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5G技术历史、性能要求、安全需求及网络规划部署。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4G通信网络所面临的挑战,引出了5G的愿景与需求、5G的标准化、5G的性能要求,接着介绍了为满足5G性能要求所需要的无线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支撑技术,分析了5G的频谱需求以及5G网络的安全需求,最后探讨了5G网络规划和部署方面的问题。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页
  • 前  言
  • 目录
  • 第1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5G标准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 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1.1.2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
  • 1.1.3 第二代(2G)移动通信系统
  • 1.1.4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
  • 1.1.5 第四代LTE移动通信系统
  • 1.2 4G面临的挑战
  • 1.2.1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 1.2.2 用户需求的挑战
  • 1.2.3 技术面临的挑战
  • 1.3 5G移动通信研究与标准化
  • 1.3.1 国际标准化组织
  • 1.3.2 地区和国家组织
  • 第2章 5G愿景与需求
  • 2.1 5G需求
  • 2.1.1 5G的驱动力
  • 2.1.2 运营需求
  • 2.1.3 业务需求
  • 2.1.4 用户需求
  • 2.1.5 网络需求
  • 2.1.6 效率需求
  • 2.1.7 终端需求
  • 2.2 5G愿景
  • 2.2.1 5G总体愿景
  • 2.2.2 5G网络的特征
  • 2.3 5G网络的性能
  • 2.3.1 5G网络的性能指标
  • 2.3.2 5G关键能力
  • 2.3.3 满足5G关键能力的途径
  • 2.4 5G应用
  • 2.4.1 5G应用趋势
  • 2.4.2 5G应用场景
  • 2.4.3 5G业务类型及特点
  • 第3章 5G无线技术
  • 3.1 多址技术
  • 3.1.1 非正交多址技术的概念和优势
  • 3.1.2 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模型和理论极限
  • 3.1.3 串行干扰消除SIC技术
  • 3.1.4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 3.1.5 码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 3.1.6 星座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 3.1.7 图样分割多址接入技术(PDMA)
  • 3.1.8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比较
  • 3.2 双工技术
  • 3.2.1 灵活双工技术
  • 3.2.2 同频同时双工
  • 3.3 多载波技术
  • 3.3.1 OFDM改进
  • 3.3.2 超奈奎斯特技术(FTN)
  • 3.4 多天线技术
  • 3.4.1 多天线技术概述
  • 3.4.2 大规模M IMO简介
  • 3.4.3 Massive M IMO原理及关键技术
  • 3.4.4 Massive M IMO系统传输方案
  • 3.4.5 M assive M IMO性能及部署
  • 3.5 调制编码技术
  • 3.5.1 新型调制技术
  • 3.5.2 新型编码技术
  • 3.5.3 链路自适应
  • 3.5.4 调制编码与软件无线电
  • 3.6 毫米波通信
  • 3.6.1 毫米波通信技术简介
  • 3.6.2 面向5G的毫米波网络架构
  • 3.6.3 毫米波的传播
  • 3.6.4 面向5G的毫米波天线
  • 第4章 5G网络技术
  • 4.1 5G网络结构需求
  • 4.1.1 5G网络的特性和愿景
  • 4.1.2 现有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
  • 4.1.3 5G网络架构的标准化进展
  • 4.1.4 5G蜂窝网络架构技术特征
  • 4.2 5G网络架构设计总体要求
  • 4.2.1 5G需求与网络功能映射
  • 4.2.2 网络逻辑功能框架
  • 4.2.3 基础设施平台
  • 4.2.4 网络架构技术方向
  • 4.3 G网络服务——端到端网络切片
  • 4.4 5G网络架构的关键技术
  • 4.4.1 超密集网络
  • 4.4.2 网络虚拟化
  • 4.4.3 内容分发网络
  • 4.4.4 绿色通信
  • 4.5 5G接入网网络架构
  • 4.5.1 5G无线网架构设计挑战
  • 4.5.2 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
  • 4.5.3 基于NFV的5G无线网络架构
  • 4.5.4 基于SDN的5G无线网络架构
  • 4.5.5 基于SDN、NFV和云计算的5G无线网络架构
  • 4.5.6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网络架构
  • 4.5.7 基于C-RAN的5G无线网络架构
  • 4.5.8 基于H-CRAN的无线网络架构
  • 4.5.9 5G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 4.6 5G核心网网络架构
  • 4.6.1 移动核心网网络架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4.6.2 5G核心网的标准化
  • 4.6.3 5G应用场景和对网络的需求
  • 4.6.4 5G核心网关键技术
  • 4.7 超密集组网(UDN)
