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1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度分析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误区,论述价值体系原则,并提出对策。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有关遗产性质、资源性质、成本、属性、外在性、权属、远近利益、政府角色、受益主体、利用目的等十个重要理念上的误区,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超载化等现状问题,探讨其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深层次原因。研究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和系统特性,提出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普遍原则,探讨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对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
- 内容提要
- “山水自然丛书”第一辑 “自然生态保护”编委会
- 序一
- 序二
- 自序
- 第一章 概论
- 1.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 1.1.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体系
- 1.1.2 本书的研究重点
- 1.2 显著的成绩与堪忧的问题
- 1.2.1 取得的主要成绩
- 1.2.2 堪忧的问题
- 1.3 政府的重视与现实的无奈
- 1.4 对遗产价值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其特性
- 2.1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概念
- 2.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2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体系
- 2.2 本底价值
- 2.2.1 科学价值
- 2.2.2 历史文化价值
- 2.2.3 美学价值
- 2.3 直接应用价值
- 2.3.1 科学研究
- 2.3.2 教育启智
- 2.3.3 山水审美
- 2.3.4 旅游休闲
- 2.3.5 实物产出
- 2.4 间接衍生价值
- 2.4.1 产业发展
- 2.4.2 社会促进
- 2.5 遗产价值体系的特性
- 2.5.1 类型的多样性——全面认识
- 2.5.2 要素的有机性——整体保护
- 2.5.3 系统的层次性——保护为先
- 2.5.4 发展的阶段性——有序演替
- 2.5.5 主体的差异性——统筹兼顾
- 2.5.6 利用的公平性——永续利用
- 第三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因由
- 3.1 表象问题
- 3.1.1 错位的开发
- 3.1.2 超载的利用
- 3.1.3 低下的效益
- 3.1.4 多头的管理
- 3.1.5 多样的破坏
- 3.2 深层因缘
- 3.2.1 异化的思潮——哲学的解释
- 3.2.2 认识的偏差——社会学的解释
- 3.2.3 公地悲剧——经济学的解释
- 3.2.4 权力失衡——行政管理学的解释
- 3.2.5 监管失效——法律上的解释
- 第四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
- 4.1 严格保护本底价值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 4.1.1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内涵
- 4.1.2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 4.2 适度利用直接应用价值 ——综合效益原则
- 4.2.1 功能综合利用
- 4.2.2 产品综合开发
- 4.2.3 产业综合发展
- 4.3 大力开发间接衍生价值 ——催化效应原则
- 4.3.1 间接衍生价值作用的特点
- 4.3.2 空间结构关联效应
- 4.3.3 产业发展乘数效应
- 第五章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 5.1 一个主线 ——科学的区域发展观
- 5.2 两个核心 ——遗产地经济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
- 5.2.1 遗产地经济的概念
- 5.2.2 遗产地经济的空间布局划分
- 5.2.3 遗产地经济的空间消长规律
- 5.2.4 遗产地经济空间布局的原则
- 5.2.5 遗产地经济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 5.2.6 遗产地门内经济的发展
- 5.2.7 遗产地门外产业的发展
- 5.2.8 遗产地域外产业的发展
- 5.3 三个层次 ——点、线、面
- 5.3.1 历史的真实体现——景点的保护
- 5.3.2 布局的景位指向——服务网点的布局
- 5.3.3 合理的城镇体系——居民点的发展
- 5.3.4 动物迁徙的通道——生态走廊
- 5.3.5 内外有别的纽带——道路交通线
- 5.3.6 强制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 5.3.7 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层面
- 第六章 实例研究 ——大理的启示
- 6.1 苍山-洱海风景资源形成的区域自然文化背景
- 6.1.1 自然背景
- 6.1.2 人文背景
- 6.2 苍山-洱海风景资源的价值体系
- 6.2.1 本底价值
- 6.2.2 直接应用价值
- 6.2.3 间接衍生价值
- 6.3 苍山-洱海风景片区现状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
- 6.3.1 旅游开发区问题
- 6.3.2 城镇建设问题
- 6.3.3 违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 6.3.4 旅游问题
- 6.3.5 矿产开发问题
- 6.3.6 整体生态环境问题
- 6.3.7 管理体制问题
- 6.4 苍山-洱海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主要对策
- 6.4.1 正确的认识
- 6.4.2 健康的城镇化道路
- 6.4.3 科学的城市空间结构
- 6.4.4 合理的功能分区
- 6.4.5 详细的整治规划
- 6.4.6 深层次的价值利用
- 6.4.7 建立统一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