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千字
字数
2020-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以隋树森《全元散曲》为版本依据,选取近三百首而成。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常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插图版)是“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之一,专为4—12岁的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权威版本收录《元曲三百首》,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元好问
- 【双调·骤雨打新荷】
- 杨果
- 【越调·小桃红】
- 又
- 刘秉忠
- 【南吕·干荷叶】
- 又
- 王和卿
- 【仙吕·醉中天】咏大胡蝶
- 盍西村
- 【越调·小桃红】西园秋暮
-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 【越调·小桃红】杂咏
- 胡祗遹
- 【双调·沉醉东风】
- 【中吕·阳春曲】春景
- 又
- 又
- 王恽
- 【越调·平湖乐】
- 又
- 陈草庵
- 【中吕·山坡羊】
- 奥敦周卿
- 【双调·蟾宫曲】
- 白朴
- 【越调·天净沙】春
- 【越调·天净沙】夏
- 【越调·天净沙】秋
- 【越调·天净沙】冬
- 【中吕·阳春曲】知几
-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 【仙吕·寄生草】饮
- 【双调·庆东原】
- 关汉卿
- 【商调·梧叶儿】别情
- 【南吕·四块玉】别情
- 【南吕·四块玉】闲适
- 又
- 【双调·大德歌】春
- 【双调·大德歌】夏
- 【双调·大德歌】秋
- 【双调·大德歌】冬
- 【双调·沉醉东风】
- 卢挚
-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 【双调·殿前欢】
-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 又
- 【双调·蟾宫曲】
- 又
- 又
- 【双调·蟾宫曲】丽华
- 张弘范
- 【中吕·喜春来】
- 【双调·殿前欢】襄阳战
- 姚燧
-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 【中吕·阳春曲】
- 【中吕·醉高歌】感怀
- 刘敏中
-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 又
- 马致远
-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 【双调·拨不断】
- 又
- 又
- 【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
-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 【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
- 【双调·寿阳曲】
- 又
- 【越调·小桃红】四公子宅赋·春
- 【南吕·金字经】
- 又
- 【双调·蟾宫曲】叹世
- 【双调·拨不断】
- 又
- 【双调·庆东原】叹世
- 【双调·清江引】野兴
- 又
- 又
- 又
- 【南吕·四块玉】恬退
- 【越调·天净沙】秋思
- 【双调·拨不断】
- 赵孟頫
- 【黄钟·人月圆】
- 【仙吕·后庭花】
- 王实甫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滕斌
- 【中吕·普天乐】财
- 【中吕·普天乐】
- 邓玉宾
- 【正宫·叨叨令】道情
- 王伯成
- 【中吕·阳春曲】别情
- 阿里西瑛
-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 冯子振
- 【正宫·鹦鹉曲】山亭逸兴
-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 【正宫·鹦鹉曲】感事
- 【正宫·鹦鹉曲】野客
- 珠帘秀
-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 鲜于必仁
- 【越调·寨儿令】
- 【双调·折桂令】诸葛武侯
- 张养浩
- 【中吕·朱履曲】
- 又
- 【中吕·喜春来】
- 【中吕·山坡羊】
-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 【双调·庆东原】
- 郑光祖
-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 周文质
- 【双调·落梅风】
- 又
- 赵禹圭
- 【双调·蟾宫曲】题金山寺
- 乔吉
-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 【正宫·绿幺遍】自述
- 【双调·水仙子】展转秋思京门赋
- 【双调·水仙子】寻梅
- 【双调·水仙子】为友人作
- 【双调·水仙子】咏雪
- 【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
- 【双调·折桂令】寄远
- 【双调·折桂令】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侑樽云
- 【双调·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 【双调·卖花声】悟世
- 【中吕·山坡羊】寓兴
- 【双调·折桂令】毗陵晚眺
-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 又
- 【越调·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 【越调·小桃红】晓妆
-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 【越调·天净沙】即事
-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 刘致
