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4千字
字数
201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萧军的文学思想和启蒙思想。
内容简介
1948年发生在哈尔滨的“《文化报》事件”,不仅彻底扭转了萧军的人生轨迹,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本书从思想史角度入手,综合运用传播学、政治学、革命心理学等理论,通过对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文学批评语境的还原,以《文化报》的文本为基础,深度、完整、细致地探究了“《文化报》事件”的前因后果。“《文化报》事件”见证了东北新文化秩序建构的全过程,是后来全国性文化批判斗争的前奏。正是在这场文学与政治风暴中,萧军展示了他“新英雄主义”的抗争精神和独立自主的知识分子品质。他忠于自己的品性,热爱“五四”以来的启蒙事业,直面风暴奏响了一曲人生悲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关于《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的话
- 引言 白云原自一身轻
- 第一章 萧军及其新英雄主义思想
- 第一节 新英雄主义含义、表现及成因
- 第二节 新英雄主义的理论构建过程
- 第三节 新英雄主义与萧军的文学创作
- 第四节 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反思
- 第二章 萧军与东北新启蒙运动
- 第一节 启蒙精神的原始构建与正本清源:五四启蒙和新启蒙
- 第二节 启蒙精神的隔代传承:新启蒙运动在东北
- 第三节 东北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萧军及其新启蒙实践
- 第四节 继承与扬弃:新启蒙实践的文化哲学思辨
- 第三章 《文化报》的新启蒙文学实践
- 第一节 民间立场的文化突围:《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生成和传播
- 第二节 两种启蒙的和谐共存:《文化报》的“双轨道”新启蒙实践
- 第三节 战斗杂文的文体选择:萧军在《文化报》上的文学创作
- 第四节 力求自然 崇尚真善美:《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贡献
- 第四章 《文化报》和《生活报》的论争
- 第一节 不和谐的前奏:东北解放区的另类文学论争
- 第二节 边缘与主流的对话:由“王通”引发的萁荳之争
- 第三节 隐性霸权的恶果:没有“结局”的结局
- 第四节 不应再有的续曲:萧军思想再批判
- 第五章 “《文化报》事件”引发的思考
- 第一节 一体化的文学构架:延安文学对东北地域文学的改造
- 第二节 统一知识分子思想:党对东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化报》目录索引(部分)
- 附录二 《文化报》萧军作品目录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