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生态系统的连接、赋新、跨界、集体行动等视角,通过共生、互生、再生将多边市场内部化,创造和分享价值。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1章,具体包括平台产生的背景、平台概述、平台战略的内涵、平台成长、平台竞争、平台开放、平台演化、平台生态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治理、平台组织等内容。每章开篇设置了“学习目标”“开篇案例”,引导读者思考;每章末尾设置了“本章要点”“讨论问题”,帮助读者回顾本章的重要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平台产生的背景
  • 开篇案例 美国沃尔格林公司的“忠诚计划”
  • 1.1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1.1.1 对互联网资源性的再认识
  • 1.1.2 互联网的经济与市场特征
  • 1.1.3 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 1.1.4 互联网对企业成长的作用
  • 1.2 互联网塑造的价值空间
  • 1.2.1 互联网带来的战略机遇
  • 1.2.2 互联网平台免费的逻辑
  • 1.3 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机制
  • 1.3.1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机制
  • 1.3.2 互联网经济下创新正反馈机制
  • 1.4 价值形态迭代与商业关系重构
  • 1.4.1 价值形态的迭代
  • 1.4.2 商业关系的重构
  • 1.5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演进
  • 1.5.1 平台商业模式
  • 1.5.2 社群商业模式
  • 1.5.3 O2O商业模式
  • 1.5.4 生态商业模式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2章 平台概述
  • 开篇案例 约会俱乐部
  • 2.1 平台的内涵
  • 2.1.1 平台概念与结构
  • 2.1.2 平台产生的根源
  • 2.1.3 平台的价值分配
  • 2.1.4 平台成功的关键
  • 2.2 平台的特征
  • 2.2.1 交叉网络外部性
  • 2.2.2 价格结构非中性
  • 2.2.3 用户的多归属性
  • 2.2.4 双边需求互补性
  • 2.2.5 用户的锁定效应
  • 2.3 平台的网络效应
  • 2.3.1 平台内的网络效应
  • 2.3.2 平台间的网络效应
  • 2.4 平台遵循的定律
  • 2.4.1 梅特卡夫定律
  • 2.4.2 达维多定律
  • 2.4.3 马太效应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3章 平台战略的内涵
  • 开篇案例 淘宝与易贝的平台思维
  • 3.1 平台理论溯源
  • 3.1.1 经济学视角下的平台理论
  • 3.1.2 管理学视角下的平台理论
  • 3.2 平台战略的兴起
  • 3.2.1 产品战略与平台战略
  • 3.2.2 产品思维与产业思维
  • 3.2.3 产业结构与平台战略
  • 3.3 从经典战略到平台战略
  • 3.3.1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回顾
  • 3.3.2 平台战略与经典战略
  • 3.4 从竞争优势到生态优势
  • 3.4.1 传统环境下的竞争优势
  • 3.4.2 网络环境下的生态优势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4章 平台成长
  • 开篇案例 英特尔是如何变成平台领导的
  • 4.1 平台成长的阶段划分
  • 4.1.1 平台生命周期曲线的界定
  • 4.1.2 平台生命周期曲线的构建
  • 4.1.3 平台生命周期的阶段策略
  • 4.2 平台成长的机制与路径
  • 4.2.1 平台成长的机制
  • 4.2.2 平台成长的路径
  • 4.3 平台跨界
  • 4.3.1 平台跨界现状与动机
  • 4.3.2 跨界竞争分析框架
  • 4.3.3 跨界竞争效应分析
  • 4.3.4 平台跨界行为方式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5章 平台竞争
  • 开篇案例 美团平台的发展路径
  • 5.1 平台竞争的架构与逻辑
  • 5.1.1 平台竞争架构
  • 5.1.2 平台竞争逻辑
  • 5.2 平台竞争机理
  • 5.2.1 平台竞争力的形成
  • 5.2.2 平台竞争优势打造
  • 5.3 平台竞争策略
  • 5.3.1 平台内的竞争策略
  • 5.3.2 平台间的竞争策略
  • 5.4 平台垄断
  • 5.4.1 平台特殊性与垄断形成
  • 5.4.2 平台垄断的倾向与效应
  • 5.4.3 平台的层级嵌套式垄断
  • 5.4.4 平台业务与金融业务融合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6章 平台开放
  • 开篇案例 美团与饿了么:流量集成与生态开放之争
  • 6.1 平台开放的缘由
  • 6.2 平台开放的类型
  • 6.2.1 水平方向的开放性
  • 6.2.2 垂直方向的开放性
  • 6.3 全球平台间互联互通概述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7章 平台演化
  • 开篇案例 蘑菇街与云集的平台演化
  • 7.1 平台的演化逻辑和运营机理
  • 7.1.1 交易平台的阶段演化
  • 7.1.2 数据技术体系的演化
  • 7.1.3 平台演化的双螺旋模型
  • 7.2 从交易平台到产业平台的演化
  • 7.2.1 平台稳固:解决方案扩展和交互界面无缝化
  • 7.2.2 平台增强:全面提升供需两端的用户体验
  • 7.2.3 平台进化:构建数字化赋能型产业基础设施
  • 7.2.4 平台扩张:探索平台演化中多平台协同模式
  • 7.3 平台生态参与者战略
  • 7.3.1 生态参与者战略与平台演化框架
  • 7.3.2 消费互联网平台生态互补者策略
  • 7.3.3 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互补者策略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8章 平台生态系统
  • 开篇案例 价值引领、互利共生、万物互联的小米
  • 8.1 平台生态系统的内涵
  • 8.1.1 平台生态系统的概念
  • 8.1.2 平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定位
  • 8.2 平台生态系统的兴起
  • 8.2.1 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
  • 8.2.2 平台生态战略
  • 8.3 平台生态系统的成长
  • 8.3.1 初生阶段
  • 8.3.2 扩张阶段
  • 8.3.3 领导阶段
  • 8.3.4 更新阶段
  • 8.4 平台领导与生态权力
  • 8.4.1 平台领导权
  • 8.4.2 从边缘到核心
  • 8.4.3 延迟选择权
  • 8.4.4 平台生态权
  • 8.5 平台生态中的多边关系
  • 8.5.1 所有者-互补者的竞合关系
  • 8.5.2 互补者-互补者的竞合关系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9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
  • 开篇案例 数据共舞、赋智于制:树根互联平台的数字赋能之路
  • 9.1 从消费互联网寡头迈向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
  • 9.1.1 平台网络效应与消费互联网寡头
  • 9.1.2 技术扩散与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
  • 9.2 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架构与技术架构
  • 9.2.1 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架构
  • 9.2.2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
  • 9.3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战略与组织模式
  • 9.3.1 战略方向变革
  • 9.3.2 管理模式变革
  • 9.4 世界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战略与功能
  • 9.4.1 工业互联网平台分类
  • 9.4.2 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
  • 9.5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机制、路径与模式
  • 9.5.1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机制
  • 9.5.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 9.5.3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模式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10章 平台治理
  • 开篇案例 抖音的平台治理之路
  • 10.1 平台治理的内涵与进程
  • 10.1.1 平台治理的内涵
  • 10.1.2 平台治理的进程
  • 10.2 平台治理的动因与理念
  • 10.2.1 平台权力与势力
  • 10.2.2 平台治理的动因
  • 10.2.3 平台治理的理念
  • 10.3 平台治理的主体与对象
  • 10.3.1 平台治理的主体
  • 10.3.2 平台治理的对象
  • 10.4 平台治理的模式与机制
  • 10.4.1 平台治理的模式
  • 10.4.2 平台治理的机制
  • 10.5 平台治理的架构与体系
  • 10.5.1 平台治理的架构
  • 10.5.2 平台治理的体系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第11章 平台组织
  • 开篇案例 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 11.1 平台战略倒逼企业变革
  • 11.1.1 从赋权到赋能
  • 11.1.2 企业组织变革
  • 11.2 企业组织形态的演进
  • 11.2.1 原子型组织
  • 11.2.2 虚拟型组织
  • 11.2.3 智慧型组织
  • 11.2.4 共生型组织
  • 11.3 平台组织的演进
  • 11.3.1 生产类平台的演进
  • 11.3.2 管理类平台的演进
  • 11.3.3 交易类平台的演进
  • 11.3.4 走向平台生态系统
  • 11.4 平台组织的运行
  • 本章要点
  • 讨论问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降低位移的成本

