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7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资深出版人李景端的散文体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稿系资深出版人李景端的散文体自传。通过数十篇充满故事性的散文体书写,呈现了作者中年之后转行从事出版业所经历的种种,讲述了成绩斐然背后所经历的种种心路与故事。这样的人生经历与成就,既反应了作者御风而行不畏艰难的行事风格与个性,也侧面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出版业与社会文化氛围的发展嬗变。
全书从作者简明生动的介绍自己的早年经历,从自己的家庭出身写起,记述自己因经历教育改革的特殊时期竟而连上四所名牌大学,任职外贸部门,一些独特的经历如何机缘巧合的促成后来走进出版业。书稿的重点从作者在文革后“误打误撞”闯入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老编辑自白
- 一 平凡的前半生
- 衰落的“富二代”
- 上过四所名牌大学
- 走进国家机关大门
- 反右时参与整人的忏悔
- 插队农村五年
- 二 与翻译出版结缘
- 中年跨进出版界
- 白手起家创办《译林》
- 请名家当编委的考验
- 三 《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的风波
- 冯至的“告状信”
- 我们的申辩
- 期刊会议上不同声音
- 王任重一锤定音
- 与冯至不打不相识
- 长官意志的变化与长进
- 四 《译林》怎么“火”起来
- 邮购汇条麻袋装
- 选题栏目接地气
- 草根译者唱主角
- 收检宾馆外文报刊
- 坚持开放不忘谨慎
- “打开窗口”的历史贡献
- 五 着力打造《译林》品牌
- 既办杂志又出书
- 英语翻译竞赛影响大
- 日语翻译评奖再加分
- 为查良铮恢复学术声誉
- 创设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 六 创建译林出版社
- 艰难建社终获准
- 头年只赚四万八
- 争购版权不犹豫
- 涉足教材壮实力
- 高雅通俗两头抓
- 重译“两经”半成功
- 七 为行业发展尽薄力
- 发起成立行业社团
- 组织外国文学图书评奖
- 开展行业业务交流
- 策划编撰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史
- 八 天书《尤利西斯》如何名利双收
- 与文洁若合谋把萧乾“拖下水”
- 精心设计编辑含量
- 围绕热点组织特色宣传
- 见证“布鲁姆”来到北京
- 南北译本大战与最早汉译之争
- 《尤利西斯》国际研讨会
- 专诚邀请彭冲、刘白羽
- 上海凭票买《尤利西斯》
- 九 《尤利西斯》翻译背后的故事
- 萧乾与我为《尤利西斯》保驾护航
- 夹在萧乾与金隄恩怨中的我
- 萧乾的来信
- 文洁若的来信
- 十 翻译出版生涯争议的话题
- 香港首提翻译出版学
- 翻译删节的不同遭遇
- 为翻译前辈鸣不平
- 不断叫喊重视翻译
- 关注翻译的“时尚”
- 十一 我与名家的交往
- 向冰心约写自序
- 钱锺书信中私房话
- 杨绛“点烦”的争鸣
- 陈岱孙的一句话
- 与潘光旦二面之交
- 错引杨宪益一副对联
- 叶君健畅谈译童话动机
- 王佐良凭真诚受尊敬
- 冯亦代乐于助人获好报
- 黄宗英老来钻英语
- 走近美国所“三剑客”
- 能干的梅家五嫂
- 磨陈香梅写书名
- 陈原独特的出版观
- 初会“老顽童”夏志清
- 王蒙笑评阿Q
- 余光中谈“粉丝”与乡愁
- 陪林青霞向季羡林讨文气
- 十二 涉外故事拾趣
- 纽约丢失护照机票
- 德国专访“女斗士”龙应台
- 与日本译协互访
- 意外地成了侨眷
- 亲历上海2014“布鲁姆日”
- 十三 退休了但没闲着
- 替季羡林等名家打维权官司
- 叫板翻译“李鬼”促现形
- 为报社策划“开放的翻译家”专栏
- 给香港“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当义工
- 出版界研讨“译林现象”
- 为保住《出版史料》期刊奔走叫喊
- 成功保住林纾故居
- 当评委认真荐优去劣
- 撰文针砭出版文化动向
- 声援马爱农为翻译打假维权
- 发声为评价杨绛正本清源
- 附录1 名家笔下的我
- 萧乾:一位有眼光的出版家
- 戈宝权:顽强追求完美的创业者
- 冯亦代:说说我认识的李景端
- 季羡林:出版人是一种高尚和神圣的职业
- 季羡林:要做与高尚和神圣相称的出版人
- 杨宪益:翻译出版俱潜心
- 黄宗英:李景端的“三次方”
- 金圣华:一位爱管闲事的有心人
- 附录2 新时期我国翻译出版的回顾
- 打开“窗口”阶段(1978—1988)
- 整顿调整阶段(1989—1993)
- 实行市场经济阶段(1994以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