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97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北联大教育成就及民族精神展示。
内容简介
该书图文并茂,以西北联大高等教育演化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框架,由438副图片、222个故事组成系统连缀出西北联大取得的意义深远的教育成就,深刻范引发了西北联大创城五千年灿烂文化、融合世界很好文化成果的办学理念和高远追求,集中表现了很好知识分子救亡国存、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卷前导读
- 衔命东来话缘起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 自小要“为人杰”的主席筹委王世杰
- 未曾理事的常委李书华
- 怒发冲冠只为学人的徐诵明常委
- 维系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薪火的李蒸常委
- 一心恢复“北洋”的李书田常委
- 教育部特派员陈剑翛常委
- 竞选立法院院长的“黑马”童冠贤委员
- 毛泽东称赞“辛辛苦苦独树一帜”的辛树帜委员
- “酒仙”臧启芳委员
- 深得于右任书法真传的周伯敏委员
- 水利大师李仪祉
- 李俨与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李俨与李仪祉
- 毛泽东批注沈志远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 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
- 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第一部著作《新经济学大纲》
- 完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逻辑思想通史的汪奠基
- 刘锡瑛、潘承孝辗转月余应聘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 王耀东连闯四关逃出北平
- 汪堃仁行程万里应聘
- 黄日聪参加吴淞口之役后一路北上
- 尹雪曼西去求学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开课前夕遭日机轰炸
- 西安街头的“二刘事件”
- 家政系女生义卖募捐
- 《西安临大校刊》报道杨秀峰在太行山打游击
- 从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走出的第一位外交官: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
- 忠实耐劳的全国学联主席郑代巩
- 俄文先修班肄业的著名作家柳青
- 一封来自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信
- 佟学海买尽西安全城锅饼与咸菜
- 徒步翻越秦岭
- 刘艺民英雄救美
- 恪守古训“行不由径”的谢似颜教授
- 迁徙路上的美国籍教授沙博格
- 土匪劫车
- 女生入观开先例
- 误杀耕牛打牙祭
- 龚锡庆副教授城固家中遇害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我国第一位冶金工程师:新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委胡庶华
- 电影人出身的新增校务委员张北海
- 增聘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许寿裳
- 创办全国最早的两个考古学科之一
- 首创我国高等教育训导制与发展导师制
- 寸树声的最后一堂课
- “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俄苏文学巨匠曹靖华
- 锯掉脚趾变大脚的传奇女教授王非曼
- 中国留学美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章友江
- 为抗日卧轨三天三夜的韩幽桐
- “衣服无边疆”的教授生活
- 化学系在城固的制造与科研乐趣
- 张旭齐褒河舍己救人
- 由解聘十二位教员引发的风波
- “水煮白菜一口沙”的学生生活
- 医学生的“长袖变背心”和“长裤变短裤”
- 警报声中的武装考试
- 成都解放当日壮烈牺牲的刘骏达
- 蒋介石和周恩来皆器重的中共地下工作者申健
- 龚人放与老师曹靖华
- 开展显微镜下内耳开窗术的姜泗长
- 国立西北大学
- 来自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西北大学校训
- 大礼堂的名人影踪
- 创办全国最早的边政学系之一
- 毛泽东在陕北接见回乡省亲的马师儒
- 胡适欢迎杨钟健参加“叫花子团”
- 吴宓与国立西北大学
- 中国民俗学运动的领导者和理论建设的奠基者江绍原
- 李约瑟访问“西大”与“西工”
- 最叫座的“史学方法”课
- 驼背上的黄文弼
- 罗章龙教授的起伏人生
- 以“凯斯特会计学”为蓝本的会计学课
- 天作之合的王子云与何正璜
- 完成中国第一部《清代通史》的萧一山
- 最浪漫和最活跃的杨晦教授
- 擦皮鞋维持留学生计的马宏道教授
- 令人难忘的“老太婆”许兴凯教授
- “三不主义”者陈恭禄教授
- 最容易记起的教授于赓虞
- 曾拟行刺张作霖的校友卿汝楫
- “华格纳的信徒”曹国卿教授
- 听刘北茂演奏二胡曲
- “一架活动留声机”季陶达教授
- 被单相思的外语女教授张舜琴
- 会说流利阿语的教授杨兆钧
- 首次引入并详介几何公理的傅种孙
- 张贻惠教授飞机失事遇难
- 张贻侗教授出售珍藏书籍维持生计
- 开拓与奠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黄国璋
- 代表我国接收南海诸岛的国立西北大学郑资约教授
- 首创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张伯声
- 教授从军第一人郁士元
- 言犹在耳的教授题赠
- “听了他的一句话,我热泪满眼”
- 大庆油田的发现者田在艺
- 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的阎隆飞
- 国立西北大学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生一天的生活
