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李洱亲选文学讲稿,其文学观、创作观的一次集中呈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洱的文学阅读笔记。全书分五辑:“读与写”谈论博尔赫斯、加缪、卡佛等对当代文学的启迪;“纪念”追忆巴金、钱谷融、雷达、史铁生等已故名家的文学成就;“相遇”回溯与张炜、格非、梁鸿等当代作家的交往;“由作品说开去”从《红楼梦》等典型文本出发,探讨文学的艺术性、道德感、价值观等基本问题;“对话”是作者与学者、评论家、媒体记者的对谈实录。

“我讲述了我对人与事、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我为什么会写出那些作品,也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失败。”本书是作者文学观、创作观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一堂高水准的经典文学阅读课。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序
  • 自序
  • 辑一 读与写
  • 局内人的写作
  • 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 博尔赫斯的意义
  • 卡佛的玫瑰与香槟
  • 文学的本土性与交流
  • 辑二 纪念
  • 巴金的提醒
  • 生前是传奇,身后是传说
  • 作为一个读者纪念史铁生
  • 送别雷达
  • 辑三 相遇
  • 高眼慈心李敬泽
  • 说格非
  • 汉语写作的荣幸
  • 梁鸿之鸿
  • 说艾伟
  • 辑四 由作品说开去
  • 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
  • 一、缘起
  • 二、宝玉的年龄问题
  • 三、怎么不写贾宝玉长大了
  • 四、贾宝玉长大后的可能性
  • 五、贾宝玉的另一种可能
  • 六、后来的贾宝玉们
  • 小说家的道德承诺
  • 读《朝霞》
  • 一、敬意
  • 二、比较
  • 三、另一种细节
  • 四、记忆力
  • 时间、语言、舌头、价值观与写作
  •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
  • 先锋小说与“羊双肠”
  • 辑五 对话
  • 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
  • 一、传统是在追认当中被创造出来的
  • 二、写作需要与传统之间构成对话关系
  • 三、重新思考“现代性”的发生
  • 四、现代写作努力在词与物之间建立最直接的联系
  • 五、守护中国文化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
  • 六、继承传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 七、写作像泡咸肉,是盐与盐的对话
  • 八、写作的困难,是在不变中看到变
  • 九、建立现代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是中国作家最为紧迫的任务
  • 大众媒体时代的虚构叙事
  • 文学是一种义务性的工作
  • 一、我很怀念八十年代
  • 二、写小说是幸福的
  • 三、我不会轻易肯定,也不会轻易歌颂
  • 四、文学是一种义务性的工作
  • 写作可以让每个人变成知识分子
  • 知言行三者统一,是我的一个期许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