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35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关于免疫检测在科学、技术、应用领域的指南性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大量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对临床实践以及药物和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应用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包括了免疫检测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免疫检测的开发、应用、评价指导;免疫检测商品化系统、产品展示;免疫检测的常见应用。
本书主要特色为详实描述免疫检测所涉及各学科理论和原理;用大量的示例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实践建议和应用程序;实例展示技术开发过程和应用技巧;提供了大量关于问题发现、解决的基本路线;提供了免疫检测评价的实用性指南;全面呈现了免疫学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和技术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免疫检测原理与应用
- 原著序
- 中文版序
- 中文版前言
- 译者前言
- 第一部分 免疫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如何使用本书
- 一、使用索引
- 二、本书的结构
- 第二节 免疫检测入门简介
- 一、免疫计量法
- 二、竞争法
- 三、均相免疫检测
- 四、定标
- 五、小结
- 第三节 免疫检测法的性能指标
- 一、检测灵敏度
- 二、精密度和不精确性
- 三、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 四、准确度和偏倚
- 五、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免疫检测的类型
- 第一节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免疫测定(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 一、抗体-抗原反应动力学
- 二、免疫检测的设计
- 三、参考文献
- 四、进一步阅读
- 第二节 均相免疫测定
- 一、颗粒凝集法
- 二、裂解免疫检测法
- 三、自旋免疫检测法
- 四、荧光免疫检测法
- 五、化学和生物发光免疫检测法
- 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七、酶免疫测定法
- 八、酶效应物免疫测定法
- 九、邻位诱导杂交
- 十、同位素标签
- 十一、电活性标签
- 十二、氧通道免疫检测法
- 十三、小结
- 十四、参考文献
- 第三节 侧向层流免疫检测系统: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到下一代高灵敏、定量快速检测的演变
- 一、侧向层流概述——当前的市场机会和标准技术
- 二、未来POC诊断性能的发展
- 三、总结:侧向层流的未来方向
- 四、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
- 第四节 游离分析物免疫检测
- 一、控制游离激素浓度的基本原理
- 二、游离分析物浓度的计算
- 三、游离分析物浓度计算的电子表格
- 四、血清蛋白质对游离分析物浓度的影响
- 五、游离分析物浓度的体外测量
- 六、总结
- 七、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
- 第五节 定性免疫检测的特点和设计
- 一、定性检测的特点
- 二、定性检测方法的设计和开发
- 三、结束语
- 四、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
- 第六节 传染病相关抗体的检测
- 一、检测模式
- 二、检测方法研发
- 三、方法确认
- 四、仪器
- 五、应用
- 六、扩展阅读
- 第七节 基于微球的多重免疫分析:Luminex®xMAP®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一、xMAP技术
- 二、xMAP微球
- 三、Luminex分析仪
- 四、检测项目开发
- 五、免疫检测构架
- 六、商品化免疫检测应用和检测平台
- 七、结语
- 八、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
- 第八节 芯片上的实验室、微/纳米免疫检测系统、微阵列芯片
- 一、微型化的基本原理
- 二、微/纳米级免疫检测设计
- 三、微流控检测的免疫诊断标志物
- 四、微流控免疫诊断技术的应用
- 五、商业化微流控免疫诊断
- 六、芯片、免疫检测和蛋白质组学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
- 第九节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在结合位点、动力学和浓度分析中的应用
- 一、基础及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 二、SPR生物传感器
- 三、结合位点分析——抗原表位分析
- 四、动力学分析
- 五、浓度分析
- 六、传感图比较
- 七、总结和致谢
- 八、参考文献
- 第十节 数字ELISA方法测定单个蛋白质分子
- 一、数字酶联免疫吸附法
