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地位、发展潜力,提供中国方案,实现整体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所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中国以及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所处的位置。目前,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霸主。与美国相比,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有较大差距,处于第二梯队。由于拥有活跃的庞大市场和扎实的科研基础,中国处于相对较好的位置,未来有跻身第一梯队的绝对潜质。同时,由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两种主导性的文化:一种是宣扬技术导致世界末日的悲观态度;另一种是宣扬极少数技术精英控制世界的“技术超人论”。这两种文化使得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缺乏引领世界的文化基础,而中国文化的多元统一和和谐共存为人类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由于在人工智能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智能鸿沟会进一步拉大,因而中国恰恰成为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多的希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具有发展人工智能的道义立场和历史使命。从具体战略上来说,中国可以通过生态构建(芯片、平台、开发者和用户),创新教育以及三大互动(大小企业互动、军民互动和产研互动)来系统地实现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同时,跨智、众智、合智以及善智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目标,从而帮助人工智能在人类正常的轨道上行使。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社会科学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呼唤跨学科深度融合
  • 社科学者要勇闯智能交叉领域的“无人区”
  • 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规则建立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
  • 目录
  • 第一章 新单极时刻: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
  • 美国历史上的单极时刻
  •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权力
  • 其他发达国家的状况
  • 美国为何能形成如此强大优势
  • 结语: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国际格局
  • 第二章 向死而生与末世论:西方悲观论及其批判
  • 马斯克悖谬:悲观未来与强力推动的自相矛盾
  • 末世论与弥赛亚:悲观论的基督教之源
  • 挑战神的领域:悲观论的精神负担
  • 向死而生:人工智能的新历史
  • 结语:西方人工智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 第三章 就业失重和社会撕裂:西方超人文化及其批判
  • 弥散在美国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超人文化
  • 为什么超人文化是危险的
  • 就业失重与愤怒的失业者
  • 社会分裂:超人文化与失业者利益之间的紧张
  • 结语:超人文化是人工智能离心机的加速器
  • 第四章 人机合智: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未来相处之道
  • 天人合一:谨慎乐观论的文化之源
  • 人工智能:群卒效应与解释黑箱
  • 人类智能:情境通用与模糊记忆
  • 合智:人与机器的相互尊重
  • 结语:让人类的归人类、机器的归机器
  • 第五章 众智成城:用人本文化保障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
  • 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意义
  • 中国的人本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源
  • 众智成城:人本文化的实质
  • 明确目标与社会掌控:人本文化的国内向心机制
  • 技术分享与心系弱国:人本文化的国际向心机制
  • 结语:作为一种向心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第六章 逆转边缘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
  •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边缘化风险
  • 中国在人工智能世界格局中的特殊位置
  • 中国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状况及优势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情怀
  • 逆转边缘化与中国使命
  • 结语:中国主张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第七章 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城市
  • 智慧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 智能城市的构成要件
  • 智能城市的治理价值
  • 智能城市在未来的风险
  • 结语:智能城市的良善价值
  • 第八章 从智能科学到智能社会科学
  • 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涉及的学科分布
  • 发展规划中的智能科学
  • 智能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
  • 智能社会科学的学科构成
  • 如何推进智能社会科学的构建
  • 结语:智能社会科学的学科化发展之路
  • 第九章 人工智能发展的治理科学支持
  • 管理科学的特征及其工业化背景
  • 治理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学科要求
  • 治理科学的学科组成与学科边界
  • 推动治理科学学科构建的路线图
  •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治理科学新发展
  • 第十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主义与中国
  • 世界主义的源流与实质
  • 西方世界主义的基督教本质及其限度
  • 世界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 智人的终结:奇点临近与后人类世界
  • 开放世界主义:从中国传统出发的新观念
  • 结语:社群世界主义之上的和谐共生
  • 第十一章 从赛维坦到赛托邦——中国能否成为新时代的理想国
  • 人工智能: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深刻革命
  • 深度学习的解释黑箱与知识图谱的未来打开方式
  •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全球人工智能秩序的变革
  • 结语:赛托邦的原则和制度
  • 后记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