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毕生心力倾注、三十余年写就历史巨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2年)的一部历史著作。本书为第五卷。

内容简介

《罗马史》第五卷主要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晚期军人君主制的创立,研究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君主制即罗马帝国的转化过程。

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先后出现了三个军事寡头:庞培、恺撒和克拉苏。通过对东方亚洲叙利亚地区的征服,罗马的东部边界已拓展至小亚细亚及两河流域地区,其征服者庞培获得了至高的荣誉及地位;通过对西北部高卢地区凯尔特人的征服战及对日尔曼人的阻击,恺撒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大英雄;通过对斯巴达克斯奴隶暴动的镇压,克拉苏声望雀起。这三个人同时都手握重兵,成为了罗马重权在握的执政者。与此同时,昔日的贵族元老院则日渐衰微,加上其内部不断的争斗和倾轧,传统贵族的势力不断式微,公民大会除了被军人所利用外已一无是处,罗马社会不可挽回地向着独裁的军人君主政治演变。随着这种演化,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罗马史》第五卷延续了作者体载惯性,引述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原始文献材料,以及古罗马剧作家、诗人的相关作品资料,这为从事罗马史研究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为阅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元素。身为德国人的蒙森,以德人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是一部经典型的史学研究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五卷 军人君主制的创立
  • 第一章 马尔库斯·雷必达与昆图斯·塞多留
  • 反对派法学家对改革平民党持友好态度
  • 破产之徒
  • 反对派的势力
  • 朋党组织缺乏领袖
  • 腓力普斯、梅特路斯、卡图卢斯和卢库勒斯
  • 格涅乌斯·庞培
  • 马尔克斯·克拉苏
  • 平民党领袖
  • 雷必达
  • 西班牙的移民
  • 西班牙再次爆发叛乱
  • 塞多留及其组织
  • 苏拉之死及其影响
  • 雷必达发动叛乱
  • 战争爆发,雷必达战败
  • 庞培夺取西班牙领袖之职
  • 庞培抵达西班牙
  • 庞培战败
  • 梅特路斯获胜
  • 苏克罗河之战
  • 塞多留战事历时弥久,后果惨重
  • 塞多留倒台
  • 塞多留党的内部矛盾
  • 塞多留被刺
  • 佩彭纳继承塞多留的遗产
  • 庞培成功平定叛乱
  • 第二章 苏拉的复辟政治
  • 对外关系
  • 达尔马托-马其顿远征队
  • 强盗
  • 海盗组织
  • 海盗的军事与政治权力
  • 罗马海警的无效
  • 亚洲关系:提格兰和亚美尼亚新王国
  • 卡帕多奇亚与亚美尼亚
  • 提格兰统治下的叙利亚
  • 米特拉达特斯
  • 不干涉小亚细亚和叙利亚
  • 罗马的疑虑
  • 米特拉达特斯的忧虑
  • 米特拉达特斯的准备工作
  • 罗马备战