- 二、分析灵敏度和动力学范围
- 三、理论分析
- 四、检测方法的开发
- 五、仪器
- 六、应用
- 七、展望
- 八、推荐阅读
- 第十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
- 一、免疫化学中的样本处理方法
- 二、固定
- 三、组织块的石蜡处理
- 四、切片法
- 五、组织芯片
- 六、样本储存
- 七、脱钙作用
- 八、抗原修复
- 九、对照
- 十、免疫化学染色技术(优化新抗体)
- 十一、复染
- 十二、制片
- 十三、免疫染色图片示例
- 十四、脚注
- 十五、致谢
- 十六、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 第三部分 免疫检测的组成
- 第一节 抗体
- 一、抗体结构
- 二、抗体在体内的反应
- 三、抗体的多样性
- 四、免疫接种
- 五、多克隆抗血清
- 六、单克隆抗体
- 七、抗体片段
- 八、双特异性抗体
- 九、嵌合和人源化抗体
- 十、重组抗体
- 十一、抗体偶联物与融合蛋白在诊断中的应用
- 十二、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还是重组抗体
- 十三、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信号产生及检测系统(不含均相免疫分析)
- 一、放射性标记
- 二、酶标记
- 三、直接荧光法
- 四、时间分辨荧光
- 五、直接化学发光
- 六、生物发光
- 七、磷光
- 八、微米和纳米颗粒标记物
- 九、链霉亲和素/亲和素-生物素
- 十、蛋白A
- 十一、信号放大策略
- 十二、多元分析和微型化
- 十三、微阵列
- 十四、总结
- 十五、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固相和其他分离系统
- 一、固相表面修饰
- 二、清洗
- 三、液相分离
- 四、微阵列免疫检测分离
- 五、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偶联方法
- 一、免疫检测中偶联物的分类
- 二、蛋白质-蛋白质偶联
- 三、蛋白质-小分子偶联
- 四、偶联物纯化方法
- 五、偶联物表征方法
- 六、小结
- 七、参考文献
- 第五节 标准化和校准
- 一、标准化
- 二、校准
- 三、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 四、有关标准化讨论参考文献
- 第六节 校准曲线拟合
- 一、反应度转换
- 二、反应度-误差分析
- 三、曲线拟合方法
- 四、误差分布
- 五、离群值
- 六、存储校准曲线,出厂主曲线和调节校准品
- 七、校准曲线拟合工具
- 八、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第四部分 免疫检测的开发
- 第一节 ELISA开发实用指南
- 一、基本要求
- 二、ELISA研发的关键步骤
- 三、分离与洗涤
- 四、信号产生与检测
- 五、实验条件优化
- 六、硬件和软件
- 七、分析管理
- 八、ELISA常用技巧和错误排除方法
- 九、结论
- 十、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方法评价-实用指引
- 一、实验组成
- 二、利用可用信息进行初步筛选
- 三、具有成本效益的初始测试评估
- 四、用临床样本与当前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评估
- 五、最终评估测试
- 六、评估报告的建议框架
- 七、有用的指南文件
- 八、参考文献和阅读资料
- 第三节 免疫检测中的干扰
- 一、免疫检测的干扰类型
- 二、识别潜在干扰因素的策略
- 三、证明干扰存在的策略
- 四、预防免疫检测干扰的措施和现行的监管指南
- 五、免疫测定干扰的临床后果
- 六、总结
- 七、参考文献
- 第四节 体外诊断产业中免疫检测的开发
- 一、检测设计概述
- 二、免疫检测开发的实验设计
- 三、试剂设计的四个重要原则
- 四、总结
- 五、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免疫检测的实施
- 第一节 样本采集、受试者的准备和标本的处理
- 一、受试者状态和准备
- 二、检测时机
- 三、静脉穿刺采血
- 四、试管和管塞的干扰
- 五、血清分离剂的使用
- 六、经皮穿刺采集血液标本
- 七、尿液标本采集
- 八、唾液
- 九、脑脊液
- 十、羊水
- 十一、汗液
- 十二、精液
- 十三、毛发
- 十四、乳汁
- 十五、存储和运输
- 十六、结论
- 十七、作者声明
- 十八、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
- 二、IQC和EQA作为质量控制的工具
- 三、内部质量控制
- 四、室间质量控制
- 五、小结
- 六、IQC的软件
- 七、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即时检测(床旁检测)
- 一、交付方式
- 二、质量保证
- 三、实际应用管理
- 四、总结
- 五、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免疫检测问题原因分析指南
- 一、操作指南
- 二、问题原因分析指南
- 三、延伸阅读/补充书目
- 第六部分 免疫检测在临床化学之外的应用
- 第一节 免疫分析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 一、传染病诊断/免疫状态评估
- 二、生殖/代谢状态的评估
- 三、其他猫/犬类繁殖/代谢指标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药物开发中的配体结合分析
- 一、基础研究
