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信用立法重要性凸显,本书将成各地制定法规培训用书。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信用立法。2016年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11次会议,有4次会议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通过的约95份文件中,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直接相关的有7份,约占总数的7.3%,可见其重要性。各地社会信用立法也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国家层面并无统一的信用立法,相关表述仍然停留于政府文件层面,各地的信用立法仍处于摸索阶段。 社会信用立法游走于公私两域,具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必须在立法法确立的权限范围内审慎进行。本书作者作为上海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培训讲师及起草《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的参与者,多次为各部委、各地区负责社会信用工作的领导作相关培训,在此过程中对社会信用立法积累了相当的理论与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本书稿共分八个部分,主要包括导言,关于社会信用的中央重要论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信用的概念辨析,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与使用,社会信用信息主体的权利救济, 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与发展,社会信用建设的上海地方实践以及附录。 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规范,《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正进入二审二读阶段,不日即可出台。本书若能伴随该条例出台,必将成为各地方乃至国家制定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培训用书。同时,也可成为法学专业学生、研究者,司法实务工作者,银行等与信用密切相关的从业人员的学习指导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大数据时代的“老天爷”
  • 第一章 关于信用的中央重要论述、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
  • 第一节 关于信用的中央重要论述及国家政策
  • 第二节 涉及信用信息的重要法律与行政法规
  • 第三节 上海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第二章 社会信用的法律概念
  • 第一节 社会信用的定义
  • 第二节 社会信用与道德规范
  • 第三节 社会信用与违法行为及诚信的关系
  • 第三章 公共信用信息法律制度
  • 第一节 公共信用信息的概念
  • 第二节 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原则
  • 第三节 公共信用信息范围及分类
  • 第四节 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路径
  • 第五节 公共信用信息的公开与查询
  • 第六节 公共信用信息的运用
  • 第七节 公共信用信息与政府公开信息
  • 第八节 公共信用信息与征信信息
  • 第四章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 引子
  • 第一节 信用信息与相关权利
  • 第二节 信用立法与个人信息保护
  • 第三节 信用立法与信息主体权益救济
  • 第五章 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 第一节 诚信宣传教育
  • 第二节 信用服务机构
  •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系
  • 附录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 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
  •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 从抽象理论到实践理性(代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