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疆考古论文集:揭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世界文明发展贡献。

内容简介

中国新疆地处内亚东部,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聚集区,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本书收集作者有关新疆地区考古的论文13篇, 旨在通过考古所见新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加深世人对古代新疆及古丝路文明的认识,认识到全世界人民各有所长,相互需要,团结互助,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的真理。增进世人包容、开放的心态,激励人民积极创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贡献的决心。从小的方面讲,也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为实现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现代文化引领所需要的知识支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新疆考古概述
  • 一 新疆自然地理概况
  • 二 新疆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
  •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
  • 三 新疆考古学的综合研究
  • 汉唐时期边疆地区民族考古遗存
  • 一 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文物
  • (一)匈奴
  • (二)鲜卑
  • (三)乌孙
  • (四)柔然
  • (五)突厥
  • (六)回鹘
  • 二 新疆绿洲诸国考古遗存
  • (一)高昌
  • (二)焉耆
  • (三)龟兹
  • (四)疏勒
  • (五)鄯善
  • (六)于阗
  • 三 西南地区的民族考古遗存
  • (一)吐蕃
  • (二)滇国与南诏
  • 吐鲁番盆地青铜时代至初铁器时代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 一 自然环境简介
  • 二 考古发掘简介
  • 三 墓葬概述
  • 四 墓地出土器物
  • 五 相关遗迹的考古发掘成果
  • 六 结语
  • 从洋海墓地的萨满巫师墓解析新疆的萨满教遗存
  • 一 墓地的一般情况
  • 二 萨满巫师墓的详细状况
  • 三 新疆遗存中的萨满教证据
  • 四 萨满教的起源和在中亚的传播
  • 裤子、骑马与游牧
  • 一 背景材料和研究方法
  • 二 结论
  • 三 解读和讨论
  • 附记:
  • 世界人文关怀的曙光初现西域
  • 一 墓葬概述
  • 二 墓地出土器物
  • 三 2号墓的发掘
  • 四 结语
  • 拜火教与火崇拜
  • 新疆出土铜鍑的初步科学分析
  • 一 关于新疆出土铜鍑的类型与年代
  • 二 铜鍑的初步科学分析
  • 三 结语
  • 鸣谢
  • 西域绿洲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演变
  • 一 绿洲文明的萌发期,即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期:从半游牧半定居的部落联盟到绿洲城邦诸国的建立
  • 二 绿洲文明的成长期:汉代—元末明初伊斯兰化以前的吐鲁番绿洲
  • 三 绿洲文明的成熟期:伊斯兰文明传入以后的吐鲁番绿洲
  • 四 结语
  • 交河沟西康家墓地与交河粟特移民的汉化
  • 一 历史背景与考古发掘
  • 二 出土墓志及其所见粟特移民的汉化
  • 三 考古遗物所见交河粟特移民的汉化
  • 吐鲁番近年来出土的古代钱币
  • 一 出土概况
  • 二 相关问题讨论
  • 吐鲁番
  • 国外考察队吐鲁番探险回顾
  • 黄文弼开启中国吐鲁番考古先河
  • 以唐长孺为首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小组的辉煌时代
  •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出土文献整理情况
  • 近年来吐鲁番考古发掘新发现
  • 北京大学、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整理出版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 吐鲁番雅尔湖石窟突厥文题记的调查与释读
  • 2010年吐峪沟石窟东区的清理发掘
  • 结语
  • 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
  • 一 克里希纳之说不能成立
  • 二 波头纹的提示
  • 三 苏美尔、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与《冥间》
  • 四 山普鲁古毛毯图案的讲述
  • a层
  • b层
  • c层
  • d层
  • e层
  • 五 山普鲁的奇迹
  • 编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