  • 战争爆发
  • 罗马在卡尔西顿战败
  • 米特拉达特斯围困西济库姆
  • 本都军队的溃败
  • 海上之战:米特拉达特斯被赶回本都
  • 卢库勒斯入侵本都
  • 卡比拉的胜利
  • 本都被罗马军队围困
  • 亚美尼亚战争的开始
  • 潜在的困难
  • 卢库勒斯跨越幼发拉底河
  • 提格兰城之战
  • 亚美尼亚人的战利品尽归罗马人所有
  • 提格兰与米特拉达特斯
  • 战争再次爆发
  • 首都和军中对卢库勒斯表示不满
  • 卢库勒斯进军亚美尼亚
  • 卢库勒斯撤退至美索不达米亚
  • 在本都和提格兰城的斗争
  • 继续撤退至本都
  • 本都的罗马军在齐拉战败
  • 士兵叛变
  • 继续撤退至小亚细亚
  • 与海盗作战
  • 安东尼战败
  • 克里特之战
  • 梅特路斯征服克里特
  • 地中海的海盗
  • 奴隶叛乱
  • 战争在意大利的斯巴达克斯爆发
  • 暴动初具规模
  • 斯巴达克斯的伟大胜利
  • 叛党的内部纷争
  • 布鲁提之战
  • 叛党決裂
  • 复辟政府概述
  • 第三章 寡头政治的覆灭和庞培主政
  • 苏拉(Sulla)体制继续存在
  • 民主制度遭到破坏粮食法企图恢复保民官权
  • 废除元老审判厅
  • 民主运动并无结果
  • 政府与庞培将军之间的争端
  • 军事领袖的联合和民主政治
  • 重建保民官权
  • 关于陪审团的新安排
  • 亚细亚包税制的重建
  • 监察官制的复兴
  • 新式完法(Constitution)
  • 迫在眉睫的庞培军事独裁制度
  • 庞培引退
  • 元老院,骑士阶级,平民党
  • 东方事件对罗马的影响
  • 庞培再现
  • 元老院统治覆灭庞培重新主政
  • 法案的影响
  • 庞培和伽比尼乌斯法(Gabinian Laws)
  • 与伽比尼乌斯法有关的政党
  • 表決
  • 庞培在东方的胜利
  • 马尼利乌斯法
  • 平民党的军事改革
  • 第四章 庞培和东方
  • 庞培剿除海盗
  • 庞培与梅特路斯关于克里特岛的分歧
  • 庞培夺取远征米特拉达特斯的最高统帅权
  • 庞培与帕提亚人(Parthians)结盟和米特拉达特斯与提格兰之间的嫌隙
  • 庞培和卢库勒斯
  • 本都遇袭及米特拉达特斯(Mithradates)撤退
  • 尼科波利斯(Nicopolis)战役
  • 提格兰与米特拉达特斯決裂及米特拉达特斯渡过发西斯河(Phasis)
  • 庞培在阿塔克萨塔与提格兰缔结和约
  • 高加索部落伊比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Albanians)
  • 庞培征服阿尔巴尼亚人与伊比利亚人
  • 庞培前往科尔基斯(Colchis)
  • 与阿尔巴尼亚人再起争端
  • 米特拉达特斯去往潘提卡彭(Panticapaeum)
  • 他为对付罗马所做的最后准备
  • 反抗米特拉达特斯
  • 米特拉达特斯之死
  • 庞培前往叙利亚
  • 叙利亚的情形
  • 阿拉伯各酋长
  • 盗贼首领
  • 犹太人
  • 法利赛派(Pharisees)撒都该派(Sadducess)
  • 纳巴泰人
  • 叙利亚各城
  • 最后的塞琉古王朝
  • 叙利亚的吞并
  • 叙利亚的军事媾和
  • 严惩盗匪首领
  • 与犹太人的磋商和冲突
  • 罗马人在东方的新关系
  • 与纳巴泰人的斗争
  • 与帕提亚人的困境
  • 各省的组织工作
  • 封王卡帕多奇亚、科马根、加拉太
  • 君主和酋长
  • 像神职人员的君主
  • 城邦
  • 在亚细亚提倡城市生活
  • 新建城市
  • 结果
  • 作为管理者的卢库勒斯和庞培
  • 庞培离开之后的东方
  • 埃及国
