二 高度依赖情报与远程精确打击的联合作战能力
- 三 以人为核心的智能化作战能力
- 第五节 战争策略的利与弊
- 一 战争需要兼顾国家威望、经济成本、社会情绪
- 二 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是以全球军力体系压制地区性军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