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科学与化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介绍汽车侧翻动力学及防控技术,适用于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汽车侧翻动力学建模、稳定性评价与预警、防侧翻控制技术、侧翻试验技术及其他的侧翻动力学分析技术。汽车侧翻动力学建模部分包括小型汽车侧翻模型、重型汽车侧翻模型,以及多体动力学侧翻模型。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部分包括非绊倒型侧翻评价指标、绊倒型侧翻评价,以及汽车侧翻预警技术。汽车防侧翻控制技术包括被动防侧翻措施与主动防侧翻控制技术,及应用于智能汽车的防侧翻控制技术。汽车侧翻试验技术部分包括汽车静态侧翻试验、动态侧翻试验及防侧翻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最后一部分为其他汽车侧翻动力学分析技术,包括汽车-驾驶员侧翻动力学分析、汽车追尾碰撞侧翻动力学分析,以及交变载荷汽车侧翻动力学分析。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从事车辆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
- 前言
- 物理量符号及含义
- 缩略词
- 目录
- 第1章 汽车侧翻动力学建模技术
- 1.1 SUV侧翻动力学模型
- 1.1.1 单自由度侧倾动力学模型
- 1.1.2 横向-横摆-侧倾耦合动力学模型
- 1.1.3 纵向-横向-横摆-侧倾耦合动力学模型
- 1.1.4 垂向-横向-横摆-侧倾耦合动力学模型
- 1.1.5 轮毂电机汽车侧翻动力学模型
- 1.1.6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侧翻动力学模型
- 1.2 重型汽车侧翻动力学模型
- 1.2.1 重型汽车非簧载质量侧翻动力学模型
- 1.2.2 三轴式汽车侧翻动力学模型
- 1.2.3 铰接式货车侧翻动力学模型
- 1.3 多体动力学侧翻模型
- 1.3.1 CarSim模型
- 1.3.2 TruckSim模型
- 1.3.3 ADAMS模型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与预警技术
- 2.1 非绊倒型汽车侧翻评价指标
- 2.1.1 静态侧翻评价指标
- 2.1.2 动态稳定因子
- 2.1.3 横向载荷转移率
- 2.1.4 基于LTR的其他评价指标
- 2.1.5 基于能量法的评价指标
- 2.2 绊倒型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
- 2.2.1 不平路面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
- 2.2.2 单侧车轮离地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
- 2.2.3 重型汽车侧翻稳定性评价
- 2.3 汽车侧翻预警技术
- 2.3.1 动态稳定性侧翻预警
- 2.3.2 预测型汽车侧翻预警
- 2.3.3 二次预测汽车侧翻预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防侧翻控制技术
- 3.1 被动防侧翻措施
- 3.1.1 安全带及安全气囊
- 3.1.2 SUV结构设计与优化
- 3.1.3 客车结构设计与优化
- 3.2 主动防侧翻控制技术
- 3.2.1 主动横向稳定杆防侧翻控制
- 3.2.2 主动悬架防侧翻控制
- 3.2.3 主动转向防侧翻控制
- 3.2.4 主动制动防侧翻控制
- 3.2.5 集成线控底盘防侧翻控制
- 3.3 智能汽车防侧翻控制技术
- 3.3.1 路径规划防侧翻控制
- 3.3.2 路径跟踪防侧翻控制
- 3.3.3 基于V2X智能车防侧翻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侧翻试验技术
- 4.1 汽车静态侧翻试验
- 4.1.1 SSF试验法
- 4.1.2 侧拉试验法
- 4.1.3 倾斜台试验法
- 4.2 汽车动态侧翻试验
- 4.2.1 Fish-Hook工况测试
- 4.2.2 Dolly侧翻测试
- 4.2.3 斜坡侧翻测试
- 4.2.4 路缘绊倒测试
- 4.3 汽车防侧翻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
- 4.3.1 汽车防侧翻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
- 4.3.2 汽车侧翻预警器及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
- 4.3.3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 4.3.4 汽车防侧翻性能试验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其他汽车侧翻动力学分析技术
- 5.1 汽车-驾驶员闭环系统汽车侧翻动力学分析
- 5.1.1 汽车-驾驶员闭环系统侧翻稳定性分析
- 5.1.2 驾驶员参数影响汽车侧翻稳定性分析
- 5.2 汽车追尾碰撞侧翻动力学分析
- 5.2.1 汽车追尾碰撞建模
- 5.2.2 追尾碰撞模型验证
- 5.3 交变载荷汽车侧翻动力学分析
- 5.3.1 混凝土搅拌车侧翻稳定性分析
- 5.3.2 雷达车的侧翻稳定性分析
- 5.3.3 军用特种车辆侧翻稳定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