  • 被吞并的塞浦路斯
  • 埃及的托勒密为其宗主国所承认却遭到驱逐
  • 伽比尼乌斯带回国王罗马戍兵守在亚历山大城
  • 第五章 庞培外出时期的党争
  • 挫败的贵族阶级
  • 加图
  • 平民党的攻击
  • 新自由民——波河以外人民
  • 对抗拉比里乌斯
  • 个人袭击
  • 萨图宁和马略的复兴
  • 平民党的成就无足轻重
  • 平民党与庞培面临冲突
  • 施行平民党军事独裁的计划
  • 平民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
  • 卡塔利纳
  • 同盟首个计划失利
  • 反叛派的重新布局
  • 执政官选举——西塞罗取代卡塔利纳胜选
  • 反叛党的新计划
  • 塞维土地法
  • 无政府主义者在伊特鲁里亚的筹备
  • 选举卡塔利纳为执政官的计划再次挫败
  • 叛乱在伊特鲁里亚爆发,政府的镇压手段
  • 罗马的叛乱者
  • 卡塔利纳往赴伊特鲁里亚
  • 定罪并抓捕首都的叛党分子
  • 元老院关于被捕者处決问题的讨论
  • 处決卡塔利纳党人
  • 平息伊特鲁里亚暴动
  • 克拉苏和恺撒对乱党的态度
  • 平民党的彻底瓦解
  • 第六章 庞培的退隐与争权者的联合
  • 庞培在东方
  • 未来君主的政敌
  • 涅波斯受命入罗马
  • 庞培与各党派的关系
  • 庞培与贵族阶级关系破裂
  • 庞培的退隐
  • 庞培势孤
  • 恺撒崛起
  • 庞培、克拉苏与恺撒再度联合
  • 恺撒的地位转变
  • 恺撒执政
  • 恺撒土地法
  • 贵族阶级的反对
  • 法案提交公民大会
  • 贵族阶级消极抵制土地法案
  • 恺撒成为北意大利和高卢统治者
  • 联合派巩固胜利果实的措施
  • 贵族阶级的处境
  • 流放加图和西塞罗
  • 克洛狄乌斯
  • 第七章 平定西方
  • 征服西部及西部罗马化
  • 恺撒征服的历史意义
  • 恺撒出征西班牙
  • 施政理念
  • 高卢
  • 罗马诸省战争及叛乱
  • 与罗马之间的边境关系
  • 罗马化的初级阶段
  • 自由高卢
  • 农业人口和牲畜饲养
  • 城镇生活
  • 交通
  • 商业生产
  • 采矿业
  • 艺术与科学
  • 政治组织部落体系
  • 骑士阶层打破旧部落组织的发展历程
  • 君主政治遭到废除
  • 民族统一的进程
  • 国家宗教统一的基础——祭司
  • 部落联盟缺乏政治集权
  • 比利时联盟—沿海部落—高卢中部联盟
  • 各联盟的特征
  • 凯尔特骑兵部队
  • 凯尔特步兵
  • 凯尔特文明的发展阶段
  • 凯尔特人与伊比利亚人
  • 凯尔特人和罗马人和解后高卢与罗马间商贸发展
  • 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
  • 凯尔特人失去莱茵河右岸土地
  • 莱茵河左岸的日耳曼部落
  • 有关日耳曼侵略的罗马政策
  • 阿里奥维斯图斯来到莱茵河中游地区
  • 罗马人的不作为
  • 日耳曼帝国在高卢建成
  • 赫尔维蒂部入侵高卢腹地
  • 恺撒去往高卢组建军队
  • 赫尔维蒂部撤退
  • 赫尔维蒂部向高卢挺进
  • 赫尔维蒂战役
  • 比布拉克特战役
  • 赫尔维蒂人被遣送回原居住地
  • 恺撒与阿里奥维斯图斯谈判
  • 阿里奥维斯图斯遇袭战败
  • 日耳曼人在莱茵河左岸定居
  • 以莱茵河为界
  • 高卢贝尔格军远征
  • 埃纳河畔争端 西部部落投降
  • 与内尔维部争端
  • 征服贝尔格部
  • 讨代沿海部落 威尼蒂战争
  • 罗马与威尼蒂的海战 沿海部落投降
  • 远征莫里尼部与门奈比部
  • 瓦莱部与意大利之间开辟新的道路
  • 开辟通往西班牙的道路
