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5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解析情绪化思考的由来,助你提高自我肯定感,放下受害者心态,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
内容简介
很多人都在寻找不生气的方法,比如压抑忍耐、积极乐观等。可是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那些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情绪化”并不是情绪的错,而是想法的错!
作为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传递了心理的讯息,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护自己。其实,让愤怒不断膨胀的,是我们的“情绪化思考”——这种思考,基于我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而过分追求“正确”的执念。
本书旨在从本质层面解决情绪化的困扰。作者解析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让读者看清“情绪化思考”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明白在那样的情境下究竟该如何表达、如何沟通。除了解析“情绪化思考”的问题之外,作者还教我们如何养成避免情绪思考的7个习惯,以及当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的人时该如何应对。本书用清晰好读的文字告诉读者:当你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到自己生而坚韧、也生而温柔的本质时,就能学会让情绪守护你,而不是困住你。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在人际关系视角下,学会情绪管理
- 前言 别再被情绪左右!
- 第1章 人为什么会变得“情绪化”
- “情绪”究竟有什么作用?
- 生气是因为“计划落空”
- 不妨坦然认可自己的情绪
- 生气是因为“遭受冲击”
- 为什么评价他人会演变为一种暴行?
- 怎样避免“愤怒”发展为“情绪化”?
- “情绪化思考”让人越想越气
- “情绪化”的背后是“不想被人小看”
- “情绪化”是一种不合理的自我保护
- “解释”能够比“发脾气”更好地保护自己
- 为什么会一错再错?
- 第2章 “情绪化”的人欠缺“自我肯定”
- “情绪化”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什么是自我肯定?
- 是否感觉“现在这样就挺好”?
- 麻烦的根源在于“角色期待”的偏差
- “你心里就没有我!”这种想法会让人渐行渐远
- 善用情绪,有别于“积极思维”
- 想说的话为什么会说不出口?
- 开口表达,还可以平复“不安”的情绪
- 自我肯定程度低的人,常常这样说话
- 第3章 了解彼此的“领域”,收获畅快心情
- 尊重彼此的“领域”,才能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
- 对自己的“领域”负责,不要忍气吞声
- 怎样避免自己的“领域”被入侵?
- “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为什么让人生气?
- 提出劝告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暴行?
- 总忍不住好为人师该怎么办?
- 你的“正确”他人未必接受
- 第4章 放弃“谁对谁错的拔河赛”又何妨
- 为什么越强调“正确”,越会让自己虚弱无力?
- “情绪化”是对“正确”的执念
- 人为什么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正确”?
- 关注真实感受,而非正确与否
- 双方的“正确”标准不同,该怎么办?
- 对“谁对谁错”最敏感的是内心受过伤害的人
- 不小心实施了职场霸凌,该怎么办?
- 不要因为“绝不原谅!”的想法而自责
- 第5章 避免“情绪激动”的7个习惯
- 习惯1 掌控自己的身体状态
- 习惯2 转换视角看问题
- 习惯3 写“好友笔记”
- 习惯4 从“我”出发看问题
- 习惯5 放下“应该”,为“希望”而生活
- 习惯6 远离让人“情绪激动”的现场
- 习惯7 找到“自动开关”,关闭“心灵百叶窗”
- 第6章 怎样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 怎样面对职场霸凌的可怕上司?
- 怎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语言暴力?
- 陌生人突然发火了该怎么办?
- 不小心陷入网络骂战该怎么办?
- 怎样应对情绪激动的特殊人群?
- 非典型发展人群大发雷霆时应该怎么办?
- 结语 只要看到自己的坚韧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