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年来,“原生家庭”一词被谈论得越来越频繁,成为解释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键词。

内容简介

但光说原生家庭之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讨论原生家庭最大的意义在于明晰其中的真相,看见那些不曾看见的,理解那些未被理解的,从而改变人生脚本,脱离人生的盲目轮回。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当潜意识被觉知,被意识化,命运就被改写了。”

因此,在本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你梳理出四种摆脱原生家庭羁绊、改善人际关系、活出自己的方法:

1)和原生家庭分离: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负责,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不应该再依赖父母。那些在原生家庭受过伤的人,也不要再纠结于过去,等着父母的道歉,无异于自我绑架。

2)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是生命力开始舒展的表现,也是把注意力从原生家庭那个狭小的空间里转移出来的一种方法。

3)建立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情感关系和母子关系是平行的:母子关系是一个人命运的雏形,而情感关系是有可能去重塑这种雏形的。

4)到三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里去竞争: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关系只局限于家庭关系,那么他的心灵空间就只有两个支点,很狭小,难以容纳矛盾和冲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原生家庭就是你的人生脚本,就是你最大的命运
  • 你和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命运的雏形
  • 共生心理
  • 渴望被理解,不喜欢沟通
  • 没有边界感
  • 你会爱上谁、会被谁吸引,可能都与你和母亲的关系有关
  • 依恋
  • 被抛弃感
  • 你和父亲的关系,会影响你的社会能力
  • 父亲提供保护性的环境
  • 父亲把孩子从母子关系中“拉”出来
  • 父亲带给孩子竞争力、力量和勇气
  •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处理不好这三种关系
  • 与父母的关系
  • 与孩子的关系
  • 与爱人的关系
  • 没有被父母祝福过的人生是怎样的
  • 经常压抑自我
  • 敏感、在乎别人的评价
  • 不会选择、惧怕选择
  • 心理问题的代代相传
  • 大家族对小家庭的影响
  • 双方父母的原生家庭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 父母会让孩子出现与自己一样的性格问题
  • 为了让孩子更理解自己,父母会给孩子制造匮乏感
  • 为了让孩子变得和自己一样,父母会破坏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 要想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的性格问题,就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 利用这四种方法,超越原生家庭
  • 和原生家庭分离
  •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 建立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
  • 到三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里去竞争
  • 第2章 唯有看见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它
  • 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 什么是潜意识
  • 你的命运,在童年早期可能就被注定了,而你对此一无所知
  • 内在关系模式
  • 内在父母
  • 向父母认同
  • 我们为何总在轮回
  • 重复制造是因为熟悉这种行为模式
  • 重复制造是因为想完成改变
  • 我们该怎么做
  • 你的期待会成为你的命运,因为期待会成为自我实现预言
  • 潜意识可以把不好的事情变成现实,这也叫“心想事成”
  • 案例一:潜意识通过让身体出现病痛,来实现个体的真实愿望
  • 案例二:潜意识制造一些意外事件,让个体把内心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
  • 第3章 如果你想心理健康,不妨想办法多挣钱
  • 心理不健康的人很难赚到钱
  • 攻击性往往是一种竞争力
  • 没有攻击性的人,人际关系往往也不好
  • 妨碍你赚钱的几种心理
  • 赚不到钱,可能是潜意识在抑制赚钱的能力
  • 做不成事、赚不到钱,是为了向父母认同
  • 三种力量影响着你的赚钱能力
  • 在早期关系中体验过匮乏,成年后将这种关系投射到了与金钱的关系上
  • 家庭文化不认可赚钱
  • 潜意识里怕被嫉妒或剥削
  • 这三种人可能很难赚到钱
  • 恐惧金钱的人
  • 恐惧幸福的人
  • 惧怕父亲、老师等权威的人
  • 为何你会认为“谈钱伤感情”
  • 因为内心自卑,所以想和别人不分你我,从而认为谈钱会伤感情
  • 因为内心自卑,所以不敢和别人竞争,从而认为谈钱会伤感情
  • 心理健康的人,自信且有力量
  • 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当心会越来越穷
  • 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是因为内心的匮乏,这是一种心病
  • 舍不得给自己花钱,是因为道德感太强,这也是一种心病
  • 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赚钱的欲望就会减弱,最终会越来越穷
  • 第4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梦,每一种梦都是在表达
  • 为什么越是对自己忠诚的人,越少做梦
  • 梦是什么
  • 忠于自己
  • 接纳自己,让理想和现实统一
  • 梦的三种类型
  • 回顾白天的愿望,去解释愿望实现的梦
  • 理解自我的焦虑,去解释焦虑的梦
  • 看见自我的恐惧,去解释恐惧的梦
