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无条件地接纳并热爱自己,练就真正的自我肯定感。

内容简介

所谓自我肯定感,是指真正意义上认可自己的价值,不是只对自己优秀的部分的认可,而是对“真实的自己”的肯定。作者从自我肯定感的定义、要素、影响条件、培养方式等方面,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培养钢铁般自我肯定感的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具体实操的方法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放弃自卑心理,拥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硅谷的精英为什么具有高度的自我肯定感
  • 即使失业也不会影响自我肯定感
  • 从托儿所开始建立起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
  • 不论内容正确与否,输出本身更为重要
  • 养成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 持续且长时间的谈话能逐渐提升家人的自我肯定感
  • 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自我肯定感
  • 人各有异才是世界的常态
  • 年龄、性别、出身都无关紧要
  • 乔布斯式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
  • 被人禁止之前一直积极行动和被人允许之前一直消极待命
  • 第二章 99%的人误解了自我肯定感
  • 自我肯定即热爱真实的自己
  • 自我肯定感、自我有用感和自我效能感
  • 提升自我有用感
  • 提升自我效能感
  • 自我肯定感有别于自我中心思维
  • 高度的自我有用感、自我效能感、自我肯定感
  • 仅扬汤止沸,自我肯定感不会提升
  • 自我肯定感起伏不定的真正原因
  • 四大要素
  • 第三章 影响自我肯定感起伏的四大要素
  • 要素一:他人的评价
  • 要素二:与他人比较下的自我评价
  • 要素三:失败与成功
  • 要素四:意外事件
  • 第四章 制订计划,建立起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
  • 拥有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
  • 明确目前的自我肯定程度
  • 了解影响自我肯定感上下起伏的条件和要素
  • 理解语言、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五章 培养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的语言训练
  • 语言的存在先于一切:自我暗示法的效果
  • 主语“我”至关重要:高效的自我暗示法
  • 最简单的自我暗示法
  • 你的价值就是你的存在本身
  • 无法“容许”但可以“宽恕”
  • 受伤者也会伤害他人
  • 不全盘否定过往
  • “走运”的力量守护着你
  • 所谓的极限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 只要牢记最终目的,便可一往无前
  • 针对不同附加条件的自我暗示创造法
  • 第六章 培养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的思维训练
  • 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 伤人者才会真正变得不幸
  • 宽恕他人
  • 宽恕练习
  • 与嫉妒心成为朋友
  • 你心中的“爱”与“恐惧”
  • 摆脱罪恶感、自我厌恶与自我否定
  • 质疑常识和自我预设
  • 把失败当成勋章
  • 关注自己以外的课题,自我肯定感就会下降
  • 再构法
  • 将精神创伤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 感谢练习
  • 第七章 如何培养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
  • “无法采取行动的负循环”
  • “能够采取行动的正循环”
  • 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与大自然接触和午睡
  • 表达自我:输出的作用
  • 第八章 永久性提升自我肯定感
  • 谦虚虽不错,但请不要过头
  • “逃避”是一种富有勇气的可贵行为
  • 谁都能提升自我肯定感
  • 自我肯定感与判断力的关系
  •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前,人们谦逊克己,不断地用痛苦鞭策着自己、忍耐着厌恶之事,用汗水、泪水和毅力去换取成功。而在当下,人们关爱自我,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置于首位,既享受着人生的欢愉,也赢得了成功。许多硅谷居民先于其他读者实践了上述这一点。本书所介绍的方法适用于世界各地的读者。如果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拥有永久性提升的钢铁般的自我肯定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梦想,拥有精彩人生,我将为此不胜喜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肯定,自我发展。

      自我肯定,为自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书试将自我肯定感定义为:自我肯定感并不包含 “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 的自我效能感和 “自己对他人有用” 的自我有用感。“无条件” 地接受并热爱着真实的自己,这种状态即高度的自我肯定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