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讲述政府代表的文化经历,提出中外文化交流思路,对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有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作者作为中国政府总代表特别助理参与上海世博会,及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策划组织许多中外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经历故事,融入了其许多对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感悟和思考,提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走出去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全书语言文字表述生动流畅,娓娓道来,加之作者非同寻常的国际文化沟通者的独特经历,使得本书的内容对当今中国很有实际意义——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而不同地区、国家间的跨文化沟通是民心相通的必由之路,所以,本书的出版非常有益于促进读者深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当今中国如何使“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在世界上得到正面的有效的传播?如何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合作及交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作者自序
  • 第一章 跨文化沟通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
  • 第一节 我游走在“后世博”国际沟通的舞台上
  • 第二节 “和平崛起”的海外形象
  • 第三节 教科文组织与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 第二章 让中国公益思想插上凤凰的翅膀
  • 第一节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来到了教科文
  • 第二节 让中国公益思想插上凤凰的翅膀
  • 第三节 中国公益上天入海
  • 第四节 中国民间公益的滚滚洪流
  • 第三章 青年的偶像
  • 第一节 柯伯格、哈尼和吴晶
  • 第二节 柯伯格之问
  • 第三节 “爱祖国、爱人类”与中国海外公益行动
  • 第四章 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遗产与中国的“和平文化”
  • 第一节 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遗产
  • 第二节 为什么“和平”是南京最好的城市名片
  • 第三节 为什么将“和平”作为国家形象传播核心要素?
  • 第五章 国家形象有效传播,我们还在路上
  • 第一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
  • 第二节 国家形象有效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 第三节 学会借台唱戏,讲好中国故事
  • 第四节 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国际沟通团队
  • 第五节 迎接教科文组织平台上中国人文崛起的国家新形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