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5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古典音乐在当今中国的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也无法避免。这一外来文明,如何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之一部分?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与思考,凝结在这本文集的字里行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十余年间,透过音乐思考传统、西学与当下之关系的过程。作者认为,西方传统音乐之于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自成一体的声音艺术,而是与现代性交织勾连的重要文脉;聆听这些音乐作品,就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直面这一外来文明系统的某些核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一
- 漫谈音乐与人生
- 乐如其人 文如其人
- 历史镜像中的错位与重合
- 水晶石般折射出绚烂的音响之光
- 喜剧中的悲剧艺术里的真实
- 思无邪而近于勇的马勒
- 纯正美国辣味经典
- 温情、智性与想象力
- 一个需要被重估的彼得·伊里奇
- 以史证乐历史重现
- 二
- 狂喜的圣诗:圣-桑的第三交响曲
- 苑囿中的遐思
- 黄昏中淡漠的哀愁
- 空谷回音 渺渺不绝
- 和而不同之美:柏辽兹和古诺笔下的浮士德
- 寒枝繁花尽 将以巢夜庐
- 繁华有时尽 玉树落谁家
- 一、改革与创造:众采纷呈的18世纪歌剧舞台
- 二、莫扎特的天才
- 三、华丽与温情: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 四、浪漫主义洪流中的巨匠: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 五、暮鼓晨钟下的歌剧: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
- 争标看两艘 后来竟居上
- 一、俄罗斯歌剧的萌芽
- 二、格林卡和俄罗斯民族歌剧的产生
- 三、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歌剧成就
- 四、十月革命与20世纪前期的苏联歌剧
- 谁的巴赫?
- 歌剧一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断想
- 三
- 让国王起舞的人
- 一、初露头角
- 二、太阳王的宠臣
- 三、“两个巴蒂斯特”与音乐悲剧的诞生
- 四、顶点与结局
- 放浪笑谑戏如人生
- 一、序幕
- 二、声誉鹊起:《地狱里的奥菲欧》
- 三、巅峰之作:《拉·佩丽肖尔》
- 四、曲终人散:《霍夫曼的故事》
- 五、余音
- 霓裳锦屏舞翩跹
- 一、雏凤清于老凤声
- 二、一曲独擅开先河
- 三、百年曲终人未散
- 庾信文章老更成
- 自由与孤独:勃拉姆斯一瞥
- 拉赫玛尼诺夫
- 一、出生与成长
- 二、辉煌:白银时代的记忆
- 三、流亡
- 四、晚岁与绝响
- 维多利亚时代的音乐画卷
- 被遗忘的19世纪独行者
- 一、生平与时代
- 二、风格与作品
- 三、影响与评价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音乐知识考古学”:先知五重唱团的所罗门·罗西作品音乐会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