- 国立西北大学的青年远征军战士
- 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俄文翻译家刘辽逸
- 抗战远征军老兵高启伟
- 校园里的“汗血诗人”牛汉
- 卫佐臣、卢永福徒步走出秦岭深山
- 梅枫与20位同学的汉中监狱生活
- 齐越脱险记
- 结缘于城固仁义村的一段钻石婚传奇
- 龚全珍在国立西北大学
- 国立西北大学学生在城固的衣食住行
- 回迁西安三日后过世的传教士教授贾韫玉
- 国立西北工学院
- 同出一源三校训
- 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大学两校共有一位校长
- 比邻而居俩大师
- 古路坝与七星寺建设
- 抗战“三坝”与坝上长夜
- 七星灯火
- 李书田的“北洋”情结
- 李书田西康重燃古路坝灯火
- 李书田重回汉中考察水利
- 诗意张清涟
- 曾炯教授英年早逝
- 魏寿昆千里迢迢上西康办学
- 雷祚雯教授一家遇难
- 特大洪水来袭之际的刘德润
- 日机轰炸中赶往西安继续学业的叶培大
- 两个史绍熙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
- 我国核燃料事业的奠基者张沛霖
- 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师昌绪
- 我国核材料的先驱李恒德
- 我国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陈秉聪
- 从“西农”附中和“西工”走出的清华校长高景德
- 竖起新中国第一座地质钻塔的刘广志
- 自动控制专家高为炳
- 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文娱体育生活
- 李青记忆中的“壁报事件”
- 国立西北农学院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向“农专”借标本
- 武功军事会议
- 日机轰炸国立西北农学院
- 杜威弟子唐得源与国立西北农学院
- 创立土壤热力学的虞宏正
- 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始人刘慎锷
- 创立中国生物统计学的汪厥明
- 王绶与“王氏大麦”
- 路葆清陌路救助牧羊人
- 推翻西方学者论断将中国棉区北移的涂治
- “好好先生”林镕
- 苦难孤儿侯光炯
- 好唱绍兴大板的沈学年
- 大漠沙公沙玉清
- 无悔青春盛彤笙
- “蝶王”周尧在意大利拳打法西斯
- 毛泽东赞扬赵洪璋的“碧蚂1号”救了大半个新中国
- 土壤电化学的创始人于天仁
- 抗战老兵出身的植物病理学家李振岐院士
- 国立西北医学院
- 我国病理学的奠基者徐诵明
- 奠基中国西医皮肤花柳科学的蹇先器
- 徐佐夏院长课堂上的偶尔笑话
- 创立我国现代法医学的林几
- 西医儿科创立者颜守民教授的住屋透顶亮
- 因被伤兵传染伤寒而九死一生的汤泽光
- “侯爷”侯宗濂开辟针感生理学新领域
- 李氏钉螺的发现者李赋京
- 牛也会放、羊也会放的李佩琳
- 年轻的北伐军医毛鸿志
- 参加台儿庄会战的外科耆宿张同和
- 好开快车的王顾宁
- “潘鬍子”潘作新
- 首倡我国遗体捐献的严镜清
- 建功于克山病区的谢景奎
- 好似名角唱戏的汪美先
- 融汇中西的骨科泰斗尚天裕
- 安息于页梁山的殷培璞
- 院士的硕士生导师卢兴教授
- 从国立西北医学院走出的三位医史专家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训
- 纪侗从北平到城固求学(北平至洛阳段)
- 押运西迁兰州的12个日日夜夜
- 开创我国最早的师范研究机构与研究生教育
- 开展我国北方最早的电化教育
- 李蒸院长二三事
- 毛泽东登门拜访汤璪真等四位“北师大”师友
- 毛泽东与黎锦熙亦师亦友的半世纪友谊
- 毛泽东为傅种孙总编的《中国数学杂志》题写刊名
- 毛泽东与九三学社的发起人之一黄国璋
- 师生巧遇城固街头 成就九部陕西地方志
- 首次揭示我国白话文内在语言规律
- 汉语拼音之父
- “活蒸螃蟹”似的教授生活
- 十口之家的袁敦礼教授
- 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教授
- 孔宪武野外调查遇匪
- 徐英超教授带近200名师生复员北平
- 到台湾推行国语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城固的学生生活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三二九”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汉中
- 师长记忆中的汉中
- 学子记忆中的乐城
- 张佐周校友与西汉公路
- 若遇土匪来耗了,一家大小怎开销?
- 国立西北大学学生首次调查城固物价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学生宣传队第一次到汉中
- 城固望族出身的大学教授卢怀琦
- 为汉中解放而壮烈牺牲的傅鹤峰
- 在家门口上大学
- 在家门口工作
- 住在城固大街小巷的教授们
- 魏寿昆、张伯声、雷祚雯三教授深山勘矿
- 历史上首次公祭张骞
- 从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话剧团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剧团
- “新生剧团”《雷雨》的空前公演
- “振中国剧社”和“西大国剧社”
- 会打猴拳的国立西北大学同盟球队总队长
- 汉江女浴
- 陆懋德赋诗汉中古迹
- 喜好城固城墙上花砖的刘朴父子
- 敲锣发警报
- 杨其昌教授遭日机轰炸遇难
- 升仙村里的橘林
- “老乡亲”牛肉泡馍
- 高尔基“醪糟蛋”
- 城固神像的嘴上何以黑乎乎?
- 黎锦熙与齐白石弟子孙竹青
- 辞别城固回迁西安
- 卷末后话
- 根植西北话传承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西北大学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08年增设西北大学电子出版社,均由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大学出版社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