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京师文化评论》:反思文化多样化,探索文化创新与救赎。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文化哲学评论。伴随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中心日渐被消解与袪魅,失去中心的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平面化与碎片化的特征,虚无主义的焦虑与文化的繁盛如影随形。文化产业化使文化的物化成为现实,但一切的合理性都有其局限,庸俗化与娱乐至死变身GDP数字成为文化发展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占有还是生存?文化救赎演绎成了西西弗的神话。文化自信离不了文化自省,文化创新脱不开文化救赎,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理性反思。《京师文化评论》正是作为文化反思与探索的一种努力,应运而生。《京师文化评论》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设编委会和编辑部。沈湘平任主编,由执行主编主持日常编务。《京师文化评论》将设名家专论、历史钩沉、学术前沿、新锐观察、影视书评几个基本板块。本书主要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专题研究,收录了温元凯访谈录等文章。

目录

  • 目录
  • 特稿
  • 分期、趋势和乌托邦:改革开放40年的思想空间*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逻辑*
  • 改革名宿访谈录
  • 高等教育改革的反思
  • 改革需要先锋
  • 从突破教条到建构体系
  • 痛定思痛话伤痕
  • 青年名家圆桌:思想与学术40年
  • 民法学的“照着讲”与“接着讲”
  • 回到常识
  • 历史的常识与常识的历史
  • 40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
  • 欧陆思想与中国思想
  • 数字资本、一般数据与数字异化
  • 邓小平如何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
  • 使命型政党的自我革命与改革的再出发
  • 以理性开放的心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在思想与学术之间:可否多做点“多点思想”的学术
  • 穿越“古今中西”回环的“思想史三峡”
  • 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 专题:她眼中的40年
  • 精神长空与生命大地
  • 女性承载的辉煌:影响中国女性发展的三个历史事件
  • 为底层女性发声
  • 精神的站立
  • 景观社会中女性的“媒介人格”
  • 身为女性的后现代女性观察
  • 专题:后现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学
  • 次生口语时代的知识生产
  • 网络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三阶秩序”
  • 专题:匠人营国
  •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画”
  • 从北京湾到金中都
  • 人文观察
  • 差异性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正义
  • 混居寓乡与杂居城市
  • “西体中用”“中体西用”与“中体良用”
  • 影视书评
  • 身体与欲望:《金瓶梅》中的现世主义
  • “疯人”不疯:西方电影中的“另类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