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格林奖儿童文学理论书系。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很好的文学传统,并对近现代学习、借鉴西方文学的成绩亦寄予关注,系统论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论述的作品题材涉及诗歌、小说、寓言、影视与戏剧文学、科学文艺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总序
  • 第一编中国儿童文学史前足迹
  • 第一章 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摇篮
  • 第一节 童谣与儿歌
  •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民间童话
  • 第二章 古代儿童文学读物的两大部类
  • 第一节 古代启蒙读物中的文学读物
  • 第二节 儿童占为己有的古典文学作品
  • 第三章 中国儿童文学获得的宝贵遗产
  • 第一节 儿童诗
  • 第二节 古代童话
  • 第三节 古代寓言概述
  • 第四节 古代儿童戏剧概述
  • 第二编1917—1927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步
  •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催生现代儿童文学
  • 第二节 儿童观的改变与儿童文学的倡导
  • 第三节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概貌
  • 第二章 “五四”儿童文学运动的发展及拓荒者的足迹
  • 第一节 “五四”儿童文学的新进展
  • 第二节 鲁迅早期的儿童文学活动
  • 第三节 郭沫若早期的儿童文学活动
  • 第四节 茅盾、郑振铎早期的童话创作
  • 第五节 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
  • 第三章 1917—1927年间的重要作家作品
  • 第一节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 第二节 冰心与《寄小读者》
  • 第三节 俞平伯的儿童诗集《忆》
  • 第四节 王统照等的儿童小说
  • 第五节 黎锦晖等的儿童剧
  • 第三编1927—1937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 第一节 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
  • 第二节 现实主义成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流
  • 第三节 儿童文学翻译的扩大和少儿科学文艺的兴起
  • 第四节 儿童读物出版、编辑、创作队伍的成长
  • 第二章 左翼文艺运动与儿童文学
  • 第一节 左联对儿童文学的大力倡导
  • 第二节 鲁迅对儿童文学的巨大贡献
  • 第三章 十年间儿童文学创作实绩
  • 第一节 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与儿童文学
  • 第三节 陈伯吹、陶行知、董纯才的儿童文学创作
  • 第四节 苏区儿童文艺
  • 第四编1937—1949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在战火中前进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节 战争及其对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国统区(包括敌占区)的儿童文学
  • 第三节 解放区(包括根据地)的儿童文学
  • 第二章 1937—1949年间的重要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 第一节 苏苏 仇重
  • 第二节 贺宜 严文井
  • 第三节 丰子恺 高士其
  • 第四节 包蕾 金近
  • 第五节 《鸡毛信》、《雨来没有死》、《虾球传》
  • 第三章 儿童文学领域的思想斗争和理论发展
  • 第一节 苏联儿童文学的传播及其影响
  • 第二节 《新少年报》和《童话连丛》
  • 第三节 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
  • 第五编1949—1959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建设新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节 新中国塑造了儿童文学的新面貌
  • 第二节 “黄金时代”——十年创作成就综述
  •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儿童文学的局限
  • 第二章 老作家对儿童文学的新贡献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叶圣陶 冰心
  • 第三节 张天翼 严文井
  • 第四节 陈伯吹 贺宜
  • 第五节 包蕾 金近
  • 第六节 高士其 叶君健
  • 第七节 袁静 郭风
  • 第三章 儿童文学新人的大量涌现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刘真 胡奇 徐光耀
  • 第三节 任大霖 任大星 萧平
  • 第四节 杲向真 张有德 刘饶民
  • 第五节 柯岩 袁鹰 任溶溶
  • 第六节 葛翠琳 洪汛涛 黄庆云
  • 第七节 刘厚明 任德耀 乔羽
  • 第八节 郑文光 叶至善 萧建亨
  • 第六编1960—1965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 第二章 在摸索中前进的儿童文学
  •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儿童诗歌
  •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儿童小说
  •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童话寓言
  • 第四节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儿童电影和戏剧文学
  • 第五节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儿童科学文艺
  • 第七编1966—1976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毁灭性的十年
  • 第一节 1966—1970年的“空白期”
  • 第二节 1971—1976年“帮八股”影响下的儿童文学
  • 第二章 “文革”十年间的儿童文学创作
  • 第一节 政治功利化了的儿童诗歌
  • 第二节 《红雨》和“文革”中有影响的儿童小说
  • 第三节 浩然和他的儿童小说
  • 第四节 从小说到电影的《闪闪的红星》
  • 第八编1977—2000年间的中国儿童文学
  • 第一章 中国儿童文学的春天
  • 第一节 庐山会议和儿童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
  • 第二节 儿童文学活动蓬勃开展
  • 第三节 老中青作家的辛勤耕耘
  • 第四节 市场经济时代的儿童文学
  • 第五节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1977—2000年间的儿童诗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金波和田地的儿童诗
  • 第三节 圣野和鲁兵的儿童诗
  • 第四节 张继楼和张秋生的儿童诗
  • 第五节 郭风和吴然的儿童散文诗
  • 第三章 1977—2000年间的儿童小说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伤痕文学”勃兴中的儿童小说
  • 第三节 “反思文学”思潮与儿童“问题小说”的崛起
  • 第四节 从“新人小说”到“探索小说”的兴起
  • 第五节 农村乡土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进展
  • 第六节 “动物小说”的开拓
  • 第七节 儿童小说发展的新态势
  • 第四章 1977—2000年间的童话和寓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老作家的童话新作
  • 第三节 孙幼军和宗璞的童话创作
  • 第四节 富于喜剧色彩的童话
  • 第五节 富于抒情色彩的童话
  • 第六节 1977—2000年间儿童寓言创作
  • 第五章 1977—2000年间的儿童散文、报告文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回忆童年生活题材的儿童散文
  • 第三节 现实生活题材的儿童散文
  • 第四节 其他题材的儿童散文
  • 第五节 1977—2000年间的儿童报告文学
  • 第六章 1977—2000年间的儿童戏剧影视文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1977—2000年间的儿童戏剧文学
  • 第三节 1977—2000年间的儿童电影文学
  • 第四节 1977—2000年间的儿童电视文学
  • 第五节 儿童动画片
  • 第七章 1977—2000年间的儿童科学文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的儿童科幻小说
  • 第三节 鲁克、冰子的科学童话
  • 第四节 儿童科学诗和科学小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