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庞大复杂的南宋朱子门人学术群体,揭示他们在朱子学发展、传播中的重要角色。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朱子门人后学研究(14ZDB008)”项目成果。在朱子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聚集在朱熹周围的所有朱子门人,构成了一个南宋后期最为庞大复杂的学术群体,在朱子学形成、发展、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现存留有姓名的就有495位,他们在经学研究上丰富与完善了朱子学的研究,在义理诠释上实现了朱子学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并且通过同门间的学术交往等活动凝聚散居各地的朱子门人,使得整个学派的整体性得以保持,同时通过道统论建构从理论上论证朱子学的正统地位,最终使朱子门人与亲近朱子学的社会力量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借助各种具体方式实际促进朱子学的社会推广,实现朱子学与国家制度的良性互动与结合。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现状与价值
  • 二 概念界定与资料分析
  • 三 研究视野与方法
  • 四 章节说明
  • 第一章 朱子门人群体概况
  • 第一节 朱子门人从学过程的阶段分析
  • 一 早期门人:绍兴十九年(1149)至乾道五年(1169)
  • 二 中期门人:乾道六年(1170)至绍熙五年(1194)
  • 三 晚期门人:庆元学禁之后的门人群体
  • 第二节 朱子门人群体特征
  • 一 聚集过程分阶段
  • 二 问学机缘多样
  • 三 地域分布广阔
  • 四 社会阶层来源广泛
  • 五 重视讲学著述
  • 六 兼学现象普遍
  • 七 学派贡献的差异化统一
  • 第三节 朱子私淑
  • 小结
  • 第二章 朱子学问题体系的拓展——以《朱子语类》为中心
  • 第一节 朱子学的体系结构与《朱子语类》
  • 第二节 朱子门人与《朱子语类》的编辑过程
  • 一 朱子门人在《朱子语类》编辑过程中的作用
  • 二 黄榦与《朱子语类》的编辑
  • 第三节《朱子语类》对朱子学问题体系的拓展
  • 小结
  • 第三章 经学哲学的丰富与完善——以蔡氏父子为中心
  • 第一节 “领袖朱门”的蔡元定
  • 一 朱子学核心义理的问辨
  • 二 朱熹经学著述的参与
  • 三 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 第二节 家学传衍 朱学干城
  • 第三节 蔡沉的《书集传》
  • 第四节 其他门人的经学哲学研究
  • 一《礼》学
  • 二《春秋》学
  • 三 朱注经典的义理疏解
  • 小结
  • 第四章 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以陈淳为中心
  • 第一节 上达而下学的思想进程
  • 一 初涉道学——以《近思录》为核心
  • 二 根原之教——与以“天”为最高概念的宇宙论
  • 三 以理释天的本体论与主敬工夫
  • 四 下学工夫的告诫
  • 第二节 朱子学义理的精致化
  • 第三节 朱子学概念的规范化
  • 第四节《北溪字义》的编排结构再论
  • 第五节《北溪字义》的概念诠释思路
  • 一 性情论:命、性、心、情、才、志、意
  • 二 道德修养论:仁义礼智信、忠信、忠恕、一贯(情性)、诚、敬、恭敬
  • 三 本体论:道、理、德、太极、皇极
  • 四 境界论:中和、中庸、礼乐、经权
  • 五 批判异端:义利、鬼神、佛老
  • 小结
  • 第五章 朱熹历史形象的重建——以《朱子行状》为中心
  • 第一节《朱子行状》之前的朱熹形象重建
  • 一 陈淳《侍讲待制朱先生叙述》:作为集诸儒之大成的朱熹
  • 二 陈文蔚《朱先生叙述》:作为伟大教育家的朱熹
  • 三 李心传《晦庵先生非素隐》:作为正面政治人物的朱熹
  • 第二节《朱子行状》对朱熹的全面总结
  • 一 写作过程
  • 二 主要内容
  • 三 最终评价——道统之著者
  • 四《朱子行状》的重要影响
  • 小结
  • 第六章 门人群体的凝集与朱子学道统的论定——以黄榦为中心
  • 第一节 门人群体的凝集
  • 一 黄榦与同门的聚讲活动
  • 二 黄榦与同门的书信论辩
  • 三 同门聚讲的制度化尝试
  • 四 同门之间的生活互助
  • 五 个案解读之一——黄榦与李燔的交往
  • 六 个案解读之二——陈淳与黄榦的交往
  • 小结
  • 第二节 朱子学道统的论定
  • 一 朱熹的道统论及遗留问题
  • 二 黄榦对朱熹生平学问的总结
  • 三 黄榦的朱子学道统论
  • 四 朱子其他门人的道统论
  • 小结
  • 第七章 朱子学的社会推广
  • 第一节 以身体道的模范
  • 一 居家守古礼
  • 二 推行乡约
  • 第二节 童蒙教育的义理化
  • 第三节 学校与书院教育
  • 一 整顿官学
  • 二 书院讲学
  • 第四节 编辑刻印图书
  • 一 编辑
  • 二 刻书
  • 小结
  • 第八章 朱子学的制度化
  • 第一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三条路径
  • 一 教育制度的朱子学化
  • 二 科举考试的朱子学化
  • 三 进入国家祭祀系统
  • 第二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内在根源
  • 第三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影响
  • 小结
  • 第九章 朱子学传承
  • 第一节 黄榦门人
  • 第二节 饶鲁师承黄榦考辨
  • 一 饶鲁师承黄榦考
  • 二 相关辩驳
  • 第三节 朱子其他主要门人的弟子简况
  • 一 蔡元定门人
  • 二 陈淳门人
  • 三 陈埴门人
  • 四 叶味道门人
  • 五 辅广门人
  • 六 杜煜门人
  • 七 蔡渊门人
  • 八 蔡沉门人
  • 九 李燔门人
  • 十 张洽门人
  • 十一 廖德明门人
  • 十二 李方子门人
  • 十三 徐侨门人
  • 十四 刘清之门人
  • 十五 刘爚门人
  • 十六 詹体仁门人
  • 十七 林夔门人
  • 十八 傅伯成门人
  • 十九 度正门人
  • 二十 陈孔硕门人
  • 二十一 陈宓门人
  • 二十二 董铢门人
  • 二十三 渊门人
  • 二十四 方士繇门人
  • 二十五 窦从周、窦澄门人
  • 二十六 汤泳门人
  • 二十七 张宗说门人
  • 二十八 潘柄门人
  • 二十九 滕璘门人
  • 三十 滕珙门人
  • 三十一 胡泳门人
  • 三十二 章康门人
  • 三十三 陈骏门人
  • 三十四 欧阳谦之门人
  • 三十五 杨方门人
  • 三十六 杨复门人
  • 三十七 李唐咨门人
  • 三十八 杨至门人
  • 三十九 杨炎门人
  • 四十 孙枝门人
  • 四十一 潘时举门人
  • 四十二 陈文蔚门人
  • 四十三 刘砥门人
  • 四十四 蔡和门人
  • 小结
  • 第十章 朱子门人在海外——以韩国为例
  • 第一节 对朱子门人的整体评价
  • 第二节 黄榦在韩国
  • 一 资料传入
  • 二 义理影响
  • 三 行为模范
  • 第三节 陈淳在韩国
  • 一《北溪字义》在韩的接受与评价
  • 二 “理与气合所以虚灵”的讨论
  • 三 对陈淳思想的批评
  • 四 对陈淳思想的肯定
  • 小结
  • 结语
  • 附录 朱子门人基本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