  • 日耳曼人再次越过莱茵河边界 乌斯佩特人和滕克特里人
  • 恺撒来到莱茵河右岸
  • 远征不列颠
  • 卡西维拉努斯
  • 爱国派的阴谋
  • 叛乱
  • 西塞罗遇袭
  • 恺撒前去解围 叛乱遭到控制
  • 叛乱遭到镇压
  • 厄勃隆尼斯人遭到打击报复
  • 二次叛乱
  • 卡尔努特部落 阿维尔尼人
  • 韦辛格托里克斯
  • 叛乱局势蔓延 恺撒现身
  • 高卢的作战计划
  • 争斗之始
  • 恺撒出征阿瓦里库姆
  • 征服阿瓦里库姆 恺撒分兵
  • 拉比努斯出征鲁特西亚
  • 恺撒出征日尔戈维亚 围攻战术一无所获
  • 游移不定的埃杜维人
  • 恺撒进攻日尔戈维亚遭遇战败
  • 埃杜维部再次爆发叛乱 贝尔格人起义
  • 恺撒的作战计划——与拉比努斯结盟
  • 阿莱西亚的叛党立场
  • 恺撒来到阿莱西亚 阿莱西亚攻城战
  • 阿莱西亚解围战
  • 阿莱西亚投降
  • 韦辛格托里克斯被处死
  • 最后一次讨代比图里吉部和卡尔努特部
  • 贝洛瓦奇部
  • 卢瓦尔河沿岸
  • 乌克塞洛顿诺境内
  • 平定高卢
  • 罗马税收政策
  • 沿用现行制度
  • 国家引进罗马化进程
  • 凯尔特民族的灾难 凯尔特人和爱尔兰人的民族特性
  • 罗马发展的开端
  • 多瑙河畔的国家
  • 阿尔卑斯山上的民族
  • 伊利里亚
  • 马其顿王国
  • 新达契亚王国
  • 第八章 庞培和恺撒的共治
  • 庞培与恺撒地位并列
  • 庞培与陷入混乱的首都
  • 无政府主义者
  • 克洛狄乌斯
  • 庞培与克洛狄乌斯意见不合
  • 恺撒高卢之战取胜对庞培的影响
  • 公众中拥护共和政体的反对派
  • 执政官的应对措施
  • 元老院日益扮演重要角色
  • 庞培的无助
  • 庞培计划从元老院获得谷物供应的管控权
  • 去往埃及
  • 庞培试图利用贵族复辟抨击恺撒法案
  • 执政者在卢卡召开会议
  • 恺撒在此次协商中的计划
  • 贵族臣服
  • 新君主制的确立
  • 君主派西塞罗和多数党下的元老院
  • 加图和少数派
  • 选举中的持续对立
  • 陪审法庭中的争斗
  • 反对派文学
  • 制定特殊措施
  • 罗马之乱
  • 庞培独裁
  • 执政官和陪审法庭的新变化
  • 共和党人的羞辱
  • 第九章 克拉苏之死与共同统治者之间的决裂
  • 克拉苏前往叙利亚
  • 出征帕提亚
  • 作战计划
  • 渡过幼发拉底河
  • 沙漠行军
  • 罗马和帕提亚之战
  • 卡莱战役
  • 退往卡莱
  • 撤离卡莱 辛纳卡的意外
  • 战败的结果
  • 帕提亚人被击退
  • 卡莱战败对罗马的影响
  • 理解执政者
  • 庞培独裁 庞培隐秘地攻击恺撒
  • 党派和觊觎者
  • 平民党派和恺撒
  • 贵族党派和庞培
  • 共和派
  • 共和派与庞培结盟
  • 恺撒的积极反抗
  • 准备攻击恺撒
  • 阻止恺撒担任执政官
  • 缩短恺撒的总督任期
  • 商讨召回恺撒
  • 恺撒的安排
  • 库里奥
  • 关于召回恺撒和庞培的争论
  • 召回恺撒和庞培
  • 宣战
  • 恺撒的最后通牒
  • 元老院的最后一次辩论
  • 恺撒进入意大利
  • 第十章 布隆迪西乌姆、伊莱尔达、法萨卢和塔普苏斯
  • 双方的实力
  • 恺撒在党内的绝对权威
  • 拉比努斯
  • 恺撒的军队
  • 恺撒的势力范围 上意大利
  • 意大利
  • 行省
  • 联合
  • 联合派的势力范围 努米底亚王尤巴
  • 意大利反对恺撒
  • 庞培的军队
  • 恺撒先发制人
  • 恺撒出征
  • 撤离罗马
  • 皮塞努姆战役
  • 科菲尼乌姆被围
  • 庞培抵达布隆迪西乌姆,登船前往希腊
