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No.33
文学
2023-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底层”打工人的十年,快递员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内容简介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工作的点滴和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工作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
-
第二章 我在北京送快递
-
1. 面试
-
2. 试工和入职
-
3. 流浪
-
4. 入组
-
5. 病休和借调
-
6. 旺季和跳槽
-
7. 履新
-
8. 时间成本
-
9. 投诉和“报复”
-
10. 赔钱
-
11. 遣散
-
第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
1. 便利店
-
2. 自行车店
-
第四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
1.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
-
2.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
-
3. 写作
-
4. 第十二份工作
-
5.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
-
6. 第十五份工作
-
7.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
-
8. 尾声
-
后记 生活的另外部分
展开全部
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因为自己是个普通人,所以被普通人的故事吸引。在希望的绝境中的爱,这就是照亮生命的光。只要是认真度过的日子,哪怕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不断被生存反复地摩擦;只要有反思有记录,最后都不会没有意义。
迷茫青年的20年职场自述
本书 “得到” 听书解读的不好,原因应该是解读者年轻,本身也没有进入过体力劳动者行业,所以从全书读出的是劳动者的” 悲惨世界 “。当然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如果读过乔治 - 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那才是真正的对资本社会的控诉版本。本书是书名属于吸引眼球的公共号 “标题党”,总结:・作者 1999 年中专毕业进入社会,20 年换了 19 份工作,疫情后赋闲在家写作。本世纪的这 20 年可是中国发展最快的 20 年,任何一行坚持下来都能进入安稳的生活,如果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被迫购房,无不良爱好,应该和祖国一同进入发达社会。这并不需要什么学历,比如我所在的物业行业,装修行业,入行坚持 20 年的,只要坚持都会生活富足,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的事实。・本书的可取之处是很真实,原原本本的老实记述,虽然作者开始写作只是为了排解焦虑和压力,但因为热爱坚持下来,这样到如今也算 “成事” 了。・对比 50 后的上山下乡,60 后的 “洋插队”,作者这一代人在职场的经历,称不上 “辛苦”,应该更多的是” 迷茫 “和 “浮躁”,社会高速发展,听到的都是各种 “暴富” 的神话,所以成功学害人,这本书值得学生读,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证明了,成年人都会讲的 “读书是最轻松的事”。找到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也提示家长,中国的孩子接触和进入真实的社会太晚了,人生需要试错,无论是职业,社交和婚姻,12-22 岁可以幻想,浪漫和热血,因为再荒唐也不容易出圈(限制越多反弹越激烈,开始就放手,生物本能会谨慎),22-32 岁进入成年人社会的闯荡,在自己热爱的人和事上持续投入。但作者延迟了 10 年,很多人的二次婚姻,重新创业,不是不行,可往往代价沉重。很多读者读后认为快递员辛苦,经常受到各个物业保安的刁难。可能没有想到,任何快递员都能成为保安(作者也做过保安),但他们不愿意,因为快递待遇比保安高,而且时间和工作环境自由。作者也多次强调 “自由”,其实没有 “自由”,我见过躺平无所事事富二代的抑郁,关键是热爱,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次才能忍受辛苦,因为喜爱才会花心思琢磨,也才会精益求精,持续进步,作者打过工的 19 种行业都是自己主动放弃离开的,可这些行业我都见过 “成事” 的。
鲜花是沿途开放的,而非只有终点才有
这本书读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跟着作者回忆了一遍我自己的经历。因为书中有些经历跟我有交叉的部分,我也是底层中的一员。首先给这本书评分,我打五星。首先是整体的感觉,是接地气的感觉,很有烟火气。不管你在哪里,翻开这本书,可以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它不是象牙塔里的诗和远方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你能够感受到的,触摸到的一种方式。再是作者是书中的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视角更加有代入感,也更有画面感。字里行间,就像作者坐在你对面,像一个好友一样,跟你分享他过往的经历。更多的是聊天,而非阅读。更多的是分享,而非说理。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很稀奇的一件事情。稀奇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写得精彩动人,并且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看到生活。这就需要才华和同理心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鲜花是沿途开放的,而非只有终点才有鲜花。就如本书的作者一样,在这本书里,他分享了他的 19 份工作经历。查了一下百度,作者是 79 年生人,按照今年 24 年算的话,就是 45 岁。而这本书出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见经历之丰富。四十来岁的人从事了二十来份工作,这其中的经历,我是很好奇和钦佩的。舒适区是多少人的庇护所。而有这样一个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觅。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魅力。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得到作者是一个社恐。羞怯于与人打交道。哪怕是自己的房东和供应商,客户。对于作者来说,人情世故和人际关系就是令人头疼和避之不及的存在。他只想要亲近自然,远离社会。在安静的地方倾听自己的心声。我也是社恐的一员。能够体会和感受这种心绪。我也想要亲近大自然,或者是独自一人待着。这种环境下我能够听到自己的心声。而面对人群,哪怕是我熟悉的人。我从见面那一刻开始,就处于耗电的状态。根据所见人群的不同,耗电的状态也不一而同。我自己能够选择的话,通常会在电量剩 20% 左右就结束社交。因为再往下,我也是关机的状态,脑海是麻木的,动作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我急需回家一个人静静充电,充满电。以便于下次使用。这本书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一些哲学味道的字语。每每看到,就感觉是给心灵进行一次温柔的按摩一样。力道轻柔,却意犹未尽。可能相比于大段落的生活细节描写。字数偏少的一方显得更加整体和难得。就像金句一样,整篇都是金句,你是看不到的。而整篇只有一句金句的话,会让你眼前一亮。这本书让我看到生活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书中作者对于工作经历的描述,之所以让我有代入感,是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的细节去描述它。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对方听不进去。是否需要考虑细节到不到位。你是在定义事情,还是在描述事情。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后,用作者的话语来结束:“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尽管我们有不甘,有不堪,有力不从心的时刻。但只要脚步还能向前,生活终归是有希望的。我们下本书再见。
- 查看全部45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浦睿文化
浦睿文化成立于2011年,中南传媒旗下的创新内容出版公司。致力于创新形式的出版和内容产品策划,目标是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个性出版传媒品牌。 浦睿文化寻求独具个性的作者和内容,重视细节与风格呈现。浦睿坚持“一人一品牌”的理念,和优秀作者与艺术家合作,每年策划出版的内容产品少而精,提供具有更好阅读和审美体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