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实现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全书共十四章,遴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并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针对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成功实现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际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英国
  • 第一节 英国职业人员分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一、英国职业人员分类及其技术构成
  • 二、英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第二节 英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一、多科技术学院发展历程
  • 二、多科技术学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节 思考与借鉴
  • 第二章法国
  • 第一节 法国职业与人员分类
  • 一、职业与人员分类
  • 二、人员的分类及其历史变革
  • 三、人员的分类标准与特征
  • 第二节 法国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分类
  • 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结构
  • 第三节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 一、教育类型与办学定位
  • 二、招生要求
  • 三、课程设置
  • 四、质量评估
  • 五、治理结构
  • 六、政府、市场、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 第四节 法国高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 第三章日本
  • 第一节 日本职业与人员分类
  • 第二节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分类
  • 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结构
  • 第三节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 一、办学定位
  • 二、招生要求
  • 三、课程设置
  • 四、质量监控
  • 五、治理结构
  • 六、政府、市场、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 第四节 日本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 一、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形成互补
  • 二、国家对私立学校的补助
  • 三、后续教育的衔接
  • 第四章德国
  • 第一节 人员分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第二节 德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德国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 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节 德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
  •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
  • 二、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环节注重实践
  • 三、师资建设高质量,队伍结构复合型
  • 四、与中职和综合高教衔接,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五、最新趋势——双元制课程与双元制大学
  • 第四节 总结与反思
  • 一、全社会、全行业认可的标准化教育体系
  • 二、产业的积极参与
  • 三、精细化,贴近产业实际的专业设置
  • 四、系统化的应用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
  • 第五章美国
  • 第一节 美国职业和人员分类
  • 第二节 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 一、社区学院
  • 二、综合大学和理工学院
  • 第三节 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 一、培养目标
  •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
  • 三、教师队伍
  • 四、经费来源
  • 第四节 美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新政策
  • 一、STEM计划
  • 二、社区学院新政
  • 第五节 美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 一、多种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承担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灵活,适应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三、政府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 四、美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从中小学开始抓起
  • 第六章俄罗斯
  • 第一节 俄罗斯职业与人员分类
  • 第二节 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概况
  • 第三节 俄罗斯应用技术型人才国家培养计划
  • 一、俄罗斯进行教育创新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动因
  • 二、俄罗斯进行教育创新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举措
  • 第四节 联邦国家教育标准的改革
  • 第五节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践
  • 一、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乌拉尔国立大学高等工程学院
  • 二、政府推动校企合作,创建企业型大学
  • 第七章澳大利亚
  • 第一节 澳大利亚人员分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第二节 澳大利亚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澳大利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主阵地——应用技术型大学
  • 二、澳大利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训支点——TAFE学院
  • 三、澳大利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全方位衔接——学分转换
  • 四、澳大利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牵引者——行业
  • 五、澳大利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调控者——政府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第八章荷兰
  • 第一节 荷兰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方向及培养结构
  • 一、荷兰应用技术型人才发展方向
  • 二、荷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结构
  • 第二节 荷兰高等专业大学的培养体系
  • 一、荷兰高等专业大学的发展历程
  • 二、荷兰高等专业大学培养模式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第九章印度
  • 第一节 印度职业与人员分类
  • 一、国家职业分类标准
  • 二、应用技术型人员分类
  • 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和教育要求
  • 第二节 印度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 一、印度学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
  • 二、入学考试
  • 三、专业和课程设置
  • 四、印度应用技术教育的新进展
  • 第三节 印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 一、国家主导
  • 二、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三、学历教育与学位教育并行
  • 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 第十章南非
  • 第一节 南非的职业分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第二节 南非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二、综合大学(University)
  • 三、南非私立高等教育
  • 四、校企关系
  • 五、政府作用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第十一章国际人才分类与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
  • 第一节 国际人才分类与职业分类
  • 一、国际人才分类及其概念区分
  • 二、国际职业分类与技能界定
  • 第二节 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国别界定
  •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能演变
  • 二、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国别界定
  • 三、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分析
  • 第十二章国际教育分类及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第一节 与人才分类对应的教育分类
  • 一、国际教育分类与人才分类的对应关系
  • 二、国外高等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
  • 三、教育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
  • 第二节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特征
  • 一、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扩张阶段
  • 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横向整合阶段
  • 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纵向衔接阶段
  • 第三节 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 一、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院校
  • 二、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院校的形成方式
  • 三、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
  • 第十三章国外校企融合下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式
  • 第一节 国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治理
  • 第二节 国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 一、以地方性和应用性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 二、校企联合开发设计专业课程
  •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结构
  • 四、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 五、以国家认证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 第三节 国外政府积极助推校企深度融合
  • 一、国外政府积极推动行业、企业与院校展开深度融合
  • 二、国外政府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院校予以经费支持与政策鼓励
  • 第十四章国外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机构应多元化
  • 二、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
  • 三、机制创新,高校应全面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
  • 四、政府主导,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 五、预测未来,注重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和普适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