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文化读物《温故》系列之三。

内容简介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特稿
  • 沈昌文说童年事
  • 回眸
  • 世纪末回顾“宋案”与二次革命
  • 汉阳铁厂与洋务派经济思想的困境
  • 耶鲁在湖南
  • “中研院”逸事
  • 人物
  • 柳亚子的1949
  • 台静农的后半生
  • 口述
  • “蒋介石的干儿子”罪名的由来
  • 记忆
  • 电影的春天和冬天
  • 故友王国斌
  • 风物
  • 我的世界在那里 ——高州纸人的发现与再创作
  • 春节几样待客的菜点(外一章)
  • 聚焦
  • 怎一个“硬”字了得 ——鲁迅、梁实秋的翻译之争
  • 鲁涤平猝死之谜
  • 现场
  • 1945年:南京受降前后
  • 文本
  • 钱基博致张乃燕、梅光迪的三封信
  • 周作人《关于鲁迅》的两种文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的投影(3)

    最近慢慢翻这套《温故》,看历史最肤浅的看法是认为当事人很傻,认为现在的自己聪明,其实人类的智商几千年来变化不大,决策是否正确在于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把自己置于当场,读出当事人的不得已才是读史的正确方式。本书两位 30 后回忆解放前的生活,一位是沈昌文(1931-2021 年),祖籍宁波的祖父在上海发迹,但父亲是个大烟鬼把家败了,宁波的有钱人,家庭教育里有一条,就是要孩子吃苦。家里再有钱,孩子都要去学徒的。就是家里开了店,有现成的产业,孩子也要去学徒。必须吃上三年苦,然后再回自己家的店里做小老板。沈先生读了几年书,交不起学费去做学徒,因为学过些英文和会写字,学徒期间学记账,因被迫辍学,一生珍惜读书机会,《温故》(四)有关于他的学徒生活,宁波帮和苏北新四军做生意,51 年在人民出版社做校队,慢慢做到副总编,86 年任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主编。另一位是四川失业家四川美丰银行的老板康心如的儿子康国雄的回忆,抗战期间因常凯申避居重庆,官邸和康家别墅相邻,不经意的和蒋交往,常大队长高兴,孩子被周围谐谑称为 “蒋的干儿子”,解放后,美丰银行结业,康先生因老师交代和蒋的交往入狱,三次求助父亲好友章士钊给总理写信才得以释放幸存。

      2
      2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