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剖析19世纪欧洲的外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内容简介

1862年在普鲁士议会上的演讲为俾斯麦赢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多依靠金钱与煤铁,而不是铁血。弗里茨·斯特恩以俾斯麦与普鲁士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为主线,描绘了德国政界与金融界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新世界和古老封建旧制度的碰撞。

犹太人的成功及社会流动带来的利益冲突,不但揭示了新德意志帝国及其统治阶层的脆弱,更展现了财富的两面性——既威胁到传统,又提供了社会流动的希望。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焦虑的联盟
  • 插图目录
  • 缩写说明
  • 导言
  • 第一部分 危险的崛起,1859—1871
  • 第一章 初逢:容克贵族与犹太人
  • 第二章 俾斯麦的生存斗争
  • 第三章 宝座和绞刑架间
  • 第四章 银行家与俾斯麦的胜利
  • 第五章 俾斯麦的钱袋和布莱希罗德的地位
  • 第六章 第三场战争
  • 第七章 凡尔赛宫里的狂妄
  • 第二部分 帝国的银行家
  • 第八章 新柏林的新男爵
  • 第九章 政治和经济上的帝国风格
  • 第十章 贪婪与阴谋
  • 第十一章 第四等级
  • 第十二章 发财的亲王
  • 第十三章 银行业与外交界
  • 第十四章 罗马尼亚:权宜的胜利
  • 第十五章 不情愿的殖民者
  • 第十六章 俾斯麦的倒台
  • 第三部分 融合的痛苦
  • 第十七章 作为爱国新贵的犹太人
  • 第十八章 新反犹主义的人质
  • 第十九章 苦涩的结局
  • 后记 家族的衰败
  • 致谢
  • 参考书目
  • 关于作者
  • 理想国译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里,普法战争是一场以弱胜强之战,也是俾斯麦、老毛奇等普鲁士精英,长期谋划的崛起之战。而瓦夫罗的这本《普法战争》却告诉我们:1870 年的普法双方,其实都有赌徒心理。只不过,俾斯麦的 “乘法战略” 在一段时期里为普鲁士凝聚出了合力;老毛奇、罗恩等人的专业精神,又提升了普军的战场表现,这才战胜了性格怪诞、一意孤行的拿破仑三世。但任何赌徒都不会百战百胜:因为贪欲是无限的,它在某个时间点,终将突破专业能力的上限,酿成不可控的结果。德国在普法战争获胜后走上的歧路,正是如此。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