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变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迁。该书将卫所与州县之间的转换过程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讨论,并讨论卫所与州县转换的复杂因素以及卫所、州县转换背景下的区域社会文化变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文前彩插
- 序
- 绪论
- 一 问题缘起
- 二 研究综述
- 三 本书的视角和思路
- 第一章 从初设府卫到撤府置司
- 第一节 明初滇西形势与永昌设置
- 一 元朝在永昌地区的设置与管理
- 二 麓川兴起与明初滇西边疆局势
- 三 明初土著的身份变化
- 四 土官与明初永昌地区行政设置
- 五 明初永昌地区卫所设置
- 六 明初永昌地区军民管理
- 第二节 设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 一 永昌地区的军事地位
- 二 定边战役与滇西南卫所建设
- 三 明初永昌地区人口、财政状况
- 四 设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 第二章 设立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 第一节 麓川与永乐、宣德时期的滇西疆域
- 一 麓川分裂与明朝滇西疆域拓展
- 二 麓川分裂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辖区
- 三 麓川复兴与滇西疆域动荡
- 四 宣德时期对麓川侵扰的处置
- 五 麓川侵扰与金齿司设置调整
- 第二节 “三征麓川”与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的设置
- 一 正统初年的麓川侵扰
- 二 “三征麓川”的经过
- 三 金齿司设置调整
- 四 设置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 第三章 军民指挥使司时期的永昌社会
- 第一节 滇西边疆格局变化
- 一 以夷攻夷与边疆格局变化
- 二 孟密木邦之争
- 三 思禄东渡伊洛瓦底江
- 第二节 金、腾二司的组织体系
- 一 明代记载金、腾二司的志书概况
- 二 志书中的金、腾二司
- 三 政区至到与辖区设置
- 四 金、腾二司的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二司并置时的永昌社会
- 一 军户生存现状
- 二 镇守使与区域社会
- 三 寄籍与军户生计
- 第四章 恢复府卫并置
- 第一节 裁革冗员与撤司置府
- 一 裁革冗员
- 二 嘉靖新政与撤回镇守使
- 三 何孟春坚持复府
- 四 张志淳与撤司置府
- 五 简短评价
- 第二节 永昌军民府的组织体系
- 一 政区设置
- 二 职能设置
- 三 抚夷同知
- 第三节 府卫并置时期的卫所建设
- 一 卫所简况
- 二 军丁逃亡
- 三 千户所调整
- 四 管理松懈
- 第四节 永昌军民府与土司
- 一 永昌军民府辖区的土司与土官
- 二 茶山长官司与永昌府毗邻
- 三 杨塘、镇道与永昌府无关
- 四 永昌府与其他土司的关系
- 第五章 府卫并置时期的军事设置调整
- 第一节 缅甸侵扰与边疆局势变化
- 一 缅甸复兴与设立蛮哈守备
- 二 土司附缅与恢复参将
- 三 刘邓抗缅与土司格局调整
- 四 蛮莫失守与修建八关
- 五 六慰沦陷
- 第二节 财政困难与军队建设
- 一 财政困难与粮饷供应
- 二 兵饷不足与裁除客兵
- 三 裁革客兵后的军队建设
- 四 勐卯屯田
- 第六章 军政设置与边裔内地化
- 第一节 汉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 一 汉军千户所与移民来源
- 二 卫所军户的形成
- 三 卫所军户的社区关系
- 四 卫所军户的婚姻关系
- 五 卫所军户分布区域的扩大
- 六 卫所军户与土著、夷民的关系
- 第二节 土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 一 土军千户所与军民指挥使司的实土性
- 二 土军千户所的军丁与夷民
- 三 土军千户所所辖区域社会的变化
- 第三节 永昌地区儒学发展
- 一 明朝卫所儒学的发展
- 二 儒学与教化土官子弟
- 三 军民子弟需要儒学
- 四 官员推动儒学
- 五 儒学概况
- 六 儒学与社会变化
- 第四节 军政设置下的祠祀变化
- 一 祀典的确立
- 二 群祀与国家认同
- 三 阿吒力教衰落与内地佛教兴起
- 四 道教的发展
- 第五节 明末永昌地区的村寨与文化
- 一 徐弘祖所记村寨
- 二 村寨的文化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