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揭示了诗界革命运动的多层意蕴和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近代报刊是诗界革命运动赖以开展的阵地,学界长期以来对原始报刊诗歌史料重视不够,成为制约这一领域研究的瓶颈。

本书基于原生态近代报刊诗歌诗话文献史料,通过对诗界革命的历史渊源、核心阵地、原初形态、地理版图、革新精神、多层意蕴、诗体风格、流变轨迹、诗人队伍、历史影响等方面的系统探研,重绘了诗界革命运动的政治、地理、文化、诗学、诗人版图,揭示出其多声复义的驳杂形态及其多元探索与试验,得出了诸多原创性观点。

同时,解决了此前学界或语焉不详、或尚无定论、或存在偏见、或史实有误的一些文学史问题,在整体意义上将晚清诗界革命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引言
  • 上编
  • 第一章 早期报刊诗歌近代新变之征兆
  • 第一节 早期报刊诗歌之启蒙性与通俗化
  • 第二节 《申报》新题材诗与古典诗歌新变征兆
  • 第三节 前期《知新报》诗歌与诗界革命之先声
  • 第四节 诗界革命运动:从何说起?
  • 第二章 《清议报》与诗界革命运动之展开
  • 第一节 《汗漫录》与诗界革命运动之发端
  • 第二节 “诗文辞随录”与诗界革命运动之展开
  • 第三节 《清议报》诗歌之主题特征与新变趋向
  • 第四节 后期《知新报》对诗界革命之呼应
  • 第三章 《新民丛报》与诗界革命之潮汐
  • 第一节 《新民丛报》“文苑”栏述要
  • 第二节 “饮冰室诗话”:诗界革命风向标
  • 第三节 “诗界潮音集”:大时代的潮音
  • 第四节 诗界革命:从高潮走向消歇
  • 中编
  • 第四章 《大公报》等国内报刊对诗界革命之呼应
  • 第一节 清末国内综合性报刊诗歌诗话栏述要
  • 第二节 “唤起支那梦睡人”
  • 第三节 “搜罗”诗界之“潮音”
  • 第四节 “心存邦国”和“诗人之诗”
  • 第五章 清末文艺期刊与诗界革命之别样风景
  • 第一节 清末文艺期刊诗歌诗话栏述要
  • 第二节 “以关切时局为上乘”
  • 第三节 “时调唱歌”与“讴歌变俗”
  • 第四节 “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
  • 第六章 清末白话报刊与近代歌诗
  • 第一节 白话报刊与近代歌诗之兴起
  • 第二节 《安徽俗话报》之“俗曲新唱”
  • 第三节 《江苏白话报》之“山歌时调”
  • 第四节 清末白话报刊学堂乐歌
  • 第五节 近代歌诗语言的白话化与近代化
  • 第七章 清末妇女报刊与诗界革命之延展
  • 第一节 清末女权思潮与妇女报刊诗歌
  • 第二节 “雌风吹动革命潮”
  • 第三节 “女国民”与“自由花”
  • 第四节 清末女报诗歌与诗界革命之延展
  • 下编
  • 第八章 清末革命报刊与革命诗潮
  • 第一节 清末革命报刊诗歌栏述要
  • 第二节 《江苏》:革命诗潮之海外重镇
  • 第三节 《警钟日报》:革命诗潮之国内重镇
  • 第四节 革命诗潮与诗界革命运动之交错
  • 第九章 近代报刊视野下的新派诗人群
  • 第一节 从“月晕础润”到“至斯而极”
  • 第二节 从“才气横厉”到“唐神宋貌”
  • 第三节 “诗界革命谁欤豪”
  • 第四节 高旭: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
  • 第五节 旧锦新样:清末民初马君武诗歌
  • 第十章 皈依·同调·变奏·新途
  • 第一节 皈依:从《国风报》到《大中华杂志》
  • 第二节 同调与变奏:柳亚子与《南社丛刻》诗人群
  • 第三节 新途:《新青年》与白话新诗运动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