- 二、配体结合检测在非临床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三、临床阶段
- 四、参考文献
- 第七部分 免疫检测的临床应用
- 第一节 临床概念
- 一、诊断
- 二、参考区间
- 三、临床敏感度与特异度
- 四、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
- 五、患病率和临床有效性
- 六、似然比
- 七、连续性测量、ROC曲线
- 八、临床性能的置信区间分析
- 九、检测结果的概率分析
- 十、分析目标
- 十一、小结
- 十二、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甲状腺
- 一、正常甲状腺功能
- 二、临床疾病
- 三、检测项目
- 四、甲状腺检测策略
- 五、参考文献及补充书目
-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
- 一、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
- 二、临床疾病
- 三、检测项目
- 四、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管理
- 五、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 第四节 骨和钙代谢
- 一、正常钙代谢
- 二、临床疾病
- 三、检测项目
- 四、骨更新标志物
- 五、总结:钙和骨代谢异常状态下激素和骨标志物的变化
- 六、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 第五节 不孕不育症
- 一、临床疾病
- 二、检测项目
- 三、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策略
- 四、致谢
- 五、参考文献
- 第六节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 一、历史背景
- 二、体外受精方案
- 三、新鲜体外受精周期中的胚胎移植
- 四、检测项目
- 五、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 第七节 女性多毛症与男性化
- 一、临床疾病
- 二、检测指标
- 三、参考文献
- 第八节 妊娠
- 一、临床疾病
- 二、检测指标
- 三、参考文献
- 第九节 生长与生长激素缺乏症
- 一、临床疾病
- 二、检测指标
- 三、总体策略
- 四、参考文献
- 第十节 糖尿病
- 一、检测项目
- 二、参考文献
- 第十一节 血液学
- 一、正常血液功能
- 二、临床疾病
- 三、检测指标
- 四、参考文献
- 第十二节 心脏标志物
- 一、正常的心脏功能
- 二、临床疾病
- 三、分析物
- 四、参考文献
- 第十三节 肿瘤标志物
- 一、概述
- 二、历史与分类
- 三、分析物
- 四、新型实验性的和其他次要的标志物
- 五、参考文献
- 第十四节 变态反应
-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
- 二、分析物
- 三、标准化及评价
- 四、临床应用
- 五、参考文献
- 第十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一、项目分析
- 二、参考文献
- 第十六节 胃肠道
- 一、胃肠道的功能
- 二、胃肠道疾病
- 三、炎性肠病的分析指标
- 四、参考文献
- 五、神经内分泌肿瘤
- 六、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
- 七、参考文献及延伸阅读
- 第十七节 肝炎
- 一、甲肝病毒
- 二、乙肝病毒
- 三、丙肝病毒
- 四、丁肝病毒
- 五、戊肝病毒
- 第十八节 艾滋病病原体
- 一、病原体
- 二、发病机制
- 三、HIV感染的诊断
- 四、治疗监测
- 五、小结
- 六、参考文献
- 第十九节 病毒性疾病
- 一、巨细胞病毒
- 二、EB病毒
- 三、单纯疱疹病毒
- 四、登革热
- 五、风疹
- 六、麻疹、腮腺炎和水痘
- 七、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 八、细小病毒B19
- 九、西尼罗病毒
- 十、轮状病毒
- 十一、腺病毒
- 十二、参考文献
- 第二十节 细菌性疾病
- 一、化脓链球菌
- 二、梅毒
- 三、疏螺旋体
- 四、幽门螺杆菌
- 五、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 六、军团菌
- 七、汉塞巴尔通体
- 八、钩端螺旋体
- 九、柯克斯体属
- 十、布鲁氏菌
- 十一、土拉弗朗西丝菌
- 第二十一节 寄生虫和真菌
- 一、寄生虫
- 二、真菌
- 三、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
- 一、分析技术
- 二、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
-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方面
-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
- 五、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 六、抗生素
- 七、抗惊厥药
- 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免疫抑制的药物
- 九、其他
- 十、参考文献与扩展阅读材料
- 第二十三节 药物滥用
- 一、应用
- 二、滥用药物的免疫检测
- 三、合法成瘾物质
- 四、运动中类固醇的滥用
- 五、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