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荀子伦理思想的德性伦理学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先秦儒学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的思想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视角引入荀子伦理思想的研究之中,对荀子的伦理思想做了一种新的修身哲学意义上的解读和阐释。论文以道德的可能性问题、道德观念的结构和关系问题以及道德修养实践问题为中心线索,细致分析了荀子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质,并进而呈现出荀子学说作为早期儒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典范这一思想史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荀子之正名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学视角的引入
  • 第三节 封建宗法社会的解体及其思想史意义
  • 第四节 从仁义到礼义
  • 第五节 “修己”与“治人”
  • 第一章 从“利仁”到“安仁”:荀子道德论证之展开群居和一之道
  • 第一节 群居和一之道
  • 第二节 审吾所以适人,人之所以来我也
  • 第三节 成人之道
  • 第四节 参乎天地
  • 第五节 知与力
  • 第二章 以心治性:荀子道德基础之建立
  • 第一节 人之所以为人者
  • 第二节 以心治性
  • 第三节 治心之道
  • 第四节 力行近乎仁
  • 第五节 一种隐含的性善论?
  • 第三章 义以为上:荀子道德德性论
  • 第一节 礼者,人道之极也
  • 第二节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 第三节 处仁以义,然后仁也
  • 第四节 情文俱尽
  • 第四章 学为圣人:荀子理智德性论
  • 第一节 是是非非谓之知
  • 第二节 不学不成
  • 第三节 圣也者,尽伦者也
  • 第五章 君子明乐:荀子道德情感论
  • 第一节 明礼乐 知人心
  • 第二节 乐者,所以成德也
  • 第三节 致乐以治心
  • 第四节 美善相乐
  • 第六章 养心与养德:荀子道德修养论
  • 第一节 人不可以无耻
  • 第二节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 第三节 不苟
  • 第四节 言有坛宇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荀子的历史世界
  • 一、 兼并战争与功利思潮
  • 二、 贵族政治的解体
  • 三、 士阶层与社会流动
  • 四、 法家的改革
  • 五、 荀子的出现
  • 附录二 仁者自爱:儒家道德生命观及其哲学基础——由《荀子·子道篇》“三子论仁知”章生发的讨论
  • 引言
  • 一、 仁者爱人
  • 二、仁者自爱
  • 三、 仁者安仁
  • 余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