  • 夺取意大利后的军事和经济结果
  • 政治结果 贵族的恐惧
  • 恺撒消除疑虑
  • 流亡者的威胁 恺撒获得大众的默认
  • 愤怒的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恺撒 意大利的共和派
  • 元老院对恺撒的消极抵抗
  • 首都和行省事务的暂时安排
  • 庞培在西班牙的势力
  • 马西利亚反抗恺撒
  • 恺撒占领伊莱尔达的据点比利牛斯山
  • 被隔绝的恺撒
  • 恺撒重建交通
  • 庞培的军队从伊莱尔达撤退
  • 恺撒追击
  • 封锁通往埃布罗河的路线
  • 庞培大军投降
  • 征服远西班牙地区
  • 围困马西利亚
  • 马西利亚投降
  • 恺撒远征产粮大省
  • 占领撒丁岛 占领西西里
  • 库里奥登陆阿非利加
  • 库里奥攻克乌提卡
  • 库里奥在巴格拉达河败给尤巴 库里奥之死
  • 庞培的作战计划
  • 恺撒的舰船和军队在伊利里库姆被摧毀
  • 概括战争的结局
  • 流亡人士在马其顿的管理
  • 温和派
  • 激进派
  • 备战
  • 庞培的军团
  • 庞培的骑兵
  • 庞培的舰队
  • 庞培军在伊庇鲁斯沿岸汇合
  • 恺撒攻打庞培
  • 恺撒首次成功登陆伊庇鲁斯
  • 恺撒与意大利的联系被切断
  • 安东尼驶向伊庇鲁斯港
  • 恺撒军队汇合
  • 恺撒包围庞培的军营
  • 恺撒的防线被攻破 恺撒再尝败仗
  • 恺撒失利的后果
  • 庞培的战争前景 西庇阿和卡尔维努斯
  • 恺撒从都拉基乌姆向色萨利撤退
  • 驻扎在法萨卢的军队
  • 战役
  • 庞培出逃
  • 法萨卢战役的政治效果 东部投降
  • 法萨卢战役后的贵族
  • 加图
  • 庞培
  • 战役的军事影响 逃散的将领
  • 马其顿和希腊、意大利、埃及、西班牙、阿非利加
  • 强盗和海盗的战争
  • 盟国帕提亚
  • 恺撒追击庞培至埃及
  • 庞培之死
  • 恺撒抵达埃及
  • 恺撒管理埃及
  • 亚历山大城的叛乱
  • 恺撒在亚历山大城
  • 小亚细亚的援军
  • 尼罗河战役
  • 平定亚历山大城
  • 恺撒在亚历山大时的罗马事务
  • 法萨卢投降
  • 卡尔维努斯在尼科波利斯战败 恺撒在泽拉取胜
  • 小亚细亚的管理
  • 伊利里亚的海陆之战 伽比尼乌斯战败 陶里斯的海战胜利
  • 联合派整顿阿非利加
  • 西班牙的运动
  • 坎帕尼亚的军事叛乱
  • 恺撒前往阿非利加 鲁斯皮那的冲突
  • 恺撒在鲁斯皮那的据点
  • 塔普苏斯战役
  • 加图在乌提卡 加图之死
  • 共和派领导人被处死
  • 阿非利加的管理
  • 君主制的胜利
  • 罗马共和国结束
  • 第十一章 旧共和与新君政
  • 恺撒大帝
  • 政治家恺撒
  • 废除旧党派
  • 平民党的不满
  • 凯利乌斯和米洛
  • 多拉贝拉
  • 反抗庞培党和平民党的举措
  • 大赦
  • 恺撒对各党派的容忍
  • 恺撒的事业
  • 独裁政体
  • 其他官吏与归属
  • 王权的重建
  • 新法庭 新贵族
  • 立法 法令
  • 元老院——君主政体议会
  • 恺撒的个人政府
  • 财政事务
  • 统帅权
  • 首都的行政管理
  • 国教组织
  • 王室司法权
  • 昔日司法管理的保留
  • 向君主申诉
  • 司法制度的衰退
  • 罗马军事体制的衰退
  • 恺撒重新整顿军事制度
  • 外国佣兵 兵团副将
  • 新最高统帅之职
  • 恺撒的军事计划 抵御边界
  • 恺撒避免军事独裁的尝试
  • 禁卫军的缺乏
  • 理想的无法实现
  • 财政管理
  • 恺撒的财政改革 废除直接税租赁
  • 粮食分配改革