    平台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线上电子信息技术范畴,它对线下传统企业同样产生了震撼性的冲击,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持久、深刻且巨大的。首先,在生产制造领域,平台模式,特别是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传统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变革促进了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的一体化,使得生产流程更加高效、灵活,并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在零售、出行、物流、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各类平台更是突破了传统组织的既有边界。它们通过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目标。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推动了各行业的创新发展,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平台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上,更在于它不断塑造着企业 “逆袭” 的神话。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腾讯的社交平台、美团的外卖平台、百度的搜索平台等,这些平台为各自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使它们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这些企业通过平台战略,成功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和扩张。同时,平台也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苹果的音乐交易平台 iTunes 颠覆了传统音乐制作的价值链,从歌曲创作、经纪人、唱片公司、流通渠道到终端消费者,整个流程被极大地简化,对音乐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马逊的 KDP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出版系统则彻底颠覆了传统出版行业的出版周期,作者可以在该系统上自行出版新书,包括电子版、平装或精装版,这使得出版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据麦肯锡(McKinsey)在 2018 年的全球调研显示,超过 70% 的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平台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对于平台战略的积极态度。互联网江湖的演绎逻辑一再证明:得平台者得 “天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并积极布局或实践平台战略,以寻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相互成就

      平台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强大的生态系统,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体系,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以达成平台愿景。在通用目的技术突破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推动下,平台已经走过了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一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英特尔(Intel,1968)、微软(Microsoft,1975)、苹果(Apple,1976)等为代表的个人电脑平台的发展;二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亚马逊(Amazon,1994)、网景(Netscape,1994)、易贝(eBay,1995)、雅虎(Yahoo,1995)、谷歌(Google,1998)、网易(1997)、搜狐(1998)、腾讯(1998)、新浪(1998)、京东(1998)、阿里巴巴(1999)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爆发;三是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成熟,以脸书(Facebook,2004)、推特(Twitter,2006)、爱彼迎(Airbnb,2008)、优步(Uber,2009)、百度(2000)、高德(2001)、大众点评(2003)、饿了么(2009)、哔哩哔哩(2009)、美团(2010)、字节跳动(2012)、拼多多(2015)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勃兴。平台企业凭借网络经济和共享经济,不断颠覆着传统的主要基于规模经济的管道型企业(Parker&Alstyne,2016),不断冲击着汽车、化工、家电、能源、零售、金融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从而成为商业世界中成长最快的一类企业,这也成为过去几十年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最为亮丽的商业景象(Cusumano et al.,2019),成就了商业史上的平台革命(Parker et al.,2016)。

        1
        1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