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信睿周报》以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关注思想和艺术,以及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

内容简介

本辑共包含以下六期。

信睿周报第103期: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将传统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地”延伸到“地方”,并着重探讨“经验”在地方感构建中的作角。本期“起点”对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回顾,并展望了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在内的新技术如何重塑人们感知和使用地表空间的方式。

信睿周报第104期:本期“起点”邀请来自媒介研究、艺术策展、天象观测、科普领域的作者,从他们的研究和实践出发,来阐发天气/气候研究的这一趋势及其他前沿讨论。

信睿周报第105期:本期“起点”首先全面反思了为期十年的欧盟人脑计划,对其作为“大科学”代表工程的功过是非进行剖析;进而引入物理学家斯蒂芬·温伯格在2011年发表的演讲《大科学的危机》;最后通过科学人类学家拉图尔的代表作《实验室生活》一书,反思对科技与社会互动过程的思考。

信睿周报第106期:本期“起点”首先全面反思了为期十年的欧盟人脑计划,又对其作为“大科学”代表工程的功过是非进行剖析;进而引入物吻理学家斯蒂芬·温伯格在2011年发表的演讲《大科学的危机)》;最后通过科学人类学家拉图尔的代表作《实验室生活》一书,反思对科技与社会互动过程的思考。

信睿周报第107期:有关自然的叙事,在自然科学和传统博物学知识体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当代艺术、博物学、哲学等角度来重新理解人-非人、人-自然、自然-技术等关系的思考和叙述。

信睿周报第108期:近年来,“亚洲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期“起点”通过对著名东亚学者滨下武志的采访,对韩裔日本学者金文京《汉文与东亚世界》一书的评析,以及围绕聚焦中国东北边疆的个展“微光渐暗”展开的论述,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对东亚的多面理解和跨学科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信睿周报第103期
  • 空间实践与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地理学近十年回顾
  • 在互联网中寻找数字“地方”
  • 专访缪哲:汉代绘画之变的意识形态动力
  • 元宇宙考古
  • 关于“胎儿”的另一种讲述
  • 中国鬼城与游魂基础设施——谈散文电影《一窟鬼》
  • 信睿周报第104期
  • 从气象史到天气美学——专访媒介理论学者尤西·帕里卡
  • 天气/气候作为媒介
  • 观云手记:我们收集整个天空
  • 预测极端天气的钥匙——评《高空急流》
  • 算法时代的泛灵美学——从刘佳玉的作品谈起
  • 坐骑和座驾的神话虚拟
  • 面向土壤的生态艺术
  • 信睿周报第105期
  • 老年学的当下与未来
  • 进化视角下的衰老生物学
  • 浅谈“积极老龄观”的心理学解释
  • 看护机器人能助我们安度晚年吗?
  • 幻彩下的暗黑诗篇
  • 科幻小说中的生殖想象之被颠覆的性别定式
  • 时间里的基础设施:消逝、继承与新生
  • 信睿周报第106期
  • 欧盟人脑计划启示录——反思“大科学计划”
  • 大科学的危机
  • 实验室作为惊奇发生器——评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
  • 清代性规制重心转变背后的法律问题与社会图景
  • 从玉兵到门神——从“跳钟馗”谈起
  • 在人工智能艺术中想象另一种“演化”
  • 信睿周报第107期
  • 艺术如何叙述自然?——专访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
  • 古埃及壁画中的博物学元素
  • “无脑”之思与哲学植物——读马尔德的《植物之思》
  • 知识的挽歌:北美传教士的疯狂写作——评《北极的疯狂》
  • 科幻小说中的生殖想象之政治经济批判与新人类的可能
  • 基础设施的位面“云下贵州”项目随想
  • 信睿周报第108期
  • 亚洲史研究的新构想——专访历史学家滨下武志
  • 何以东亚?——读《汉文与东亚世界》
  • 来自边疆的触感——刘雨佳影像中的“东北”
  • 劳动、“躺平”与“永不工作”
  • 玉匕·玉勺·司南——第十六次玉帛之路考察札记
  • 俯仰之间:感知宇宙的两种视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