  • 收入预算
  • 支出预算
  • 国家的社会条件
  • 首都
  • 民众
  • 寡头政治与民众的关系
  • 首都无政府状态
  • 恺撒在首都的事务处理
  • 无产阶级人数的减少
  • 帮会体系的限制
  • 道路警察
  • 首都的建筑
  • 意大利 意大利农业
  • 金融业
  • 社会不均衡
  • 穷人
  • 奢靡浪费
  • 饮食奢侈
  • 债务
  • 道德败坏
  • 友谊
  • 妇女
  • 意大利人口萎缩
  • 寡头政治下的意大利
  • 恺撒的改革
  • 避免意大利人离境措施 重视家庭地位措施
  • 反奢侈法
  • 债务危机
  • 关于破产的新条令
  • 高利贷法
  • 重视农业地位
  • 土地分配
  • 改善市政制度
  • 省份
  • 寡头政府对省份的管理
  • 保护国
  • 罗马各省的资本家
  • 抢劫和战乱之灾
  • 各省通况
  • 恺撒和各省
  • 恺撒时期的官吏
  • 规范公共负担
  •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 希腊—意大利国家的兴起
  • 统治民族 犹太人
  • 希腊主义
  • 拉丁化
  • 内阿尔卑斯高卢
  • 纳博省
  • 北高卢
  • 西班牙
  • 迦太基
  • 科林斯 东方
  • 意大利市政体制在各省的延伸
  • 意大利和各省间差别减少
  • 新帝国的组织架构
  • 帝国的民情调查
  • 帝国的宗教
  • 帝国的法律
  • 新城市法律及法令
  • 恺撒编制新法典
  • 金币作为帝国货币
  • 历法改革
  • 恺撒及其成就
  • 第十二章 宗教、教育、文学和美术
  • 国教
  • 东方宗教
  • 密特拉(Mithra)崇拜
  • 伊西斯(Isis)崇拜
  • 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尼吉底乌斯·菲古鲁斯(Nigidius Figulus)
  •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和普通文理教育
  • 希腊教学亚历山大主义
  • 拉丁文教学
  • 国立学府的萌芽
  • 语言 小亚细亚的俗语
  • 罗马俗语赫滕希乌斯(Hortensius)反动罗得学校
  • 西塞罗主义
  • 罗马新式诗歌
  • 语法科学
  • 文学作品在罗马的希腊文人中
  • 罗马人的文学追求
  • 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
  • 希腊的亚历山大主义
  • 罗马的亚历山大主义
  • 戏剧文学悲喜剧的消逝
  • 拉贝里乌斯滑稽戏
  • 支离破碎,而不是解开结扣
  • 戏剧布景
  • 诗体编年史
  • 卢克莱修
  • 希腊的流行诗歌
  • 卡图卢斯
  • 散文小说中的诗歌
  • 瓦罗的美文
  • 瓦罗的创作模式
  • 瓦罗的哲学—历史散文
  • 瓦罗的梅尼普斯式讽刺
  • 西塞纳的历史创作
  • 罗马城编年史
  • 瓦勒里乌斯·安提亚斯
  • 涅波斯与世界史
  • 恺撒的军事报告——历史附属文献
  • 书信集
  • 新闻报纸
  • 政治演说辞写作的衰落
  • 西塞罗辩护文学的兴起
  • 西塞罗其人
  • 西塞罗主义
  • 反西塞罗主义:卡尔乌斯及其追随者
  • 西塞罗将虚拟对话应用于专门科学题材
  • 瓦罗与拉丁民族语言学
  • 其他专门科学领域
  • 建筑艺术
  • 造型艺术
  • 音乐和舞蹈
  • 君主政制的早期影响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