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15-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要保持国家治理的战略定力,要自信而不自卑。
内容简介
社会风险就是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态等系统在内的广义社会系统发生混乱、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本书尝试从抽象内涵和具体外延两个方面对社会风险进行界定,并且认为在当今中国,正确化解社会风险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并且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社会治理、温暖型改革这三根战略支柱作为支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序一
- 序二
- 导言 警惕社会之霾 维护社会安全
- 一 何为社会风险
-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洞见和应对
- 三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
- 四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实证调查
- 五 形形色色的社会风险外壳
- 六 社会风险如何化解
- 第一章 社会风险的理论构想
- 第一节 社会风险的概念界定
- 一 社会风险的定义
- 二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 第二节 社会风险的概念构成
- 一 社会风险源:社会矛盾
- 二 社会风险外壳:风险的征兆
- 三 社会风险熵:风险程度
- 四 社会风险结果:社会稳定或社会危机
- 第三节 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和反应机理
- 一 客观不确定性
- 二 复合累积性
- 三 社会风险的动态反应机理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及其风险的洞察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剖析
- 一 社会矛盾与人类实践相伴而生
-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
- 三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 四 “三大差别”是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
- 五 苏联的社会矛盾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风险的洞见
-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背后的风险逻辑
- 二 资本隐藏的社会风险
- 三 异化带来的社会风险
- 四 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风险与苏联解体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化解矛盾和风险的预见
- 一 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路径和方法
- 二 社会矛盾和风险解决的终极向往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风险的思考与应对
- 第一节 两类矛盾与以阶级斗争为纲
- 一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二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估社会风险
- 第二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 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
- 二 改革开放有风险,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 三 准备好对策,即使出现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 第三节 拒腐防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一 苏东剧变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诱发国内政治风波
- 二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历史性课题
-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抵御风险的思想武器
- 第四节 改革发展中的风险与科学发展观
- 一 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世所罕见
- 二 面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居安思危,不惧任何风险
- 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发展风险
-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沉着应对社会风险
- 第五节 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
- 一 底线思维的本质
- 二 战略定力的理论内涵
- 三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守住的四条底线
- 四 国家治理中底线思维的实践运用
-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风险社会
- 第一节 西方风险理论批判
- 一 西方风险理论的主要流派
- 二 西方风险理论的内在局限
- 三 西方风险理论的局限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缺场
- 第二节 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 一 风险的普遍性与风险社会的特殊性
- 二 科技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风险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风险社会的根源
- 三 风险社会是成熟资本主义的特有表现
- 四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全球化时代是风险社会存在的历史条件
- 五 阶级斗争及其利益分裂是风险社会的社会动因
- 六 风险社会何时消退?
- 第五章 中国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的实证调查
-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社会认知
- 一 当前的社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总体可控
- 二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当前主要社会矛盾
- 三 社会矛盾多点呈现,腐败问题最受关注
- 四 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是社会矛盾的最主要原因
- 五 社会成员对社会矛盾的治理有更高期望
- 第二节 社会风险的社会认知
- 一 政府公信力下降和权力缺少有效监督或是最大社会风险
- 二 社会风险熵呈放大趋势
- 三 应对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当多措并举
- 第三节 分类视阈中的社会风险评价
- 一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政治面目的相关性分析
- 二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三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四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阶层群体的相关性分析
- 五 社会风险的认知与(城乡)区域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风险源探析
- 一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根源
- 二 全球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影响
- 三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利益调整与贫富差距
- 四 工业社会的风险转移
- 五 经济独眼中的维稳误区
- 第六章 社会风险的社会外壳
- 第一节 社会断裂与社会冲撞
- 一 社会断裂
- 二 社会冲撞
- 第二节 社会堰塞湖与“奴族”的暴戾之气
- 一 社会堰塞湖
- 二 “奴族”的暴戾之气
- 第三节 改革“内轮差”与公共服务的短腿
- 一 改革“内轮差”
- 二 公共服务的短腿
- 第四节 “数字鸿沟”背后的社会排斥
- 一 “数字鸿沟”
- 二 社会排斥
- 第七章 社会风险的政治外壳
- 第一节 “缟色腐败”
- 一 “缟色腐败”的内涵
- 二 “缟色腐败”的表现
- 三 “缟色腐败”的危害
- 第二节 民主法治的形式化
- 一 民主的形式主义倾向
- 二 法制完备,法治不足
- 第三节 政绩考核的两难
- 一 “GDP崇拜”与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
- 二 破解GDP崇拜的隐忧与出路
- 第四节 暴力恐怖的阴影
- 一 暴力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
- 二 暴力恐怖事件蔓延的复杂原因
- 第八章 社会风险的经济外壳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陷阱
- 一 新自由主义的风险实质
- 二 新自由主义的风险后果
- 三 世界工厂
- 四 “莞式发展”
- 第二节 城市化的隐痛
- 一 “迈达斯灾祸”
- 二 “伪”城市化
- 三 城乡差距
- 第九章 社会风险的文化外壳
- 第一节 价值共识缺失
- 一 信仰真空
- 二 道德滑坡
- 三 “普世价值”风险
- 四 意识形态淡化论
- 第二节 诚信缺失
- 一 “老不信”现象
- 二 “老不信”现象的症结
- 三 “塔西佗陷阱”
- 四 警惕“谣翻中国”
- 第三节 社会焦虑症
- 一 社会焦虑症的病源
- 二 社会焦虑症的具体诱因
- 三 社会焦虑的四种类型
- 四 知识分子的深层焦虑
- 第四节 指尖上的话语权革命
- 一 话语权革命的内在逻辑
- 二 话语权革命中的舆论斗争
- 第十章 化解社会风险的形而上思考
- 第一节 认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
- 一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根本宗旨
- 二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价值内核
- 三 动态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基本特征
- 四 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 第二节 方法论:辩证法
- 一 “五位一体”的辩证法
- 二 “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辩证法
- 三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法
- 四 “鱼”和“水”的辩证法
- 五 预防与治理的辩证法
- 六 风险与机遇的辩证法
- 第三节 价值论:共识、共享、共富
- 一 共识——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前提
- 二 共享——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方式
- 三 共富——化解社会风险的价值原则
- 第十一章 化解社会风险的形而下策略
- 第一节 化解社会风险的三根战略支柱
- 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风险社会说“不”
- 二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
- 三 打造温暖型改革,提升人民福祉
- 第二节 完善四大机制,化解社会风险
- 一 建立系统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 二 培育开放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
- 三 构建完善有效的社会安全阀机制
- 四 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