  • 4.7.1 超密集组网的概念
  • 4.7.2 UDN应用场景
  • 4.7.3 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
  • 4.7.4 UDN的关键技术
  • 4.7.5 5G超密集组网具体部署场景
  • 4.7.6 UDN面临的挑战
  • 第5章 5G的频谱
  • 5.1 无线频谱分配现状
  • 5.1.1 概述
  • 5.1.2 现有频谱分配
  • 5.2 5G频谱
  • 5.2.1 5G频谱需求
  • 5.2.2 5G频谱框架
  • 5.2.3 5G频谱核心工作内容
  • 5.3 中低频频谱
  • 5.3.1 授权频谱与非授权频谱
  • 5.3.2 授权辅助接入(LAA)
  • 5.3.3 授权共享接入(LSA)
  • 5.4 频谱共享
  • 5.4.1 频谱共享的内涵
  • 5.4.2 频谱共享的分类
  • 5.4.3 授权的频谱共享
  • 5.4.4 动态频谱共享技术
  • 5.4.5 国际频谱共享实施案例
  • 5.4.6 我国的频谱共享策略
  • 5.5 高频频谱
  • 5.5.1 高频段频谱现状
  • 5.5.2 超高频信号的传播
  • 5.5.3 高频信道建模、射频器件及射频指标
  • 5.5.4 高频频段的应用场景
  • 5.6 白频谱的利用
  • 5.6.1 白频谱的定义
  • 5.6.2 广电频谱
  • 5.6.3 雷达频谱
  • 5.7 全频谱接入
  • 5.7.1 全频谱接入的研究现状
  • 5.7.2 全频谱接入应用场景
  • 5.7.3 全频谱接入关键技术
  • 5.8 认知无线电
  • 5.8.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 5.8.2 认知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
  • 5.8.3 认知无线网络特点及应用
  • 第6章 5G支撑技术
  • 6.1 移动云技术
  • 6.1.1 云计算的概念
  • 6.1.2 移动云的概念
  •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 6.1.4 移动云的资源
  • 6.1.5 移动云使能技术
  • 6.1.6 移动云的关键技术
  • 6.1.7 移动云计算的安全
  • 6.2 双连接技术
  • 6.2.1 双连接技术简介
  • 6.2.2 LTE双连接架构
  • 6.2.3 双连接技术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 6.2.4 5G建设中的双连接
  • 6.3 SON技术
  • 6.3.1 自组织网络的发展与演进
  • 6.3.2 SON的基本功能
  • 6.3.3 LTE SON的管理系统架构
  • 6.3.4 5G中的SON
  • 6.4 M 2M技术
  • 6.4.1 M 2M/MTC标准概述
  • 6.4.2 关键技术
  • 6.5 D2D技术
  • 6.5.1 D2D技术概述
  • 6.5.2 D2D通信的原理及场景
  • 6.5.3 D2D的技术特点
  • 6.5.4 D2D的应用
  • 6.5.5 关键技术
  • 6.6 网络切片技术
  • 6.6.1 网络切片的概念及特征
  • 6.6.2 网络切片的总体架构
  • 6.6.3 网络切片的功能及分类
  • 6.6.4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5G网络切片实现方案1
  • 6.6.5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5G网络切片实现方案2
  • 6.6.6 虚拟化技术下的网络切片的资源管理
  • 6.7 边缘计算技术
  • 6.7.1 边缘计算技术概述
  •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 6.7.3 MEC的关键技术
  • 6.7.4 MEC典型应用场景
  • 6.7.5 MEC应用于本地分流
  • 6.7.6 MEC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6.7.7 MEC从4G到5G的平滑过渡部署建议
  • 6.8 CDN
  • 6.8.1 CDN概述
  • 6.8.2 CDN的网络架构
  • 6.8.3 CDN网络关键技术
  • 6.8.4 CDN在5G的应用
  • 6.8.5 虚拟CDN
  • 第7章 5G网络的安全
  • 7.1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 7.2 5G网络安全的实现
  • 7.2.1 5G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
  • 7.2.2 5G网络安全的目标
  • 7.2.3 5G网络的安全架构
  • 7.2.4 5G网络新的安全能力
  • 7.2.5 5G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 第8章 5G网络规划部署初探
  • 8.1 5G网络规划面临的挑战
  • 8.1.1 5G应用场景
  • 8.1.2 5G空中接口
  • 8.1.3 5G网络规划面临的挑战
  • 8.2 网络规划设计的考虑
  • 8.2.1 无线网络规划的思考
  • 8.2.2 网络建设方式
  • 8.3 小基站设备的应用
  • 8.3.1 小基站的概念与优势
  • 8.3.2 小基站的分类
  • 8.3.3 小基站应用场景
  • 8.3.4 小基站解决的问题
  • 8.3.5 小基站设备的架构及特点
  • 8.3.6 小基站的部署
  • 8.4 5G绿色超密集无线异构网络
  • 8.4.1 5G时代能量损耗面临的挑战
  • 8.4.2 国内外绿色通信发展战略和理念
  • 8.4.3 5G网络绿色通信的关键技术
  • 8.5 5G室内覆盖
  • 8.5.1 5G室内覆盖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 8.5.2 5G室内密集立体覆盖的计算通信
  • 8.6 5G传输网络
  • 8.6.1 运营商传输现状
  • 8.6.2 5G时代传输网络建设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