- 【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 【中吕·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 【双调·殿前欢】
- 【双调·水仙操】寓意武昌元贞
- 阿鲁威
- 【双调·寿阳曲】
- 【双调·蟾宫曲】
- 王元鼎
- 【正宫·醉太平】寒食
- 虞集
-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 贯云石
- 【双调·清江引】
- 又
- 又
- 【双调·蟾宫曲】送春
- 【双调·殿前欢】
- 又
- 又
-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 薛昂夫
- 【双调·殿前欢】冬
- 【双调·殿前欢】
- 【中吕·山坡羊】
- 又
- 【正宫·塞鸿秋】
-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夏
-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秋
-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冬
- 吴弘道
- 【双调·拨不断】闲乐
- 又
- 赵善庆
- 【越调·凭阑人】春日怀古
-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 马谦斋
- 【越调·柳营曲】叹世
- 张可久
- 【双调·水仙子】山斋小集
- 【双调·水仙子】归兴
- 【双调·折桂令】九日
- 【双调·折桂令】次酸斋韵
- 【中吕·满庭芳】客中九日
- 【中吕·普天乐】秋怀
- 【双调·殿前欢】次酸斋韵
- 【双调·殿前欢】客中
- 【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 【中吕·朝天子】山中杂书
-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
- 【中吕·红绣鞋】春日湖上
- 【双调·沉醉东风】秋夜旅思
-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 【中吕·迎仙客】括山道中
- 【南吕·金字经】乐闲
- 【双调·庆宣和】毛氏池亭
- 【中吕·卖花声】客况
- 【中吕·卖花声】怀古
- 又
-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 任昱
- 【中吕·上小楼】隐居
- 【双调·沉醉东风】信笔
- 徐再思
- 【双调·蟾宫曲】春情
-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 【双调·水仙子】夜雨
- 【双调·水仙子】春情
-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
- 【中吕·朝天子】西湖
- 【商调·梧叶儿】钓台
- 【商调·梧叶儿】革步
- 【双调·卖花声】
- 【双调·蟾宫曲】西湖寻春
- 孙周卿
- 【双调·水仙子】山居自乐
- 又
- 顾德润
-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旅中
- 曹德
- 【中吕·喜春来】和则明韵
- 【不知宫调·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 高克礼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景元启
- 【双调·殿前欢】梅花
- 查德卿
- 【仙吕·寄生草】感叹
- 【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
- 【双调·蟾宫曲】怀古
- 【双调·蟾宫曲】层楼有感
- 吴西逸
- 【越调·天净沙】闲题
- 又
- 又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卫立中
- 【双调·殿前欢】
- 赵显宏
- 【中吕·满庭芳】渔
- 【中吕·满庭芳】樵
- 【中吕·满庭芳】耕
- 【中吕·满庭芳】牧
- 【双调·殿前欢】闲居
- 又
- 【双调·殿前欢】题歌者楚云
- 李致远
- 【中吕·红绣鞋】晚秋
- 【双调·折桂令】山居
- 【越调·小桃红】碧桃
- 张鸣善
- 【双调·水仙子】讥时
- 李伯瞻
- 【双调·殿前欢】省悟
- 杨朝英
- 【双调·水仙子】自足
- 【双调·清江引】
-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 宋方壶
- 【中吕·山坡羊】道情
- 又
- 【中吕·红绣鞋】阅世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居
- 周德清
-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 【双调·蟾宫曲】
- 钟嗣成
-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 汪元亨
- 【正宫·醉太平】警世
- 又
- 又
- 又
-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 【双调·折桂令】归隐
- 【中吕·朝天子】归隐
- 倪瓒
- 【双调·水仙子】
- 又
- 【黄钟·人月圆】
- 又
-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 刘庭信
- 【正宫·醉太平】忆旧
- 【双调·折桂令】忆别
- 又
- 又
- 高明
-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咏别
- 又
- 无名氏
- 【正宫·叨叨令】
- 又
- 又
- 【中吕·红绣鞋】
- 【中吕·喜春来】
- 【中吕·普天乐】
- 【中吕·满庭芳】
- 【正宫·塞鸿秋】
-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 【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指甲
- 【黄钟·贺圣朝】
- 【南吕·玉娇枝过四块玉】
- 【越调·小桃红】情
- 【双调·水仙子】
- 又
- 【中吕·朝天子】志感
- 又
- 【仙吕·寄生草】闲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