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青年学者杨素秋用坚守甚至抗争,建立一座“理想图书馆”的故事。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陕西科技大学的文学副教授在西安碑林区挂职,主持碑林区的图书馆建设。

时间短(6个月),人手少(2个人),且要在有限的资金下最大限度地建设好这座区图书馆。最终,她用文人的坚守甚至抗争,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本次事件获得央视《新闻周刊》、腾讯谷雨工作室的关注和报道,作者被誉为“公共选书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说明
  • 初到南院门
  • 两个人的图书馆
  • 开会了
  • 今日斩获写作素材
  • 批评一连串
  • 小米稀饭慢火火熬
  • 十分吻合“十四运”
  • 个人英雄主义
  • 真实意见
  • 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他想自己走进海水
  • “做题家”,我们一起读诗吧
  • 碑帖外不外借
  • “娟娟发屋”与“睡觉无聊”
  • 武侠奶爸
  • 在脂肪中寻找肌肉
  • 这一幅里没有爱情
  • 书房里,你不是孤身一人
  • 小砝码
  • 山外有山
  • 雨打芭蕉
  • 雪夜的老虎
  • 阅读树枝的女人
  • 石榴果挂满枝头
  • 最后的阵地
  • 像云杉那样生长
  • 书中出现的书名
  • 书中出现的作者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8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衙门里来了个清倌人

    开始看到豆瓣的高评分有点怀疑,但通篇看下来还是值得的,事情不大,但深刻反映北方官场的陈腐落后和积重难返。作者杨素秋(1984)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党员博士学位,2020 年去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一年,期间负责区图书馆的建设,因为是读书人自然认真选择图书馆的书目,在 50 多位朋友同学的帮助下,确定了万本采购书目,很自然和官场的馆配书目不符合,图书市场的水分是公开的秘密,最终在作者的坚持下,图书馆还是按照她开列的书目进行了采购,书的文笔不错,诸多的细节,从开会的桌牌,到食堂吃饭同事间的调侃,因图书馆建设还受到白岩松《新闻周刊》的点赞,故事很简单,贵在真实。在越来越少人看书的今天,本书反映出读书人的坚持,对比嘉兴图书馆(可以参考 “得到” 2020“跨年演讲),把任何问题都当成商机进行经营,对比彰显南方人的精明,作者陕西人就太耿直,能有难得的清高,也正是因为是挂职的,既不占编制也不拿薪水,北方官场的内卷也让基层公务员们战战兢兢,特别是区属到街道,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也难怪需要南北干部互换,南方家族都在做企业,政府部门是师爷为企业服务,而北方都是衙门,北方干部需要转换脑筋,想到书中一位叫苏来的老者,在商场上赚了很多钱,退休后到图书馆认真做义工,北京很多博物馆都有老人来当义务讲解员,在官场要平安不能” 名利双收 “,官场是修行场所,不是发财的,书中领导的 “吃拿卡要” 太粗鲁。

      3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不是一本“硬邦邦”的说明书,而是有温度的记叙文。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书名本身就曾带给我那么一点点 "硬邦邦" 的倾向 ——《世上为什么会有图书馆》,它似乎太想告诉我点什么,讲解给我点什么,对于一个自认为已然对图书馆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成为一个有很大难度的问题,所以,我反而不太感冒。其次,作者的学究身份与体制身份,也似乎有那么一点点 "硬邦邦" 的嫌疑 —— 对见惯了体制内硬邦邦的人所办的硬邦邦的事儿的普通人而言。所以,得到多次弹出这本书的广告,被我多次忽略。今天又被弹了一记,为了不再被弹,我索性进入这本书看了一眼 —— 别说,还真香。文字恳切、自然且自带温度,某些细节还似乎有那么一点点 "调皮"。留意了一下,作者科班文学出落,难怪。一位个性的老师,不满足于 "理论"" 语言 ""文字表达",抛开文科博士的 "坐而论道",以完全 "不谙世事" 且 "倔强" 的态度置身于具体事务中,置身于 "体制内"—— 挂职,这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儿。有趣的人,自带有趣磁场,因此,有趣的人所到之处,有趣的事便油然次第展开。原来,主持一座图书馆的创建,居然能够遇到那么多事,碰到那么多问题,而且最酷的是,能够聚合那么多的人、机构。借一次图书馆,展开一副众生相。禁忌与破禁。腐蚀与 "反腐"。流程和温度。…… 这本书打着 "科普" 的幌子,却以文艺的笔法让人不自觉的很有代入感,只能说,作者太强了。不仅是文笔强、思维强,做事,也很强。能够带给人感染、感触和启发的地方太多了。最后,题外,1. 隐约间,一个感觉,中国社会进步的态势,真的进入到了一个深水区。中国的改革也必然需要走入更深更底更恢弘的境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这几年似乎进入了某种疲态,14 亿中国人都有切身的且明确的体感,而走出这种疲态的关键着落,恰恰在于让更多星星点点散落于祖国大地的杨素秋们在攸关民众素质、民众所需的关键位置一展所长,施展抱负。真希望所有地方县的、镇的、乡的、村的图书馆,真的都能真正发挥出一座图书馆应有的最大价值 —— 此所愿,任重而道远。等什么时候这一愿成为现实,那一定意味着,中国已然挣开困身的枷锁,真正做好了蓄势待发,一飞冲天的预备姿态,2. 当然,枷锁,尤其是某些根深蒂固的,却又隐藏极深的枷锁,不是那么好挣脱的。好在,即便再难,透过作者在这本书中所展露的很多蛛丝马迹,也能让人嗅到很多值得期待的馨香希望。否则,即便作者一个人再厉害,她的这件事也不可能办得这么漂亮、这么出彩、这么令人回味。3. 为人民服务,这句响亮的口号,落实到现实执行层面,其内涵份量、知识量、信息量以及背后所体现的资源量,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它又能被浓缩成一个指标 —— 实事求是办实事。这个行动指标,可不局限于体制内啊,普通人遵照,同样获益良深。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这本书!书里的很多地方都想去看看

          转发
          2
        • 查看全部265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