  • 你经常做的梦,可能暗含着你的人生启示
  • 为什么说你经常做的梦,暗含着你的人生启示
  • 你经常做的梦变了,说明你的人生可能也变了
  • 如果你经常做同一个梦,记得去找寻它的真相
  • 两种使你从梦中得到提示,避免做事失败的方法
  • 觉知自己的噩梦
  • 觉知那些与身体有关的梦
  • 从梦中得到答案
  • 如何“控制”自己的梦,从梦中得到答案
  • 第5章 你的习惯,早已暴露了你的内心
  • 你的饮食习惯和你的性格特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 吃饭快,或许是因为缺爱
  • 食谱窄,或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 碗里总是留一点,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现
  • 失眠、喜欢熬夜的心理根源
  • 失眠
  • 拖延和主动性熬夜
  •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刷屏
  • 共生心理:希望和别人共生在一起
  • 权威监督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 购物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 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喜欢囤积食物
  • 自我虚弱的人,总是不知道买哪个好
  • 边界不清的人,总是舍不得扔东西
  • 出门习惯如何暴露一个人的性格
  • 不喜欢出门,就喜欢宅在家里
  • 出门前反复照镜子
  • 出门太早或者太迟
  • 你说话的习惯,可能会暴露你的内心及人际关系
  • 口头禅,会暴露内心的自卑
  • 语速太快,会隔离情感
  • 说话时的其他表现分析
  • 有拖延习惯的人不好相处
  • 喜欢拖延的人,会沟通不畅
  • 喜欢拖延的人,会被动攻击
  • 喜欢拖延的人,可能是完美主义者
  • 如何与有洁癖的人相处
  • 什么是洁癖,洁癖与自卑心理的关系
  • 与有洁癖之人的相处
  • 有洁癖的人该如何自我发展,如何改变
  • 第6章 自卑的人,往往不愿正视人生的真相
  • 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三种童年经历
  • 身体虐待经历
  • 言语虐待经历
  • 被忽视的经历
  • 自控力与自卑的关系
  • 没有自控力和你与母亲的关系有关
  • 手机成瘾也是一种没有自控力的表现
  • 度量小的人,总喜欢做这两件事
  • 反驳别人
  • 容易生气、愤怒
  • 喜欢说这三种话的人,可能内心自卑
  • 逃避选择的话,如“怎么办”
  • 容易内疚的话,如“要是……就好了”
  • 强迫自己的话
  • 讨好型人格的三个特征
  • 敏感、压抑
  • 容易内疚、自责
  • 喜欢宅
  • 自卑但不承认自卑,是一些人最大的问题
  • 自卑感人人都有
  • 自卑来自对关系的失望
  • 建立对关系的信心
  • 自卑和自恋都是一种自作多情,别人压根就没有关注你
  • 你觉得别人都在看你,可能是你的自卑感在作祟
  • 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也可能是你太自恋
  • 不卑不亢地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 喜欢抱怨的人往往内心很自卑
  • 抱怨源自自卑
  • 喜欢抱怨的人总想被别人无条件地拯救
  • 抱怨可能是一种退行
  • 喜欢给别人讲道理的人真的很强大吗
  • 在家庭关系中喜欢讲道理,会让关系变得糟糕
  • 喜欢讲道理的人内心是自卑的
  • 讲道理其实是在隔离情感
  • 第7章 任何性格特质都不能太过,哪怕是好的特质
  • 对于太内向的人来说,社交是一种损耗
  • 太内向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 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没有控制感
  • 好的、长久的关系,必然是真实的
  • 太压抑、太忍让的人太痛苦
  • 被动攻击
  • 自己做得太好、太完美
  • 为什么太老实的人容易没朋友
  • 他们经常压抑自己真实的需要,这会让你觉得自己的欲望太多
  • 他们不会拒绝别人,所以你会觉得自己在“欺负”他们
  • 那些太容易被感动的人
  • 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小时候往往很缺爱
  • 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往往内心很自卑
  • 太固执是怎样一种人生体验
  • 固执的人缺乏安全感
  • 自卑或自恋的人容易固执
  • 固执的人,和别人离得太远
  • 不固执的人,人际关系更好
  • 太坚强、太独立的人也不好相处
  • 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 不屑于人情世故
  • 轻视情感
  • 警惕支配欲很强的人
  • 喜欢否定、贬低别人
  • 喜欢反驳别人
  • 喜欢忽略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 第8章 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 活得“不好惹一点”
  • “不好惹”的人心理更健康
  • 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其他形式表达出来
  • “不好惹”的人才真实
  • 从不麻烦别人也未必是好事
  • 没有相互麻烦,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建立关系
  • 被需要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 不愿意麻烦别人,可能是因为内心太自卑
  • 既要学会麻烦别人,也要懂得拒绝别人
  • 拒绝别人,就是在做自己
  • 不拒绝别人,是一种心理习惯
  • 不拒绝别人,是因为自己曾被多次拒绝过
  • 不妨活得“自私”一点
  • 先让自己变得丰富,再去给予他人
  • 真实地活出你自己,敢爱敢恨、敢自私
  • 做一个“会玩”的人
  • 会玩、会娱乐的人,更有热情
  • 会玩、会娱乐的人,身体更加放松
  • 会玩、会娱乐的人,自控力更强
  • 做事不必太着急
  • 无法等待的人,好像嗷嗷待哺的婴儿
  • 做事着急的人容易愤怒
  • 做事不着急需要我们容纳自己
  • 世上只有一个你,所以要看见自己、活出自己
  • 世上只有一个你,所以你要看见自己
  • 世上只有一个你,所以你要活出自己
  • 世上只有一个你,请照顾好自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

