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青年哲学学者王小伟对个体记忆和日常物件进行的一次深入描绘,同时也成为了对整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刻画,他使用技术哲学理论对物、技术的分析和言说,为读书人破除焦虑感和虚无感指引了一条小路。

内容简介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为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

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物,比如住房和服饰,还有饮食。作者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把物当成主角,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简单又扎实的生活
  • 序言 回到事物本身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吃饱与吃好
  • 饥饿是一种慢性病
  • 天天叫外卖的两口子是容易散伙的
  • 食物营养主义
  • 第二章 家的构思与营造
  • “买房了吗?”
  • 城里的房子
  • 居家是一种治疗
  • 空间与人格
  • 第三章 衣服:一块仪式化了的布
  • 穿衣是门学问
  • 怎么穿与穿什么
  • 衣物的解放
  • 纺织品大泛滥
  • 第四章 林中路与康庄道
  • 道路≠通勤
  • 行走
  •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 第二部分
  • 第五章 电视的堕落
  • 电视的多面性
  • 有电视的童年
  • “虚假需要”生产机
  • 第六章 小城打印店
  • 五笔打字
  • 从书法到纯工具
  • 文字的祛魅
  • 第七章 录像厅与大启蒙
  • 崇高与暴力
  • 作为观赏对象的性
  • 录像厅与现实+
  • 第八章 巨机器学校
  • 不开心的场所
  • 夸美纽斯批判
  • 附近的学校
  • 大校与暴力
  • 第九章 巫与医:体验治疗
  • 焦虑
  • 看病贵
  • 排队维修
  • 核磁共振仪
  • 医与巫
  • 第三部分
  • 第十章 手机与现实生产
  • 大哥大
  • 来自“庞然大物”的威胁
  • 形而上学快乐机
  • 第十一章 微信与分享的俗化
  • 电子镣铐
  • 微信恐音症
  • 愚蠢的罪证
  • 分享的俗化
  • 第十二章 断舍离与囤积癖
  • 物尽其用
  • 断舍离
  • 崇物
  • 后记 生命中的真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