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0个与凶手同名同姓的普通人,11段被同名同姓扭曲的人生。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名字,成为全网追杀的猎物?

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幼女被连捅二十八刀。凶手的身份保密,名字却遭到泄露——大山正纪。

一夜之间,只要与大山正纪同名同姓,就被怀疑为凶手,甚至沦为肆意泄愤的对象。从社交网络到现实世界,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处可逃。

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

为了夺回正常的人生,十位“大山正纪”秘密结盟,发誓要查明凶手的真身。他们渐渐发现,每一位看似普通的“大山正纪”,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桩看似水落石出的惨案,实则另有隐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起因是“校园霸凌”,“网络暴力”是催化剂

    这部小说是得到同学推荐的,而且有很多同学在这部小说上架以后都在看。作者下村敦史,1981 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是日本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推理作家这部小说的起因,是发生了一起杀害幼童的恶性案件(小说中成为 “猎奇杀人案”)。经过警方的调查,确认并逮捕了凶手,但是因为凶手是未成年人,一方面不能以成年人的法律来审判,另一方面要保护未成年凶手的隐私,不会公布姓名和照片。也是因为这些,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博得关注,无良的杂志公布了凶手的姓名和年龄,这就使得与凶手年龄相近名字相同的人,因为名字而受到公众有意无意的排斥和伤害,成为了所谓的 “同名同姓受害者” 同样利用 “同名同姓” 这个设定的小说,我能想到绫辻行人的《奇面馆事件》,所有受邀参加聚会的人不但同名同姓,在聚会期间都需要佩带面具,只能根据面具的不同来分辨人物,而作者也是把这个设定运用的淋漓尽致,反转和出人意料,很精彩同样的,这部小说也巧妙的运用了 “同名同姓” 这个设定小说的前面,主要是对一些 “同名同姓” 者的描述,描述因为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人生是如何跌入谷底。这部分,时间线其实是打乱了的,很多时候是读完一段以后,才能把这段故事对应的人物和时间与前面的人物和时间对应上小说的后面,主要是这些 “同名同姓” 的人组织起来聚会,想要解决因为 “同名同姓” 而带来的厄运。在这部分里,虽然每个 “同名同姓” 的人都被冠以了不同的形容,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分辨,实际却也不是每个人在说话之前都会冠以相应的特征,大多数时候只有在重要的观点出现的时候,作者才会特意写出特征,让读者形成对一个人的观点在小说中,作者还运用了类似于 “蒙太奇” 的手法,在一个场景中,只写出对话内容,却不写出说话的人是谁,而根据对话,读者只能确认一个说话的人是谁,从而理所当然的确定了另一个说话的人,而这,却是作者设计的陷阱,让读者以为获得了线索。一旦同一个场景中,对话的人物确定了以后,这条线索,往往是不成立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全程都在烧脑,前面故事的叙述还不太密集,后面随着离真相越来越近,各种反转接踵而至,很烧脑很精彩这部小说除了烧脑以外,还讲了两个社会问题,就是 “校园霸凌” 和 “网络暴力” 如果说 “同名同姓” 的人是 “网络暴力” 的受害者,那么当 “同名同姓” 的人在一起聚会商讨的准备付诸行动的,其实也是一种 “网络暴力”,把针对的人限定在了凶手本人,而使得自己或者说是其他 “同名同姓” 者脱离 “网络暴力” 的漩涡这也正是文中提到的 “回声室效应”,处境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彼此肯定后,不容置疑、不接受不同意见,展开攻击性。这大概就是,哪怕是被害者或者被攻击者,一旦获得肯定,也会瞬间变成攻击者这部小说烧脑的部分很精彩,我本来想剧透一下读完以后捋出来的主线,想想这么精彩的剧情还是应该自己发现才最有意思,哪怕到了尾声,也还有反转,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以为的正义可能是一种暴力——我读《同名同姓被害者协会》

      如果有天你醒来,看到一条的新闻被大家不断转发:一个六岁小女孩被在残忍杀死在家里附近的公厕,身中 28 刀。据警方调查凶手是个未成年人,原因是想要对女孩行不轨之事遭拒,于是痛下杀手。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义愤填膺?疯狂转发?大声谴责?我相信我们都会这么做。就像现在越演越烈的 “唐山打人事件”。而在上面的新闻中,因为凶手不满 16 周岁,被法律所保护,可以不被公开真实的姓名和照片,只被称为 “少年 A”,于是你公开呼吁,要求公开他的姓名,不能让他这么好过。虽然具体个人信息不知道,但是终于有媒体千方百计找到凶手的名字,你一看名字傻眼了 —— 大山正纪。这是你的名字啊,凶手跟你同名同姓。你的名字跟凶杀案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浪潮挂钩在一起在网络疯传。你原本也觉得没什么,只是你没那么狂热地转发了。但是广大网友并没有停下来,他们开始了人肉搜索。因为具体个人信息不知道,大家就拼命寻找十六岁以下的大山正纪,而你刚好在这范围以内,网络暴力慢慢落到你头上了。你是个足坛新星、高中阶段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本来你有个机会被推荐去最好的足球大学,那里培养很多球星,你幻想着进国家队、去皇马踢球,但是因为网上人家开始怀疑你就是凶手了,机会从你手上溜走了,人生从此走向另一个方向。你本来还有个喜欢的女孩,你们感情正在升温当中,但是凶手名字公布后,她不再理你,连说话都不跟你说话。你的父母也因为你这个名字而被人肉,有人写信到你父亲的公司谴责他教出这样的孩子,公司作出澄清,网友连公司一起骂,说它包庇杀人犯的父亲。你的母亲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有人知道你们家的地址,一直寄各种恐吓信来,楼下也有各种奇怪的陌生人走来走去。你的人生轨迹因为跟凶手同个名字而完全改变了。而这样的大山正纪不止一个,有十个。你们当中有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等等,为了逆转命运的颓势,你们成立了 “同名同姓被害者协会”。你们在网上发起,在线下见面。大家一起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同时希望能够找出真凶的具体信息。但是没想到的是,你们协会陆续有人被袭击,大家觉得很奇怪。慢慢地大家有一个猜测:凶手是不是就在你们这个协会里面…… 故事就是这样慢慢开展的。以前读侦探小说,前面总有一些角色说明,怕名字太多了,大家不知道谁是什么身份。而这本书倒方便,从头到尾就一个名字,但是读起来也不好区分,因为你得想想这个大山正纪是哪个大山正纪。想想这个被网暴的名字。我一边看一边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被网络煽动过、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是不是也失去自己的判断、对人使用过网络暴力?是不是曾经站在正义高度去审判别人?思考完,我想起陈奕迅的《于心有愧》:于心有愧,原来随便错手,可毁了人一世。在这个日益膨胀的网络环境里,这些问题值得一再反思。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怒火是正义之怒,合乎道义,这种想法很危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刻板印象

        你搜索过与你同名同姓的有多少人吗?很多年前,我还真百度过,具体数字忘记了。与书中的故事正相反,我是因为高兴的事情才去百度的。《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因为一个名叫 “大山正纪” 的人杀了一个六岁的小姑娘而上了头条,其他同名的人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于是 “大山正纪受害者俱乐部” 成立了。俱乐部成员怀着不同的目的加入进来,没想到接二连三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冒名的,冒充的,被栽赃的,杀人的,被杀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刻板印象通常源于人类的认知偏误和快速思维。这种印象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和复杂性,导致我们对某个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在网络时代,刻板形象会让你收益也会让你受害,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躲在屏幕后面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却让 “人肉” 的无处遁形。你以为你在行使权力,却让他人受到了伤害。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很重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5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