    用心理学改写人生脚本《原生家庭的羁绊》读书笔记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按照自己 想要的方式活过,每天都行尸走肉,那么他也没有勇气结束这一生。临终那天,他肯定会很害怕,或者抱有很多遗憾”。所以,请看见自己、活出自己,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不记得这是我读过的第几本个人成长类的书籍了(虽然它可能属于心理学书籍,但是我更喜欢把它们统一归类 为 成长),依然带给我巨大的力量,通过阅读我又一次梳理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看自己更清楚了。关于 “看见” 自己,我有个很奇妙的经历(读过《写给 2021》的人可能还会记得),在一次旅行中,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好像获得了第三人视角看自己,是那样的清楚。看见自己首先带来的是震惊,“这是我?!” 巨大的认知颠覆让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然后是羞愧,这真的是我,过去一万个理由,在 “看见” 面前都无法搪塞,它是那样的清晰,甚至于脸上皱纹随时呼吸起伏产生的变形都被看得见;最后是全然的接受。这是我,一个充满缺陷却不甘被过往一再裹挟得我,当我们决定重新再出发得时候,便是对过往得接受和告别,在全新的旅途中才可以做到用脚步去丈量每一段人生路,用眼睛凝视每一帧画面,用心体察每一个念起和每一个回应。本书是我听书的过程中听到的,一读就停不下来,书里大量的案例和解读,没有过多的理论,浅显易懂,特别是对很多行为和现象成因的拆解,全方位无死角的对标自己的日常,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不愧是心理学的经典读物。判断一个人是否长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是否全然接受了自己,接受别人生命中的不得已,报之以同情之理解。最后借用荣格的原话来总结这份感受:” 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重要的是这句话的后半句,” 当潜意识被觉知,被意识化,命运就被改写了 “。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从原生家庭入手,分析了和父母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其中起作用的就是潜意识,就是人生脚本。看了本书,愿我们都能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这样至少有两个明显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活得更加自由、更加幸福;第二个好处是在第一个好处的基础上产生的,那就是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会再打着爱的名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问题传递给孩子,从而阻断心理问题的代际传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上只有一个你,请照顾好自己。你的灵魂和潜意识照顾好身体,让他明天才有力气去打拼!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